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其香 《青年论坛》2010,(1):127-129
《丈夫》是沈从文最出色的短篇小说之一,魏微的《大老郑的女人》荣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优秀短篇小说奖。虽是两篇不同作家写于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但从中仍然可以感受到有两点明显的相同之处。首先从叙述视角上,这两部作品都采用了第一人称叙述,以"我"观物的视角展开故事的讲述;其次,这两部作品在文体形式上都有着明显的散文化倾向。这两部作品的不同之处则在于因作者性别不同所带来的性别视角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哈姆雷特》 永远的艺术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珏慧 《观察与思考》2008,(20):60-61
2008年10月1日,一部由"英国发明、日本加工、中国制造"的话剧《哈姆雷特》,在首都剧场隆重上演。《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戏剧"王冠上一颗最灿烂的金钢钻",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虽然几百年过去了,但它仍长盛不衰。它所揭示的主题仍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今天欣赏它,依旧觉得震撼人心。  相似文献   

3.
马丽娣 《前沿》2013,(4):139-140
莫言的获诺奖作品《红高粱家族》(RedSorghum)受到国内外广泛评介,通过观照莫言作品与其他西方国家重要文学奖项获奖作品,可进而探究莫言作品获诺奖的根源所在,寻求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相互理解的对话通道,使中国文学更快更广接轨世界文学。本文选择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理查德·鲍尔斯的《回声制造者》(孤eEchoMaker)和英国布克文学奖获得者希拉里·曼特尔的《狼厅》(Wolf Hall),简要论述三部作品的可观照性之后,从作者主体性方面来进行观照,探讨中国文学在向世界文学国际标准化过渡中的融合及至成功对接。  相似文献   

4.
史继东 《求索》2010,(9):194-196
《荀子》承继了儒家的价值立场,它以儒家先圣学说为基点,批判地吸收了诸子各家之学术思想,构筑了新的儒学思想体系,是"儒家的荀学"。《国语》作为一部先秦史书,其编撰成书远在荀子之前,其蕴含的政治、经济、礼乐等思想成了《荀子》"王霸兼用"、"法后王"等思想的重要渊源。"王霸兼用"思想是荀子政治思想的一大特色,《国语》是先秦时期最先肯定霸道思想的一部典籍,它的"重霸"思想对周道衰亡这一历史潮流作出了必然性阐发,也对霸主功业之措施作出了高度肯定。《荀子》的"王霸观"表现了对《国语》霸道的肯定以及对争霸措施方略的因袭。同时,《荀子》的"法后王"思想也得益于《国语》的影响和启迪。《国语》中诸多"法后王"式思想的记载都为荀子这一观点的提出提供了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5.
朱苑璟 《政协天地》2014,(12):32-33
由省政协办公厅和省摄影家协会联合主办、《政协天地》杂志社承办的"美丽乡村-全省政协系统摄影赛"经过半年的发动和作品征集,共收到参赛作品638幅(其中相机组583幅,手机组55幅)。11月13日,摄影赛评选活动在省政协机关举行。依据比赛规则,本次比赛相机组设佳作奖20幅(纪实和风光各10幅),优秀奖30幅(纪实和风光各15幅)。手机组因参评作品数量不足,为保证获奖作品质量,经承办方提出建议并征得主办方同意,  相似文献   

6.
钟其鹏 《前沿》2010,(2):144-147
《文选》"鸟兽"类共选录了五篇以鸟兽为题名的作品,有三种创作模式:(1)简单体物,通过起兴与虚构角色来写志,物我错位;(2)多方面体物,通过比兴与对比来写志,物我融合;(3)多方面体物,通过典故与对比来写志,物我相离。探讨《文选》"鸟兽"类的创作模式,有助于提高今人的鉴赏与创作水平。  相似文献   

7.
席忍学 《前沿》2010,(16):140-142
贾平凹小说中的"畸形"人物很多,但具有文化隐喻的"畸形"人物自《废都》开始出现,而具有文化隐喻的先天"畸形儿"是《白夜》(1995)中颜铭的豁嘴婴儿、《高老庄》(1998)中子路和前妻菊娃的儿子——双腿残疾的石头、《秦腔》(2005)中夏风和白雪的没长屁眼的婴儿。"畸形儿"意象在《白夜》《高老庄》《秦腔》中反复出现,绝不是简单的重复,它隐含了作者不断变化的城乡观和文化态度。不仅如此,贾平凹借助"畸形儿"意象揭示了深刻的世界性主题——城乡关系和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而且表现出显而易见的艺术独创性。  相似文献   

