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何亚群 《前沿》2005,(4):158-160
有效的社会整合能够协调利益关系、解决矛盾冲突、保持社会的秩序化和规范化。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时期基于政治经济条件会有不同的社会整合模式。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城市主要采取单位体制进行社会整合,而改革开放后,社区体制正逐渐成为城市社会整合模式的新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加速时期,伴随着转型出现了大量的社会弱者,在帮助这部分人走出物质与精神的困难方面,社会支持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作为社会支持之一的社区支持在转型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的作用逐渐增大。本文旨在探讨有关社区支持的两个方面的问题:(1)转型期社区支持作用增大的原因分析;(2)社区支持的实践及现存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秦勃 《甘肃理论学刊》2006,30(6):122-125
"单位制"是计划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组织管理制度.在计划经济时代,曾给广大城市居民提供了相对丰富的物质与社会性资源.然而,随着改革向纵深发展,"单位制"的施行已经囿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去单位化"成缮为一种社会的现实表现,单位功能日渐式微.取而代之的,必然是更为科学合理的"社区制".  相似文献   

4.
社会整合(Social integration)是社会学核心慨念,指社会各子系统之间互相配合,形成联结,组成共同体,排除分离趋势的机制。任何社会,其各个子系统之间都需要一定程度的整合。中国城市在现代化过程中,社会整合的问题已经日益为人们关注。本文拟对社区对中国城市社会的整合作用展开讨论,以期加深对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崔玉丽 《传承》2012,(18):76-77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平台在基层,社会转型期更是对社区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现实中社区管理又存在管理体制不顺、居民参与不足、服务资源短缺等问题,影响了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要从理顺体制、提高居民参与、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发展社区文化等方面加强社区管理,实现基层社会管理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上海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是快速的: 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单位对人的组织、服务、管理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社会职能逐步向社区转移成为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7.
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应当统筹考虑刑事政策和社会政策,我国长期推行的未成年人犯罪综合治理联动机制面临着社会管理创新的变革机遇,应当在坚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前提下,逐步引入《儿童发展纲要》所确立的"儿童利益优先原则"和"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向未成年人社会管理联动机制转变,实现增进权益和预防犯罪的双赢。未成年人犯罪综合治理联动机制向未成年人社会管理联动机制的转变,有利于为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注入新理念、新动力和新方法,从而推动我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朝着"整合模式"的方向健康发展,并进一步成为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论转型期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功能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超 《岭南学刊》2004,1(2):42-47
社会转型所蕴含的结构性变迁和利益分化的客观趋势,对党的社会整合功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既给中国共产党更好地发挥社会整合功能提供了机遇,但其中也有不可回避的新的挑战。应对挑战,中国共产党亟需优化自身的社会整合功能,加强对多种社会资源的维护与开发,以强化自身的领导权威和长期执政地位,实现预期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传统的单位制城市社区模式下,资源供给的单一化在型塑了社区稳定的人际认同和强烈的社会归属的同时也压制了多元化社区资源供给的路径发展。今天城市社区中政府资源、自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共建资源等等的介入正在改写社区管理资源支持体系的基本样貌,将来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发展的演变,应适应多元化资源配置的变化采取相应对策,以充分发挥基层各类资源在城市社区建设中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民间组织道德整合:社会整合的新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茂平  黎学森 《求索》2010,(12):84-86
20世纪70年代以来,民间组织蓬勃兴起并在各领域内展开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表现出强大的道德整合功能。在现代公民社会,社会整合主体由一元主体向多元主体发展,整合方式由一元方式向多元方式发展,而且,民间组织道德整合的内容、过程、方式和效果等独具优势,逐步形成社会整合的一种新趋向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整合与犯罪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 ,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分化造成社会杂乱、不稳定局面 ,原有的社会整合、控制基础已被削弱 ,新的社会整合基础尚不稳定并落后于社会分化和社会结构的变迁。因此 ,必须对社会分化、社会价值体系和社会制度进行整合 ,使社会良序发展 ,才能控制犯罪的大规模增长。  相似文献   

