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刘宇 《支部生活》2011,(8):33-34
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是中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这里群山绵延,江河纵横,峡谷深邃,大部分地方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滞后,卫生事业起步晚,发展水平低。由于医疗条件有限,许多群众患病无法及时就诊,而且较高的看病成本也给他们造成沉重的负担。群众的健康得不到有效保障,已经成为制约边疆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瓶颈之一。  相似文献   

2.
群众路线的发展、完善与成熟是党在延安时期的重要理论成果之一。延安时期,毛泽东秉承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结合中国革命的具4~-实际,形成了丰富的群众工作理论,积淀了科学的群众工作方法,为党的群众路线的确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3.
萍乡,一座有着1700多年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城,作为中国工人运动爆发地、秋收起义策源地和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曾演绎太多的历史传奇;萍乡体育同样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曾培养出新中国第一个打破  相似文献   

4.
深刻理解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要从三个维度出发去解读: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主体;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主体;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接受主体。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认知、认同的程度,不仅关系当前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而且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准确把握基层干部群众对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党90年奋斗、创造、积累而成的集体智慧结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运行的根本政治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力量源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基石之一,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利于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群众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永葆本色的法治根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历经艰辛磨练和实践反复检验,具有强大而旺盛的生命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需要永无止境的实践发展和理论创新支持.  相似文献   

7.
<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少数人富、大多数人穷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实现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最终目标就是,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8.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马克思、恩格斯对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主体地位都有许多重要论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坚持群众路线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9.
深刻理解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要从三个维度出发去解读: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主体;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主体;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接受主体。  相似文献   

10.
龙超云 《当代贵州》2011,(22):15-15
《宣言》等经典著作是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统一战线成为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之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取决于我们党动员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为之而奋斗。贵州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入重要的历史阶段,社会生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和转型。以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为主要内容,以提高群众文化素质为主要目的的国办文化事业机构———艺术馆,经历半个多世纪风风雨雨的锤炼,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努力做先进群众文化的体现者和创造者,是新时期赋予艺术馆的历史使命。二十一世纪为艺术馆工作带来历史性机遇的同时,也把各种挑战摆在我们面前。挑战之一:以高科技、信息化为主要  相似文献   

12.
<正>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执政的三大法宝之一,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党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保证。工会组织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围绕做好职工群众工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群众工作能力是工会干部的基本素质要求。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中国经济实力日益雄厚,但与  相似文献   

13.
目前,以村居民自治为主要内容的基层群众自治成为中国的四大政治制度之一。但长期以来,由于基层群众自治资源短缺,加上村居行政化倾向,村居民自治难以有效推进。在这种背景下,重提党的政治和组织优势,强调在党的领导下,用好党组织的资源,通过创新基层党建理念,改进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式,丰富自治载体和完善决策机制,发展社会组织,培育自治骨干,扩大群众有序参与,以及注重资源整合,加大保障力度等措施,进一步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群众自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民主是多数人的统治,西方现代民主政治以其独特的方式应对了大众社会到来所引发的多数人与政治之间的关系问题.近代以来,“群众”逐渐成为中国语境中对多数人最为典型的概括,中国共产党基于群众而形成的价值信仰、组织制度以及工作方式确立了其对中国社会多数人的定位、动员与领导,群众话语和群众政治逻辑也由此产生、发展并长期延续.从群众走向公民是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需要,而这一转变并非易事,群众以及群众政治仍将是中国政治中一个需要加以反思、利用乃至深化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人类军事思想的最宝贵财富之一,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本文主要从哲学角度论述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三个突出方面,一是用否定之否定规律分析中国革命战争的目的,二是用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主体的原理来分析中国革命战争的动力,三是用质量互变原理来分析中国革命战争的路线。  相似文献   

16.
《世纪桥》2021,(10)
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观点,走群众路线是我党百年来取得重大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我党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继承和发展中不断完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形成新时代党的群众观。探索新时代党的人民群众观的生成逻辑,有利于更好地坚持和开展我党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主旨从一定意义上可归结为人民群众至上。这一主旨同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旨,是中国共产党全部实践的主旨。以党的十八大主旨为制高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群众观具有必要性和正当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的双重发展相比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群众观的理论形态尚未成型,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群众观必须以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为基点,在何谓人民群众这一常识上再次启蒙,纠正和防止对人民群众概念的误解和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群众观是一个整体性全称范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居核心地位,并随着这一科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社会变革的转折关头,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以不同的内容和方式出现,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往往起着冲破险阻,跨越新境界的作用。人口众多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十几亿人民组成的巨大群体,蕴含着不可估量的潜力。在有中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价值取向在当代中国经历了“解放人民群众-改造人民群众-关注人民群众-发展人民群众”这样一个动态变化过程。整个变化过程中,人逐渐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价值取向主体。以人为本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演进的终极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他从科学界定当前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出发,胸怀广大人民群众,顺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逐渐形成了习近平的群众观。习近平的群众观主要包括群众利益观、群众动力观、群众立场观和群众评判观等四个方面。习近平的群众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石,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