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信息时代,视觉传播对一个区域的文化形象塑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内蒙古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乘势而上,借助电视、网络及数字化新媒体,整合民族文化资源,提炼民族文化中的可视形象,增强内蒙古区域形象的影响力.本文简单梳理了内蒙古民族文化视觉传播方面的现有作品,分析其不足并对内蒙古视觉文化的传播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视觉在我们所处的时代成为极为重要的知识场域,它对世界观图像、物质与非物质意义及权力等作了阐释和调节。民族艺术在视觉文化语境中,是民族传统图像与现代性想象互动的视觉呈现。民族艺术的生产传播和展示,越来越脱离地域化和族群环境,且受到大众视觉接受和大众娱乐消费的深层次影响,其今天的生存发展形态与传统乡土民俗社会的生发产生了现代性冲突。民族艺术所建构的族群景观和图像于现实而言是一种视觉幻想,这无疑加重了族群成员思想情感、身份识别上的认同危机,因此,民族艺术的重构和发展将是一个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3.
常新 《长白学刊》2013,(4):138-142
由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致使当代文化出现了由"读文时代"向"读图时代"的转向,图像的生产、传播和接受成为文化领域的普遍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使传统的文化叙事方式及表现方式发生了剧变,传统文本意义的确定性和神圣性遭到了颠覆,文本的意义变得愈来愈多元;在和市场机制"联姻"的过程中,视觉文化在有意和无意中产生了文化霸权的因素,同质化的倾向使得大众成为无意的被动者;在意识形态领域,前现代性意识形态问题的范式被改变,它以隐喻的方式暗含在文化中,阶级对立变成了在消费过程中的身份认同;消费一再地被视觉刺激所激活,这使得"读图时代"具有明显的后现代特征。  相似文献   

4.
孟建 《人民论坛》2022,(2):119-122
视觉传播时代的来临,不但标志着一种重要文化形态的演进和转变,而且标志一种全新传播理念的拓展和形成。处在这场媒介变革引发的"精神交往"革命中,如何对传统文化进行视觉文化传播意义上的现代性塑造,成为新命题。视觉生产方式为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塑造提供了新路径。视觉传播时代,需要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路径和生产方式,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5.
书籍的封面是书籍的窗口,它是书籍内涵的外在表现形式,并不是简单的图解和说明。对于民族类书籍来说,正确运用少数民族视觉元素来设计书籍封面,是提高民族类书籍设计质量的重要方式。只有真正了解少数民族视觉元素的内涵和意义,才能在书籍封面设计时做到正确合理地搭配组合,实现民族类图书封面设计的价值。详细介绍了民族类书籍封面设计的主要情况、如何运用少数民族视觉元素来进行封面设计以及运用少数民族视觉元素来进行民族类图书封面设计的重要意义。指出民族类书籍封面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建议。通过加强民族类图书封面的设计运用来提高书籍的品质、促进民族间的和谐发展、促使民族类书籍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传统视觉元素的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视觉元素来自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它扎根于中国的社会文化历史,它以各种文化符号或者具体的事物表现出来,这些符号和事物成为了中国文化的象征,而中国的受众也通过这些符号理解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所以,中国传统视觉元素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是紧密相连的,不可分割的。在一片全球化浪潮中,我们只有高举民族大旗才能有所识别进而有所突破,而对中国传统视觉元素精确的文化精神解读成为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艺术成功结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时代中的视觉传播是网络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传播和影响手段,科学揭示视觉传播与网络舆论之间的关系,探讨如何有效利用、管理和控制视觉传播这一特殊的传播方式和手法,丰富和活跃网络传播内容,提高网络传播质量和效率,创建良性网络舆论,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至关重要。这一研究应该立足于中国互联网的具体实践,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建设出发去研究视觉传播与网络舆论的关系,建立视觉传播本体论、视觉传播历史论、视觉传播实践论,视觉传播安全论、视觉传播策略论,从本体、历史、实践、安全和策略等五个维度,全面深刻揭示视觉传播与网络舆论的关系,探寻网络舆论规律,为网络时代的中国舆论建设服务,在促进网络传播繁荣的同时,为维护社会稳定提供理论依据和理论服务。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传统图案承载了少数民族群众对美的热爱,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具有浓郁的民族风味,向人们展示其审美理念,是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资源,而视觉传达设计是借助视觉艺术元素来传递设计者的信息,达到传播与推广功效,在此尝试将少数民族传统图案运用到视觉传达设计中,将该图案作为视觉艺术元素,设计出符合大众文化心理结构的作品,将丰富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范畴,提高视觉传达设计表达效果,开辟视觉传达设计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主流意识形态与视觉化传播具有内在关联。图像作为视觉化的主要内容,承载着一定的意见态度和价值理念,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与功能。理性形式的意识形态内容可以通过感性、可视的图像展现。在视觉技术赋能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视觉化传播成为现实,但也面临着自身图像传播能力不足、视觉文化的负面影响以及外在因素掣肘的困境。推进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视觉化传播,就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当前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的新趋势,实现传播内容、方式、技术、机制、人才、平台等全方位创新,从而不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阐释力、说服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论消费时代视觉文化的困境及其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斌 《求索》2010,(10):69-71
消费时代下,现代化大工业体系高度发达、人口高速城市化、电视等媒体文化产业高速发展、以电脑为代表的最新视觉技术飞速发展等等,这都使得图像以更高的效率生产和传播。传统的审美方式得以改变,社会的道德危机和信仰缺失等问题将人们带入了当代视觉文化困境。于是,回归传统的审美方式并倡导多元化的艺术作品,走向自然的真实视觉,并鼓励人与人的直接交流,从根本上摆脱商品拜物所带来的虚假幸福,以最终超越视觉文化便成了回应消费时代视觉文化勃兴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1.
李火秀 《前沿》2013,(17):170-172
伴随现代化通信、传播技术和数码科技迅速发展起来的视觉文化,促成了阅读媒介的多元化,使传统阅读行为受到重大影响与冲击。面对这一新语境新变化,本文通过深入剖析文学阅读形式的嬗变,透视当代大学生的文学阅读现状,揭示视觉图像与文学文本、新媒介与阅读能力、视觉奇观与审美教育的深层次联系,进而为大学生文学阅读能力培养探索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发展方略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2.
周静 《理论月刊》2012,(1):48-51
在当前的视觉文化研究和艺术史研究中,视觉往往被看作是文化的建构,具有历史性,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然而,在视觉文化研究中,文化、政治、权力等对视觉的历史性支配被当作了视觉本身的历史性;在艺术史研究中,艺术史被当作视觉史则是由于混淆了“观看”和“呈现”两者的差别.丹托对这两个概念的区分有助于我们认识在艺术史的发展中,“观看”是不变的,变化的是艺术“呈现”的图式和技术.因此,视觉本身是非历史性的,人类对视觉的支配和再现才是历史性的.  相似文献   

