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9 毫秒
1.
大学毕业,正值青春年华,你愿意到乡镇上当一名公务员吗? 不知道有多少人回答愿意,不知道愿意去的人又是出于什么样的想法。关于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统计资料,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答案。  相似文献   

2.
每个人的性格志趣决定着他的职业取向。善于独立工作的人,可能就不愿意去管别人;做惯市场与销售的人,往往无法静下心来阅读产品技术资料;性格内向的人大都难于出头露面去见客户。 管理者在用人的时候,当然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去安排工作,而事实上,人尽其才是一个非常理想主义的状态。在很多情况下,应教会你的下属去做好不愿意做的事情。 事实上,能否做好那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是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标志.也是能否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这世界不是为你准备的,这职位也不是为你设立的。你要适应环境和社会,而不是要环境和社会去适…  相似文献   

3.
<正>人生一世,总有个追求,有个盼望,有个让自己珍视,让自己向往,让自己去护卫,愿意为之活一遭,乃至愿意为之献身的东西,这就是价值了。人生一世,总有个追求,有个盼望,有个让自己珍视、让自己向往、让自己去护卫、愿意为之活一遭,乃至愿意为之献身的东西,这就是价值了。有的人毕其一生,爱情、婚姻、家庭生活很不成功,该人虽然连声咒骂爱情是骗人的鬼话,但仍然表现了他或她对于爱情的价值的体认与重视。之所以咒骂爱情,无非  相似文献   

4.
刘学文 《求贤》2009,(5):47-47
有求职者问.我现在遇到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就是不论是自荐还是投简历,总是杳无音讯。我也去问过,他们也不愿意正面回答,真郁闷。此时,我们就该反思一下,我们在求职方法上有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5.
照镜子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小事,而以党章为镜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却是当前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照镜子"看似平常不过,其实并不简单。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自我感觉良好,懒得照镜子;有的人明知有问题,却怕照镜子;有的人只愿意看到华彩光鲜的一面,愿意化妆后再去照镜子;还有的人喜欢拿着镜子照别人,对花容月貌视而不见,单对缺点瑕疵指指点点。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央有明确要求,就是要拿起镜子照自己。  相似文献   

6.
很多老年人即使需要他人照顾.也不愿意找保姆,或者很难与保姆“和平相处”。北京安定医院老年科的卜力大夫解释说:“老人通过几十年的信息积累,已形成了固定的生活模式。大多数老人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更不愿意有外人参与到他们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7.
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生活在活生生的社会里,不可避免地要与其他人进行这样那样、或多或少、或紧或疏的交往。不过,交往的需要和愿望人人都有,态度却不相同。有的人交往的需要非常热切,不仅愿意而且主动地行动起来,去有意识地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交各种各样的朋友,结果总是得到许多人的友谊,身边常聚有许许多多的朋友;而有的人虽有交往的强烈愿望,但却不能主动地去交友,去与人接近,而是坐等别人上门求会,结果总是落得个“知音难觅”的空叹,交不到几个朋友;还有的人虽也愿意多个知心的朋友,但这种交友的要求既不强烈也不迫切,采取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不仅不主动地去与别人交往,对别人送过来的交往信号也总是冷漠相待,结果总是落个“孤家寡人”,被人们抛在“朋友圈”之外。  相似文献   

8.
在深圳.有一个身为千万富翁.却在人们的视线中若隐若现的“大善人”:他经常会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出现.帮助有难者渡过难关,却从来不留下自己的姓名和地址.更不愿意跟受助人打交道;受助人即使千方百计地找到他表示感谢时.他也拒不承认自己对他们有过行善之举……  相似文献   

9.
每个人的性格志趣决定着他的职业取向。善于独立工作的人,可能不愿意去管别人;做惯市场与销售的人,往往无法静下心来阅读产品技术资料;性格內向的人大都难于出头露面去见客户。管理者在用人的时候,当然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去安排工作,而事实  相似文献   