8.
付蓉 《前沿》2014,(17):207-208
杰克·伦敦是一位美国文坛上知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在创作旺盛期的作品《白牙》表现了他内心中的"荒野情结"和"狼-狗情结"。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带给我们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入思考。随着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冲突的加剧,人们开始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认真地考虑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本文将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分析作者选择这一主题的原因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曾小梦 《求索》2011,(8):254-256
《国语》是以记言为主的国别史,其记载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年),下迄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共五百多年历史。其中引《诗》37处(次),反映了春秋时期的引《诗》风尚、人们对《诗》的接受、阐释以及《诗》在当时的社会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10.
《幸福了吗?》是白岩松写下那本著名的《痛并快乐着》十年之后的最新随笔作品,是他从"三十而立"到"四十不惑"期间的心灵成长全纪录。  相似文献   

11.
《政协天地》2009,(9):62-64
《倩女离魂》(全名《迷青锁倩女离魂》)的作者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人,元代后期著名的杂剧作家。钟嗣成《录鬼簿》说他"名香天下,声振闺阁,伶伦辈称‘郑老先生’,皆知其为德辉也"。周德清《中原音韵自序》把郑光祖和元代前期的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并列。到了明代以后,更被学界誉为"元曲四大家"之一。  相似文献   

12.
张伟 《人权》2009,(3):59-59
经国务院授权,国务院新闻办公室4月13日发布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这是中国第一次制定的以人权为主题的国家规划,行动计划明确了未来两年中国政府在促进和保护人权方面的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赵俊玲 《前沿》2011,(20):180-184
"箴"可分为"官箴""私箴"两类。依箴谏对象的不同,官箴又可被分为君主箴、皇族箴、百官箴三类;依表达方式的不同,私箴可分为咏物箴、言志箴两类,这样的次类划分较全面科学地概括和反映了官箴、私箴创作的实际。而产生年代颇早的箴体,之所以到了明代才有了官箴、私箴的分类方法,是因为两类箴文既有统一的主题——箴诫,又有统一的底蕴——儒家思想。《文心雕龙》只认同"官箴王阙"类箴文,论述颇不全面,但却可见出刘勰辨体的努力;《文选》列"箴"一体,只选张华《女史箴》一篇,则与政治环境的变化、萧统的身份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4.
《人民公安》2013,(12):64-64
6月23日在CCTV-8黄金时间档播出的电视连续剧《缉毒精英》,是继2007年《缉毒英雄》、2009年《缉毒先锋》后,又一部在央视推出的缉毒题材电视作品。前两部电视剧的播出,曾掀起收视热潮,得到全国各大主流媒体的评价和认可。公安部金盾影视中心再度策划创作的这部《缉毒精英》,可谓是上两部缉毒题材电视作品的延续,堪称"缉毒三部曲"。  相似文献   

15.
刘群栋 《求索》2010,(4):162-164
《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自《文选》成书以来,对《文选》的研究代不乏人。隋唐时期,是《文选》研究的繁盛期,研究《文选》形成一种专门的学问——"《文选》学"。清代,《文选》研究出现了第二次高潮。"五四"以后,《文选》学衰落。以1988年第一届《文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召开为契机,《文选》研究再次活跃起来。近20年来,《文选》研究有了新的发展,正在形成第三次高潮。当前的《文选》研究主要集中在《文选》的编纂背景、《文选》的编纂者、《文选》的编纂及成书时间、《文选》的选本来源以及《文选》的文体分类等五大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夏爱华 《乡音》2014,(12):52-52
柴宗洁(宗杰),1964年生于河北省邯郸市,1987年毕业于河北大学工艺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一级美术师,河北省政协委员作品入选第八届、第十届全国美展,“首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首届中国画写意画展”及中国美协和文化部主办的美术作品展览并多次获奖作品及评价文章发表于《美术》《美术研究》《国画家》《艺术界》《荣宝斋》《美术报》等多家刊物。多幅作品分别被中国文联、上海美术馆、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天安门城楼以及海内外收藏家和博物馆收藏,出版画册多种。  相似文献   

17.
庄周轶事     
王连生  陈银生 《春秋》2012,(4):47-47
唐天宝元年(742年),二月辛卯,玄宗李隆基诏封其始祖李冲为"玄元皇帝",置于新修的太庙之中。丙申,封庄周号为"南华真人"。八月,诏改汉置离狐县为南华县(今山东东明县东北部),册封《庄子》一书为《南华真经》。出生贵族饱经战乱东周中期,周天子已名存实亡,诸侯之间不断争战,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傣族叙事诗《娥并与桑洛》与西方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部悲剧有不少相同或相似的主题,但它们的悲剧审美却有很大的差异。这和不同的民族文化氛围和审美情趣等各方面有着极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吴静瑜 《前沿》2009,(6):184-188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巴金的《家》与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两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文本。从书名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个文本都力求以家族史的形式,来追求变动中的当代中国的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20.
张靖  石兰思 《传承》2008,(22):62-63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爱国精神的文学作品。《诗经》中的许多诗歌作品反映了劳动人民热爱祖国,为国献身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