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东学术精神,即浙东学术的灵魂,指的是浙东学术作为既成的、大致统一、自成一格的学问系统所透示出来的特有的学术宗旨、学术方法、学术价值、学术特征和学术风格.浙东学术的学术精神是:实事实功,经世致用;广采博纳,兼收并蓄;求真求是,一本万殊;经史并重,义利双行;学有专攻,贵在创新等.也即是求实求真的精神,宽厚博大的精神,专业专家的精神,自得创新的精神.浙江老百姓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放开手脚,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承袭浙东学术文化之内在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刮目相看的奇迹,这是与浙东学术文化的优秀传统和内在精神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
实学是儒学一以贯之的传统,是具有确定内涵的概念。应在绝对与相对、一般与特殊的统一关系中把握实学,区别不同类型的实学而对其加以研究:经世致用的实学事实上是儒学一以贯之的传统;通经致用是汉儒以后形成的传统;实证求是的实学则是明清时期才兴起的实学思潮;而实心实学是明清之际一些儒者在反思理学、心学之时做出的成果,同时也是为清算"腐儒"、"俗儒"而出现的实学形态。  相似文献   

3.
岳天雷 《学习论坛》2006,22(9):50-54
高拱的实政哲学作为以实学为根本特征的中国传统政治哲学,是在明代中后期阳明心学由盛渐衰和实学思潮蓬勃兴起的学术氛围中形成的。实政哲学的形成可分为奠基、发展、实践和构建体系四个时期。实政哲学的内涵可以从宇宙观、价值观和政治观的视角概括为元气实体论、经世实学论和实政改革论。实政哲学蕴涵着务实、求是、实践、批判和改革等可资借鉴的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4.
实学是中国儒家文化中的一种价值取向,一种文化形态。实学文化的精神内核为崇实黜虚、实事求是、经世致用。心学是指宋明理学中主张以人的心性作为宇宙万物本原的学术流派。实学与心学既有交融,也有背离。  相似文献   

5.
毛建儒 《学习论坛》2010,26(2):47-50
中国科学精神的特征是:求是不足、求真严重不足、求用超过求是和求真。这种科学精神,对中国古代科学既有推动作用,又有制约作用;不仅如此,它还决定了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逻辑。可以这样说,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方方面面,其总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中国科学精神那里。  相似文献   

6.
实学精神是黄宗羲启蒙思想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宗羲是明清之际著名的启蒙主义思想家,明清实学是他启蒙思想的思想渊源之一.黄宗羲通过对历史实事求是的研究,提出了对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彻底否定的思想.同时,在以"实学"求"实用"的精神指导下,黄宗羲对未来的理想民主社会进行了设计,成为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革命的重要理论.在黄宗羲的思想中,实学精神与启蒙思想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7.
《求是》1997,(17)
《求是》杂志1998年度全国发行工作会议于8月10—12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海拉尔市举行。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贯彻中宣部、中组部、邮电部《关于做好<求是>杂志发行工作的通知》,总结和交流一年来发行工作经验,表彰先进,进一步推动1998年《求是》杂志发行任务的落实。 总编辑邢贲思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说,今年有两件大事,一件是香港回归,另一件是党的“十五大”召开。现在香港已回归祖国怀抱;“十五大”不久也将开幕,党的理论宣传任务特别繁重。以江泽民同志为  相似文献   

8.
《新湘评论》2013,(3):6-7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 在全省各地兴起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高潮,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际,"忠诚,担当,求是,图强"的"湖南精神"8字表述语正式向社会发布。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的一生是敢试、敢闯、敢冒的一生,极富敢字精神。他大力提倡敢字当头的精神,并在实践中付诸实施。具体表现为:敢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闯、敢于试;敢于讲真话、讲实话;敢于承认错误、修正错误;敢于在逆境中开拓新局面;敢于讲新话。邓小平的敢字精神,是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是敢与试验的结合,有着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  相似文献   

10.
《求是》2000,(15)
求是杂志首届优秀理论文章评选活动,经中央宣传部同意,于2000年2月启动,经过近半年的认真评选,评出19篇优秀理论文章。7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学习江总书记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暨《求是》优秀理论文章颁奖座谈会。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刘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 本次评选文章的范围是:1997年党的十五大以来至1999年底在《求是》上刊登的理论文章。评选掌握的标准是:观点正确,符合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具有理论深度;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现实感、针对性强;有新意,逻辑性强,论述周密,文字准确、生动,富有说服力和感染  相似文献   