10.
《当代贵州》2011,(31):64-65
读富兰克林,不仅仅是学习这位旧资本主义的商业领袖如何经营,更多是学习他如何做人。从他的行为中可以看出他遵循着最纯粹的道德,他遵循利他的原则,他重视名誉,他做有益于公民的事情。他是愿意实验的人,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独特的人。所以在今天,这位几百年前的古人仍然有很多品质值得我们去发掘,去学习。  相似文献   

11.
真如 《学习导报》2011,(19):61-61
哪个人不愿意做老板,而愿意当员工;哪个人不想演主角,而甘心跑龙套。追求卓越,乃人之常情。然而,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人毕竟不多,事实上也没有那么多大事等着你去做。人生常态,多数人只能从事一些具体的、琐碎的工作,也许过于平淡,也许过于鸡毛蒜皮。不过,小事正是成就杰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党员心声     
《军队党的生活》2011,(9):39-39
亲爱的党啊,没有你就没有我的成长。我愿意成为一颗铆钉,去连接人民群众的点滴幸福;我愿意成为一颗石子,去铺设国强民富的康庄大道;我愿意成为一块砖,去建设祖国长空的钢铁长城。  相似文献   

13.
科层化治理:乡村治理的一个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熟悉农村的人都知道,农民一般不愿意到卫生院去看病。除了交通、医疗费用等大家常说的原因以外,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是:对于卫生院的科室设置和一套挂号、就诊、交费、取药的程序非常不习惯;尤其是科室设置,农民更是弄不清楚自己要到哪个科室去看病。这也是农民愿意到乡  相似文献   

14.
许石林 《廉政瞭望》2012,(15):47-47
南朝齐丹徒县令沈赞之.不愿意跟周围的同僚吃吃喝喝,因为总耍花钱吧?他不愿意花公款,而自己的工资经不起应酬往来,就干脆不跟人来往,也不送礼请客,公务之暇,就当宅男。这种人在官员队伍里太碍眼,也碍事儿。终于有一回被人找了个茬,构陷他人罪。  相似文献   

15.
《当代贵州》2011,(31):64-64
读富兰克林,不仅仅是学习这位旧资本主义的商业领袖如何经营,更多是学习他如何做人。从他的行为中可以看出他遵循着最纯粹的道德,他遵循利他的原则,他重视名誉,他做有益于公民的事情。他是愿意实验的人,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独特的人。所以在今天,这位几百年前的古人仍然有很多品质值得我们去发掘,去学习。  相似文献   

16.
多数与少数     
多数是个最吸引人的字眼。多数人的主张一定是多数人的利益表达.多数人的主张一定是符合多数人利益的。因此,一切愿意代表多数人的人.都必须坚持“少数服从多数”.这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都要在市场竞争的客观环境中去求得生存和发展。因此,我  相似文献   

18.
正消除城乡差别,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关键看两点:一是城里人愿意到乡村去;二是当地人愿意留在农村。如何才能做到"愿意去"和"愿意留"?生态宜居是关键。生态宜居包含了"生态"与"宜居"两个互相并列的概念。其中,"生态"指自然资源保护和农业环境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宜居"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改善基础设施,水电气路房是宜居最基本的条件,是农村实现"愿意去"和"愿意留"的物质前提;提供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让  相似文献   

19.
感受财富     
有人说有钱便拥有财富,其实不然。人的一生有许多除金钱以外的财富,需要我们去好好地珍惜。 年轻是财富。一位涉世不深的年轻人总是感叹自己太穷。一位老人问他:“给你 100万元,你愿意马上变成80岁的老头儿吗?”年轻人说:“不愿意!”老人又问:“给你1000万元,你愿意立刻就死吗?”年轻人还是回答:“不愿意!”老人哈哈大笑说:“你不是很富有吗?你已拥有了1000万!”其实,年轻就是财富,生命如初升的太阳,充满无穷活力,它能创造出许多你无法想象的奇迹。 健康是财富。在为一些朋友英年早逝惋惜时,更多的人悟出…  相似文献   

20.
生活中有些人的惰性比较强,习惯于按照过去的模式生活和处理事物,不愿意变换自己的工作环境和方式,而有的人则喜欢求新求变,喜欢不断地去尝试,喜欢创造。做一做下面的测试题,看看你是一个具有变革意识的人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