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人力资本产权看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的变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对大学生一直都实行"统一分配"的就业政策,从未出现所谓"大学生失业"的现象。从1995年开始,我国对大学生就业体制开始进行改革,由"统一分配"改成了"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本文试图从人力资本产权理论角度对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现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2.
新就业形态的类型特征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解新就业形态的关键不只是新技术、新经济和新业态,而是随之而来的劳动关系的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劳动方式的变革。根据劳动关系的"新"和劳动方式的"新",新就业形态可划分为三大基本类型:以"去雇主化"为典型特征的新就业形态(Ⅰ型)、以"多雇主化"为典型特征的新就业形态(Ⅱ型)、以标准劳动关系下劳动方式的新型化为特征的新就业形态(Ⅲ型)。新就业形态亟待克服的主要短板是由劳动关系的"新"所导致的,其中最为突出表现是I型新就业形态中的"去雇主化"带来的劳动者法律身份认定和权益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需要坚持系统观念,多措并举,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取得新成效。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之源。未来几年,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仍然存在。"十四五"时期要落实好《建议》提出的"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4.
沙勇 《群众》2015,(2):58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这是继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十七大报告提出"实施扩大就业战略"之后,我国关于就业的理念和实践不断深化的结果,是推动新的发展的战略抉择。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征使得以往许多问题的解决要依靠新的思路与方法,尤其是就业问题。一、我国就业面临总量压力较大和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就业问题与经济增长紧密相连,就业规模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已有的规模及其增长速度,只有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才能相应地创造更多的新生就业岗位。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就业弹性系数呈现下降趋势,表明我国经济拉动就  相似文献   

5.
李霞  周燕 《传承》2011,(13):40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安国之策。"十二五"规划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我区把扩大就业作为今年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目前,我区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为此,应以"一强化,二健全,三发展,四倡导"为抓手,广辟就业渠道,完善就业服务,努力实现充分就业、稳定就业。  相似文献   

6.
二○一三年七月八日宁委发[2013]41号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要求,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新时期就业方针,进一步提升我市就业工作水平,更好地为全市"两个率先"和幸福都市建设服务,现就我市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提出如下意见。一、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相似文献   

7.
从去年10月以来,福建省三明市各级各部门积极开展"零就业家庭"援助工作,确保城镇有就业需求和就业能力的家庭至少有一个实现稳定就业。今年4月起三明市劳动保障局以"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运作、重在实效"为主题深化"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百日"行动,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城镇"零就业家庭"援助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截止6月底,全市已经消除"零就业家庭"2208户,实现就业3231人,消除"零就业家庭"面达到92.9%。8月15日前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并建立长效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始终保持全市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8.
"就业",始终牵动着千家万户,为全社会所关注。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坚持就业优先发展战略,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策措施,基本形成了"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就业机制与就业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9.
《创造》2012,(3):30-31
中国是一个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也是一个劳动力大国,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是党和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就业优先"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词,不仅"十二五"规划首次提出"就业优先"战略,今年还从国家层面上制定发布了首个促进就业国家级专项规划;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强调,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3月5日,温家宝总理  相似文献   

10.
侯立军 《江苏政协》2008,(11):34-35
<正>[现状]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任务。在"十一五"规划中,我省明确提出了力争实现新增城镇就业400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50万—35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并力争到"十一五"期末,使江苏省高级工以上的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25%,其中技师、高级技师总量达到10万人左右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11.
《党建研究》2012,(3):1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保持了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是人口大国,劳动者充分就业需求和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是长期的。当前乃至整个"十二五"时期,在就业总量压力持续加大的同时,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铜陵市2007年有400余户残疾人家庭将获市政府"千元就业工程"资助。"千元就业工程"实施对象是有就业愿望、就业能力、就业条件的城市贫困残疾人。在实施过程中,坚持优先扶持有选派干部任职村镇、家庭特困、有一技之长、下岗或失业以及零就业家庭的残疾人。  相似文献   

13.
在"最难就业季"的低温春夏里,整个社会都在关注着699万应届生的"去向"问题,但有另一个群体的就业情况一直被人们忽略、遗忘。他们就是"后应届生"。他们刚刚走出校园一、两年,在职场上还算新鲜人,但其中有不少已经面临着职业转型和职场困惑,在2013的就业寒风中,他们也想尝试着转换自己的职业跑道,遭遇危机,又让他们屡屡感到不安。  相似文献   

14.
文化的双向不适应性、社会背景的身份辐射、长相及姓名的识别功能,使维吾尔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相比具有特殊性。就业资本的严重匮乏、就业市场的文化差异、市场就业制度的缺陷,以及就业法律救济制度的不足,是其就业难的主要因素。促进维吾尔族大学毕业生就业并积极融入当地社会,需要在采取临时法律措施来解决现实就业困境的基础上,合理有序地实行新疆沿边开放,扶持新疆经济发展,发展双语教育,建立"高校-政府"联动性的就业创业指导体系。同时,还应加强政府对就业市场的宏观调控,推动网络就业信息共享制度,完善就业服务保障制度,以及实施积极的法律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5.
赵文 《青年探索》2014,(3):77-81
文化的双向不适应性、社会背景的身份辐射、长相及姓名的识别功能,使维吾尔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相比具有特殊性。就业资本的严重匮乏、就业市场的文化差异、市场就业制度的缺陷,以及就业法律救济制度的不足,是其就业难的主要因素。促进维吾尔族大学毕业生就业并积极融入当地社会,需要在采取临时法律措施来解决现实就业困境的基础上,合理有序地实行新疆沿边开放,扶持新疆经济发展,发展双语教育,建立"高校-政府"联动性的就业创业指导体系。同时,还应加强政府对就业市场的宏观调控,推动网络就业信息共享制度,完善就业服务保障制度,以及实施积极的法律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6.
"同志,您好!请问我们能帮什么忙?"近日,到南靖县劳动力中心市场服务大厅办事,迎面而来的是肩披绶带、满脸笑容的导办员;只须说明想办的事项,导办员便引领并协助服务对象一一办妥——这是南靖县劳动就业机构加强"新三化"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后,南靖县劳动就业中心全体工作人员深刻认识到:取得荣誉固然不易,保住红旗更加困难。为此,他们以省级"新三化"建设试点为抓手,以"以  相似文献   

17.
就业是民生之本.千方百计解决好群众的就业问题,是我们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体现.我们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关心群众疾苦、密切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高度,提高认识,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扩大就业门路.  相似文献   

18.
来自农村和小城镇的知识青年,即"知识新移民"受家庭资本、父母地位和社会关系的影响较大,在城市里大多从事非正规就业,职业发展表现出代际传递的特点。如何化解非正规就业导致的问题和不利因素,促进"知识新移民"的正规就业和地位提升,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过程中,人们对高等教育的观念转变相对滞后,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存在建构和误读.在没有清楚界定"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就业率统计指标和数据可靠性存在问题的情况下,断言"就业难"或"不难"都不恰当.认为"高校扩招"和"学生要改变择业观念"是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也是流于表面且不合时宜的解读.  相似文献   

20.
2010年以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和全县三级干部大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以就业、社保、维权为重心,全面实施"就业富民"、"社保惠民"、"维权安民"和"队伍建设"四大工程,全局人员团结一致,攻坚克难,整体推进,协调发展,圆满超额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工作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