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太地区产业结构的转换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赵颖新60年代后期,特别是80年代中期以来,亚太地区经济一枝独秀,保持了连年持续高速的增长,其经济增长速度始终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和高于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这与西方经济的不景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成为国际社会...  相似文献   

2.
一、英、德两国农业信息化概况世界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50—60年代,主要是利用广播、电话通讯信息化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农业科学计算;第二个阶段是70—80年代,利用计算机进行农业数据处理和农业数据库开发;第三个阶段是90年代以来,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应用和农业生产自动化控制等。英、德两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具有代表性。英、德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在农村地区就普及了农业广播、电话、电视等通信技术。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其计算机数据处理、建立数据存储等农业信息化技术从初级阶段走…  相似文献   

3.
张佩智 《前沿》2002,(10):29-31
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和自然差异很大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前 ,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早已形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全国各地区的经济在总体上都是高速发展的 ,西部地区也有一定的发展 ,但是 ,地区发展不平衡 ,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也是明显的。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 :1、经济增长速度的差距不断扩大。从新中国成立至 1978年的 30年间 ,我国东、中、西部国民生产总值以现价计算 ,平均增长速度之比为 6 81:6 78:7 2 5 ,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 0 4 4个百分点。进入 80年代以后 ,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世纪之交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村工业化是80年代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但从总体上看,它是一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进入90年代后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因此,分散的农村工业化道路只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过渡模式而不是目标模式80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中国工业化历史进程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据统计,1992年全国农村工业产值已达12717.9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0.09%,所占比重首次上升到50%以上,这标志着我国农村经济结构实现了根本性的转变。在苏南这些乡镇企业发达地区,农村工业更是早已从“半壁江山”发展为“三分天下有其二”,形成我国工业化过程中“农村包围城市”的新态势。农村工业的广泛兴起,成为80年代中国农村发展的主要动力。在整个80年代,全国农村工业吸纳了1亿以  相似文献   

5.
杨秋宝 《前进》2000,(11):34-37
一、必须认真对待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地区差距扩大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获得了令人瞩目的高速增长。 1978年到 1997年 19年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由 3624亿元猛增到 747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 1978年的 5.92倍,平均每年增长 9.8%,大大快于改革开放前 26年年均增长 6.1%的速度。 19年间,我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 379元增加到 6079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8.4%。我国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世界年均增长速度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年均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  相似文献   

6.
我国通讯事业发展快截至1989年底,全国公用网市内电话交换机容量达668万门,比1978年增长2.8倍;长途电路达8700路,比1978年增长3.6倍;全国有519个城市进入国内长途电话自动交换网,有201个城市的电话可以直拨世界182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7.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50年增长56倍 据《中国信息报》报道,国家统计局统计表明,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89404亿元,与建国时的1949年相比,按可比价格计算,50年间增长了56倍,平均每年增长8.2%。而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只有3%左右,相比之下,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是相当快的。解放初期,我国钢产量居世界第26位,原油产量居27位,发电量居25位。经过50年的发展,中国的谷物、棉花、油菜籽、水果、猪牛羊肉、电视机、化肥、水泥、煤、钢的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发电量、棉布、化纤的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糖、原油分别居第三、第五位。…  相似文献   

8.
珠三角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江三角洲是指地处广东省中南部的珠江下游 ,全区总面积为54559平方千米 ,该地区由于面临南海 ,毗邻港澳 ,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历史上一直是我国的“鱼米之乡”。改革开放以来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人民充分抓住发展机遇 ,使该地区经济每年以平均20 .8%的速度增长 ,为全国平均增速的2倍多 ,成为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引起世界瞩目。目前 ,珠江三角洲不仅成为广东省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 ,而且是我国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珠三角的农业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现代农业的基础设施、生产技术和手段、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9.
开阔视野     
《当代广西》2012,(12):59
经济飞速发展居民收入10年涨2.5倍2003年至2011年,在世界经济平均增速3.9%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年均增长10.7%。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从2002年的4.4%提高到2011年的10%左右。伴随经济快速发展,百姓收入"水涨船高":2002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7500元和2500元人民币;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19118元(约为2002年的2.55倍),农村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最大的是农村经济,西部地区的落后相当大的程度上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相关。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东西部农村经济发展差距甚微。据统计,1949~1979年的30年间,以现行价计算的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东部地区和西...  相似文献   

