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海外华侨与八路军抗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日战争时期,旅居海外的1100万华侨虽身在他乡,但心系祖国。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广大侨胞以一腔热血投身祖国神圣的抗战事业,特别是对鏖战在华北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将士,给予了极大的同情与支援。他们与祖国人民一道,共同谱写了一曲海内外中华儿女同仇敌忾、抗日御侮的壮丽篇章。一“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更加重视对海外华侨的组织联络工作,加紧动员千百万国外侨胞尽力于抗日救国的各种事业。1938年3月,毛泽东、周恩来在延安会见马来西亚华侨各界抗敌后援会代表团时,高度赞扬了广大华侨的抗日爱国行动…  相似文献   

2.
卢沟桥事变后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发出通电,向全国人民呼吁“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奋起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正是在这全民要求抗战的形势下,在原河北省宛平县七区(今北京市门头沟区安家庄村),诞生了一支农民抗日武装队伍。  相似文献   

3.
华北事变与中国共产党在平津地区的组织和活动[日]田中仁著  铁鹰译众所周知,1935年以“一二·九”运动为契机,群众性的救亡运动蓬勃发展。经过西安事变,至1937年9月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使中国的政治出现转折,形成抗日抗战的局面。平野正著《从北京一...  相似文献   

4.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蒋介石迫使杨虎城“辞职”、出国“考察军事”。杨虎城将军是1937年6月29日离国赴欧美各国考察的。“七·七”事变爆发后,杨将军矢志报国,坚决向蒋介石请缨抗战,并于1937年11月底回国,旋即被军统特务拘禁。  相似文献   

5.
在山西建立特殊形式统一战线 ,是中共中央和中共北方局为适应华北寇深祸亟的形势 ,结合山西地方实力派阎锡山对日态度的变化 ,创造性地贯彻执行瓦窑堡会议精神的英明决策 ,也是成功实践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的生动体现。这种特殊形式的统一战线 ,在中华民族八年抗战中建立了光辉的历史伟业 ,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今天学习和研究山西特殊形式统一战线的形成发展及成功经验 ,仍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华北事变后党中央和北方局的正确决策1935年 ,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华北事变” ,使整个华北处于随时沦陷的危急之中。在…  相似文献   

6.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在全国人民强烈要求抗战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下,经过针锋相对的斗争,特别是8月13日日寇进攻上海,直接威胁到蒋介石集团的统治地位,侵犯了英美在华利益,国民党政府被迫宣布实行抗战,并承认了南方各省共产党和红军游击队的合法地位。  相似文献   

7.
1925年至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福建人民爱国反帝斗争持续不断,高潮迭起。它为中华民族摆脱外敌的侵略作出了贡献,也为“七·七”事变后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团组织成立前后1925年4月1日,共青团福州支部成  相似文献   

8.
在山西建立特殊形式统一战线 ,是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北方局为适应华北寇深祸亟的形势 ,结合山西地方实力派阎锡山对日态度的变化 ,创造性地贯彻执行瓦窑堡会议精神的英明决策 ,也是成功实践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的生动体现。这种特殊形式的统一战线 ,在中华民族八年抗战中建立了光辉的历史伟业 ,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今天学习和研究山西特殊形式统一战线的形成发展及成功经验 ,仍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华北事变后党中央和北方局的正确决策193 5年 ,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华北事变”,使整个华北处于随时沦陷的危急之中。在中华…  相似文献   

9.
“七·七”芦沟桥事变后,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危险境地。“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引起了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使联合全民族各阶层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成了必需,而且有了可能。”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为早日建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的抗战,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一九三七  相似文献   

10.
1932年4月,马占山再度高举义旗,坚决抗战的时候,蒋介石曾给马占山写了一封要他抗战到底的信。 马占山是“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率先抗战的一位名将,当时在国内外声誉甚著。在辽宁、吉林两省沦陷之后,为阻止日军大举进犯,马占山所组织的江桥保卫战,极大地振奋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者的民族斗志。 江桥一战,马占山部损失很大,面对孤立抗战的危急局面,他很忧虑,遂找来同乡、时任黑龙江省府科  相似文献   