11.
王阳明心学体系中所蕴涵的"实心实学"思想,可以概括为:"本体工夫合一的"实心"论,"实地用功"的"实功"论,"践履之实"的"实伊论,以及"爱人之诚心,素民之实学"的"明德亲民"论.王阳明"实心实学"思想,是明清之际"实学"社会思潮的理论源头之一.  相似文献   

12.
论高拱的实学精神品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拱(1512-1578)是明朝嘉靖、隆庆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也是明清实学思潮的先躯者之一。他的实学思想是在概括和总结其实政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批判空虚寡实的宋明理学而阐发的,建构起以元气实体论、求实求是论、实理实事论和实政实功论为主要内容的实学思想体系。在高拱的实学思想体系中,蕴含着许多有价值的精神品格,今天,继承与弘扬这些精神,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务实而不务名”的务实精神 “崇实黜虚”是高拱实学思想的基本特征。所谓“崇实黜虚”,就是鄙弃以空虚寡实、虚谈心性为特征的程朱理学,…  相似文献   

13.
徐令彦 《学习论坛》2003,3(2):16-19
实事求是的原则应当是“求真”与“求善”、追求真理与追求价值的统一。“求真”无疑是实事求是的根本要求和原则 ;“求善”则是实事求是的根本目的 ,是实事求是的另一层含义、另一重要内容和原则。对于实事求是而言 ,“求真”与“求善”、真理与价值的原则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14.
明清之际的“实心实学”是通过对王阳明心学的修正与转型而出现的进步社会思潮。它不仅以“良知”释“心”,还进一步以“情欲”“私利”“快活”和“真心”释“心”,而且将“实心”与“实学”紧密结合起来,构成明清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明清之际市民阶层启蒙精神的集中表现与反映。今天,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叶子 《先锋队》2011,(7):50-51
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时代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艰苦奋斗,迎难而进;自强不息,奋发有为;励精图治,无私奉献。爱国主义精神:富有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奋起抵抗外敌的侵略,维护祖国的独  相似文献   

16.
实事求是既作为一项重大的实践课题又作为一项重大的理论课题为学术界广泛关注,近几年来专家、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实事求是”进行了多维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且关于“实事求是”的总体界定。学者们一般从词源上“实事求是”一词进行了追溯。“实事求是”语出《汉书·河间献王传》及其有关注释。《汉书·河间献王传》称赞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定事来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直,加会角赐以报文。”唐朝颜师古对这段话作了注解:“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这里“实事求是”指作学问要讲求实际、真切,不能望文生义和随便…  相似文献   

17.
《求是》1994,(12)
首次《求是》杂志发行工作经验交流会于5月8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总结和交流1994年《求是》杂志发行工作经验;研究进一步做好明年《求是》杂志发行工作的措施;表彰和奖励1994年《求是》杂志发行工作做出突出成绩的先进单位。参加会议的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求是》杂志发行工作先进单位的代表。邮电部邮政总局副局长林耕先和部分省报刊发行局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广义实学经历了以“经世致用”、“崇实黜虚”、“实事求是”为代表性口号的阶段,同时也把这三个口号凝聚成代表实学本质的三大主题。与之相对应,实学分成实学倾向、实学思潮和实学精神三种状态。中国实学的特点是“去本体化”、“非学脉化”,以此思考未来实学的发展方向和建构方法,可以得出一点认识:新实学应当是儒学复兴运动的组成部分,新实学的构建应当继承古代实学家“躬行践履”的实践精神,除了关注实学理论的建设外,更应当注重儒学在当代社会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实事求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求是难”成了困惑发展和建设的疑难症。一些同志想解决,苦于无法。本文将为解决“求是难”开一处方,能否对症,尚需实践检验。 一、有勇气求。勇气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世上无难事,只要有勇气。没有勇气,任何事情也办不成。解决“求是难”亦是如此。 有勇气求在实际工作中就是不唯上、不唯书、不畏大人言。如果,凡是上头讲的,不问是不是符合实际,一律照转,凡是书上写的,不管还能不能用,一律照用,凡是大人物说的,不管对不对,一律照办,那是谈不上求是的。  相似文献   

20.
文国宏 《新长征》2007,(12):58-59
学习学习再学习,是因为学习太重要了。落实落实再落实,是因为工作落实太重要了。改进作风,重要的是什么,是要有求真精神,要求真求真再求真。 胡锦涛同志在6.25重要讲活中要求“作风上始终务实”。做到“作风上始终务实”,首先要有求真的思想。求真,就是追求真理,就是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认识过程,就是以认真负责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严谨的方法,查明事实真相,揭示客观本质,掌握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