11.
最近几年,印尼经济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1990年和1991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分别达到7.4%和6.67%,远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发展水平;吸引外资分别达到87.5亿美元和87.8亿美元,都比1986年增加10倍以上。1991年同1986年相比,国内资本投资由29.04亿美元增加到324.89亿美元,增加11倍;出口贸易额由181.8亿美元增加到290.6亿美元,增加160%;外汇储备由40.5亿美元增加到92.6亿美元,增加229%。印尼经济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主要得益于80年代中期以来的一系列经济改革。经济改革的主要措施印尼经济改革是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开始的。80年代中期,世界石油价格迅速下跌沉重打击了印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阶段犯罪问题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犯罪统计,20年间暴力犯罪增长了6倍多,其中90年代10年间增长了近3倍,平均每年增幅约为30%;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幅比例逐步加大,1991年———2000年10年间的增幅高于1981年———1990年10年间的增幅,并且最近两年的增幅巨大,这说明中国暴力犯罪一直在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并且增长速度在变快。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最主要趋势,中国加入WTO表明中国正式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表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正向我们扑面而来。加入WTO后,我国作为组织成员承担起更多的义务,这就使得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和国家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速度进一步加快。从事的犯罪类型将发生变化,犯罪活动向智能化、科技化发展,加入WTO后金融体制的改革,洗钱犯罪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一、小城镇建设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大好机遇小城镇建设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早在80年代初,一些有识之士就讲小城镇是个大问题、大政策。90年代末,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居民收入两极分化的现象   近几年,城乡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和职业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调整又使低收入群体的人数不断增加,社会分配不公现象越来越严重。从基尼系数看,根据世界银行的测算,我国 1978年城镇居民个人收入的基尼系数是 0.16,这个数字在世界各国几乎是最低的 (同期农村为 0.31,全国为 0.33);自 80年代中期以来,收入差距迅速拉开, 1994年为 0.30(同期农村为 0.411,全国为 0.434)。到 1998年,我国城镇居民个人收入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 0.467。据世界银行 1997年发表的《中…  相似文献   

15.
江苏开放型经济的回顾与总结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前渐进式的开放进程中,江苏开放型经济通过上世纪80年代的广度拓展和90年代的全面推进,隔几年上一个台阶,树立了两个里程碑。第一个里程碑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和与之密切相关的“苏南模式”,是我国地方经济改革发展以及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成功典范。在70年代末农村改革的历史大背景下,苏南乡镇企业充分利用了与苏、锡、常和上海等大城市传统的亲缘型经济社会关系,发挥了人力资源的特质优势,实现了异军突起。80年代中期苏南被列入我国沿海经济开放地区之后,乡镇企业更以适…  相似文献   

16.
就业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就业和再就业已成为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长期以来,我国保持比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依靠经济扩张带动就业。但是,我国的就业增长弹性系数(GD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所能带来的就业增长率)却从20世纪80年代的0.32下降到现在的0.10左右。更为严峻的是,“9.11”事件以后,全球经济进入衰退期,对出口导向型的中国经济带来了很大负面影响,新增就业规模幅度相应缩小。在这种背景下,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已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一  相似文献   

17.
放眼世界,多数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均存在城乡、农村内部不同群体和不同地区农村之间的差距.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从2008年起连续13年下降,2020年下降到2.56,但从世界范围来看仍然属于较高水平.对36个国家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的研究显示,无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原计划经济国家,大都低于1.5.欧盟、日本和韩国...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城郊经济研究会对我国11个大中城市的168个郊区、县进行统计调查,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郊地区的经济增长率继续高于它所依托的城市经济增长率,也高于周边的农村地区,一枝独秀。近十几年来,城郊经济平均每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率,经济的较快增长使得城郊经济在国民经济总体发展中昀地位飙升。而作为城郊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城郊农民,改革开放30年的过程中,他们的就业理念、就业途径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呢?  相似文献   

19.
赵紫阳总理在《当前的经济形势和今后经济建设的方针》的报告中,阐明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到本世纪末,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将翻两番,我国人民的生活将达到“小康”水平。第六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是要争取国家财政经济情况的根本好转,要求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相当于或接近于工农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平均增长百分之五),积累率将由现在的百分之三十,降到百分之二十七左右,使消费基金所占的比重有所提  相似文献   

20.
一、90年代发展中国家资本流入的特点从1990年到1993年,发展中国家的私人资本流入增长了3倍,1993年达到1130亿美元,是80年代初债务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资本流入的形式有一半是证券投资,包括债券和股票,1993年达到558亿美元左右;另一半是直接投资(FDI),主要原因是世界生产资源的集中化和跨国公司的国际营销战略。由于发展中国家收入增加,通讯技术的不断革新,以及投资体制的不断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