13.
包扬 《前沿》2012,(13):174-177
本文以动态图像为实例,运用视觉修辞与影视审美的方法,对视觉文化与后现代性的关系进行阐述。后现代性与视觉文化互相影响,后现代性带给视觉文化的不仅仅是弊端,更有优势。而视觉文化本身也会对后现代性在个性发展上有所促进,总结起来就是消费文化霓裳与大众文化审美的重塑同构。  相似文献   

14.
赵志明 《前沿》2012,(10):139-140
广告视觉文化的发展,激发和形成了消费社会的生产系统,并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念。从消费到审美,从经济到文化,人们已经无法回避广告无处不在的身影。可视性和视觉理解已成为广告文本诉求活动的重要维度。本文从三个层面分析解读广告文本的产生与传播,以便强化全社会对广告的利用与引导,使其在我们的经济、文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增强其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众传播媒介在贵州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传播和旅游形象传播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可有效推动其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贵州民族地区从客观现实出发,应使用本地传统媒体进行对内文化传播,用网络新媒体和海内外著名传统媒体进行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领导应积极提升自身媒介素养,正确使用媒介和有效利用媒介为这些地区的民族文化旅游业服务.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全党动员全社会接续奋斗的重要一步,讲好乡村振兴故事是强化乡村振兴认同、增强乡村振兴参与意愿、提升乡村振兴效果的重要手段。视觉转向的时代背景、丰富抽象的内涵和发达的视觉传播工具使乡村振兴视觉传播成为顺应读图时代的必然选择。当下乡村振兴视觉传播通过乡村振兴成果与图像展现、乡村振兴过程与短视频互动、脱贫直播与沉浸式体验等方式,积极寻找符合受众阅听习惯的视觉符号,并进行合理排序与本土化策略转换。乡村振兴视觉传播需要严格把关机制,营造风朗气清的传播生态,拓宽叙事平台,柔化严肃性政治内涵,推动技术下沉,重塑具象化传输内容,优化和提升传播效果,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17.
在产品极大丰富的时代,产品的使用价值渐渐被淡化,而诸如品牌的文化等附加在产品之上的、能彰显消费者地位和品位的延伸价值被放大。这样一种消费需求使得文化消费时代,图像、影像等视觉符号正日益成为我们文化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的传播形式。本文试图以孙悟空形象在广告作品中的传播为文本,分析视觉符号的再现、拟仿在劝服性传播中的表现,为企业如何恰当运用传统文化中经典形象的影响力扩大产品和品牌的知名度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民族传统文化符号既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受人口流动、社会变迁和现代文化产品同质化的影响,以人际传播和社区传播为核心的民族文化传播面临新挑战,但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也为民族文化传播提供了新机遇。因此,应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的多元性、互动性、超时空性特征,创新传播路径与策略,激发民族传统文化活力,推动民族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舞蹈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进行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对于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围绕"一带一路"背景下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传播的机制与现状,剖析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传播交流的必要性,为少数民族舞蹈文化有效地传播与交流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蓝秀珍 《政协天地》2010,(10):50-51
今年6月,由全国台联主办,福建省民宗厅、文化厅协办,宁德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以"扩大两岸民族交流、促进宁台共同发展"为主题的"海峡两岸少数民族联谊交流会"、"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产业发展座谈会"在宁德召开。来自海峡两岸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欢聚一堂、畅叙友情、共商民族文化保护大计,共谋民族文化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