12.
社区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研究的新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对生活质量研究的三个层面——个人层面、家庭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分析,提出生活质量研究的第四个层面:社区生活质量研究,探讨了社区生活质量提出的社会背景、具体内容、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难点。  相似文献   

13.
创新社会管理命题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已初步完成了工业化的积累,处于社会治理架构升级的关键时刻。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创新社区管理是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创新社区管理是为了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社区的和谐不仅是指社区公共设施的健全和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包含协调的管理体制、信任度强且富有人情味的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社区居民对社区充分认同,达到精神层面的有序与和谐。支撑社区发展的上述因素恰恰构成了社会资本的基本要素。可以说,社区管理创新有赖于社区社会资本的存量,社会资本是创新社区管理的重要动力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4.
农村社区建设:社会融合与治理转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社区和社会两个层面阐述了当前农村社区建设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并对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社区和社会整合机理及其变化以及新型社区建设的方向进行了讨论,强调农村社区建设是新时期、新阶段我国农村的一项重大的社会建设工程和制度创新,不仅旨在实现农村社区的整合和重建,也是旨在实现整个社会的融合和一体化;不仅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组织与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是我国社区和社会整合机制及治理方式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5.
张利 《中国民政》2012,(11):51-51
自2010年被确定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以来,辽宁省沈阳市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社会管理创新作为保障和改善社会民生、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密切党群关系的重大举措,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通过“五抓五促”,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创新社会管理载体,逐步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区社会管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严学钧 《前沿》2008,(5):94-97
面对转型社会中的市场失序、价值失序,开展社会整合势属必然。由于“政府导控型”的社会整合在公共治理中起重要作用,所以提高社会整合力以建设和谐社会,就需要扩大公共性。这一要求从目的角度提出来,要求促使公共利益最大化;从原则角度提出来,应当以公共性为取向对合理化的整合行动进行矫正;从过程看,社会整合应当依靠民主程序、诉诸公众意见和集体意志。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城市社区整合模式的理论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城市社区整合模式是多元双向契约性的整合模式.整合实质是国家主导、社会广泛参与,对高度分化、高度异质性的过渡中的现代城市社区,依据以人为中心的繁荣社区、发展社区的目标模式,通过制度化、组织化和社会化等手段,将其一体化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在社会转型、社会体制改革、社区结构分化的条件下,社区整合模式重新建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与社区建设同步,近年来青岛社区社会组织有了迅速的发展,但同时也呈现出了一些问题,社区文体兴趣、志愿服务类活动分散、规模小、注册难就是其中之一,这不但不利于整合资源、深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同时也不利于社区社会组织自身的发展壮大。而青岛市市南区湛山社区邻里协会的成立与运作,则在如何整合社区社会组织、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提升社区社会组织的功能方面,做出先行的探索,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论社会转型期的统一战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处理同和异的矛盾,协调异质性因素与社会结构主体及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统一和谐的社会秩序是统一战线的任务和工作目标.社会转型期社会异质性因素的增加、多样性的发展为统一战线奠定了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转型期社会结构体系的变化要求社会整合方式由等级控制向相互依赖转变,统一战线求同存异的工作原则与相互依赖的整合方式内在精神是一致的,因而在转型期社会整合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是执政党社会整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转型对统一战线的影响还表现在统一战线领域的扩大、功能的转换和组织基础的削弱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费孝通认为中国的"双轨政治"传统遭到破坏后,基层行政出现僵化,导致了乡土社会的失序,乡土重建需要重塑自下而上的政治轨道。受此启发,在当前加快推进基层自治体制改革的背景下,社区社会组织建设及其参与社会治理可以起到重建自下而上政治轨道的作用,不仅如此,它还是有效应对知识社会挑战的关键性社会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