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勇 《前沿》2011,(20):138-14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实现社会关系的和谐,也要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特征,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既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和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赵海鹰 《传承》2007,(8):39-40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于发展的基础性关系,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必须在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中得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组成部分。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必须合理配置资源,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增长;改善生存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从理论内涵来看,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三位一体的有机统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旨,而其核心理念内含了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和互利双赢的思想.从实践方向来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坚持经济发展是实现生活富裕与生态良好的物质基础,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是实现人与自然相和谐由认识到行动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社会和谐有赖于人与自然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不仅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良性互动,还要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良性循环。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5.
环境伦理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态文化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卫军 《前沿》2010,(7):179-181
十七大报告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环境伦理学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反思。它以全新的视角来解释世界,把自然、人、社会所构成的整个世界视为一个生态共同体,在这个生态共同体中,重新认识自然的价值,使自然获得应有的“权利”和道德关怀。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因此环境伦理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态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6.
王妍 《长白学刊》2008,(2):17-19
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维度。现代环境伦理以马克思的"类"的思想为理论原则,试图通过重新理解人自身,来阐释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及其实质。现代环境伦理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新范式,也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提供了生态哲学解释原则。  相似文献   

7.
实现和维护自然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人与社会和谐的基础。维护自然和谐,关键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目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加强国土绿化、创建绿色家园,既是建设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我省生态体系还不完备,自然灾害时有发生,而且浙江又是资源小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要把加强国土绿化工作作为统筹人与自然发展的关键环节,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改善城乡绿化面貌开展城乡绿化一体…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其本质就是:一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二要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人与自然是互相依存、共生共荣的关系。生态安全是人与自然和谐和社会稳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人文的回归:和谐社会视野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长清  胡帆 《前沿》2010,(11):147-149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同时也为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人文保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保障;安定有序、充满活力是构建生态文明的社会保障;诚信友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生态文明的道德保障。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其本质就是:一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二要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人与自然是互相依存、共生共荣的关系。生态安全是人与自然和谐和社会稳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公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伦理基础,经济公正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集体、国家和社会)和社会分工之间的和谐,因而经济公正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采取一系列具体的措施来推动经济公正的实现,从而为实现社会的和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观与生态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观以广阔的哲学视角,为我们研究和实现生态和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一理论包括:对人与自然关系实质的论证,对近代资本主义生态问题的根源分析,以及对未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预测。  相似文献   

14.
王焕亮 《新东方》2007,(3):39-41
和谐社会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关系协调与增长系统,包括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人与人的人态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心态和谐。这三大和谐之间是彼此联系、相互作用的动态整体,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基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必须“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1]。作为各项工作“生命线”的思想政治工作,更要调动和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发挥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功能,从而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一个宜人的自然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诚信友爱,作为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本原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诚信是友爱的基础,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和出发点,也是和谐社会的落脚点。笔者理解,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和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这中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又是三者的基石,只有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才能实现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和谐。诚信,既是现代社会中指导个体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16.
张英  任建兰 《前沿》2011,(7):17-19
构建和谐社会是有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人与自然和谐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本质特征。资源环境约束加强是目前阶段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背景。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资源供需缺口大,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加大等问题是人与自然矛盾日益突出的体现。我们应树立循环经济理念,建立健全法规制度,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技术,以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原则改变传统经济观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进而实现和谐社会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7.
加强环境公正建设创建和谐社会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人与自然的矛盾突出,在代内公正、代际公正、人——自然的公正方面都存在着不可回避的问题。必须加强环境伦理教育,进行合理的制度安排,并以强制性的法律手段为保障,实现环境公正,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创建和谐社会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8.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实现自然观念、伦理观念、发展观念和消费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结合浙江的实际,简要论述了浙江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面临的挑战与成功实践。认为人与自然相处不和谐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最大障碍,建议进一步提高认识,紧紧依靠科技进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加强制度与机制创新,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同时宣传、发动广大公众的积极参与,深入理解、研究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对不和谐的发展说“不”,使全省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现代文明之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公平正义是民主法治得以实现的重要表现,是民主法治的必然结果;诚信友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是对人与人、人与自然的道德要求;安定有序和充满活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基础,任何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都是安定有序的,任何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也是充满活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