11.
上篇同仇敌忾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制造事变,一举侵占我东北三省,开始了它旨在灭亡中国的大规模武装侵略行动。面对一个民族敌人的入侵,全中国人民同仇敌代,迅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高潮。素以爱国爱乡著称的澳门同胞,也立即投入到祖国抗日救亡的大潮中去。尽管葡萄牙政府慑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凶焰,在那场中、日冲突中宣布“中立”,澳葡当局因而禁止澳门人民在岛内公开进行抗日活动。但是,这丝毫也不能阻挡澳门同胞爱国热情的高涨。他们想方设法,以各种方式来支持祖国的抗日战争。“救灾”捐献、“九一八”事变不…  相似文献   

12.
七·七事变前夕,日军在华北组织"自治运动".北京大学的教授们对此义愤填膺,庄重宣言,誓死反对分裂中国的侵略行径.  相似文献   

13.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满铁),是经营日俄战争后,日本政府从沙俄手中获得的长春至旅顺间及其支线而设的“国策公司”,是日本政府在中国东北的一个殖民掠夺机构,也是日本政府侵略中国东北的“代行机关”.满铁并不单纯是一个营利公司,它以经营获得的巨大利润为资本,为日本帝国主义全面的军事侵华效力,它以其雄厚的财力、物力、人力和技术,直接为日本侵略军充当“后援部队”.满铁不仅积极参与“九·一八”事变、“八·一三”事变,而且也参与了“七·七”事变.  相似文献   

14.
“七·七芦沟桥事变”,爆发后,面对日寇的野蛮侵略,我国人民同仇敌忾,一致抗日。远居后方的湖南人民,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的伟大号召,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湖南妇女,踊跃地投入了这场关系民族存亡的伟大斗争,成为抗日救亡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5.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三省,继而又策动汉奸成立伪“满洲国”。之后,加紧染指华北。中华民族危急蒋介石却顽固地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投降卖国政策。富有爱国心的续范亭将军对此深表不满,心情极度苦闷,深感民族危机的严重,1935年亲赴南京,想以一个老国民党员的身份,向国民党各方人士和国民党中央呼吁抗日,以期早日实现抗  相似文献   

16.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接着,日军在华北地区扩大进攻,山西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面临最危险的关头,我八路军各师迅速出师抗日。9月中旬,八路军一一五师挺进晋东北,9月25日,按照朱德、彭德怀电令,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板垣师团一部,一举歼灭日军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缴获了大批辎重和武器。平  相似文献   

17.
1935年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具历史意义的一年。日本帝国主义继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北三省之后,继续把魔爪伸向华北,1935年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华北事变”。在华北大地岌岌可危的严峻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于是年8月1日发表了著名的《八一宣言》,号召国共两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北平学生立即响应,爆发了划时代的“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1935年,同时也是我人生道路上最为关键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作为一个刚15周岁的热血青年,出于爱国心的驱使,投身到抗日救亡的历史洪流中……1920年4月,我出生在巴县磁器口(现在属重庆市沙坪…  相似文献   

18.
1937年7月7日,日本法西斯以“七·七”事变为开端,挑起了全面的侵华战争。近卫第一次内阁在侵华战争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对华采取政治诱降的外交政策。长期以来,史学界只注重近卫内阁对华武力进攻的一面,忽视了它企图利用“和平工作”对华诱降的一面。王辉在《辽宁大学学报》今年第4期上撰文,对这一问题做了进一步的剖析。一、近卫第一次内阁的对华诱降外交,其核心是以诱降蒋介石为对象,目的是迫使蒋投降,早日结束对华战争。其诱降的形式和手段不断变化,错综复杂。大致上可以分为3个阶段。1、从“七·七”事变到“八·  相似文献   

19.
从《前哨》步入《烽火报》“七·七”事变后的这年年底,江苏省沭阳县爱国青年创办了一个以中学生和进步青年为对象的宣传抗日救亡的刊物《前哨》。当时,我在《前哨》社主管发行兼做部分编辑工作。翌年“七·七”事变一周年那天上午,我在沭阳东城门楼下,看到很多人围观贴在北墙上的一份报纸。我近前一看,是“扬开多”(东北军111师)部队抗日义勇宣传队出  相似文献   

20.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立刻向全国人民发出了抗日宣言,大声疾呼:平律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此时,在古城开封女中,以中共地下党员王华冰、李丕荣为首的一群年轻姑娘热血沸腾,毅然走出课堂,辞别家园,在党组织的领导和帮助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