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和谐社会是由法治保障的社会,行政程序立法作为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对建设和谐社会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从不同角度探析了行政程序立法对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和谐社会模式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同起 《学习论坛》2007,23(3):72-74
和谐社会是一种社会形态。历史上的和谐社会曾存在自然经济基础的和谐社会、工业文明基础的和谐社会、现代资本主义基础的和谐社会等不同模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以往各种和谐社会模式比较,具有以人为本、应对挑战、化解矛盾、综合平衡、科学发展、动态演进六个方面的特点。正确认识以上特点,有助于加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意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宣传和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论断,作者本着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论述了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并提出了推进社会公平、改变城乡二元体制、推进法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切实可行的方略  相似文献   

4.
朱西周 《唯实》2005,(4):34-3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这是对党的十六大关于"社会更加和谐"这一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 以人为本的政治和谐、经济和谐、文化和谐,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稳定有序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在此基础上,实现统筹发展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5.
刘林 《实事求是》2009,(4):56-57
法律援助制度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法律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扶贫济弱的“阳光工程”。法律援助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为此,须从强化执政理念、加强利益协调能力、创新社会管理功能、不断提高社会整合能力四个方面进行整体性思考,探索提高这一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思想旗帜。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不断释放的民族精神,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文化意识,文明先进的道德风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农村和谐社会思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是中国社会的主要根基。因此,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构建社会主义农村和谐社会,重点要建立农民与自然之间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农民经济利益的均衡机制,农民政治利益参与机制,农民内部及其与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协调发展机制,以及农业、农村、农民发展与国家收入的分配公平机制。  相似文献   

9.
涂小雨 《学习论坛》2006,22(12):78-80
环境权符合基本人权的特征,具备基本人权的本质属性,已为国际社会所公认。同时,环境权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予以保障的基本人权。确认和尊重环境权,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应在宪法中增设对环境权的规定,以提高基本法律对环境保护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除了要实现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之外,还强调要走“可持续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这显然将“生态文明”纳入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标体系中.注入了绿色的生态化特征。本文就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生态化特征的内在依据、主要标志和实现途径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登潮 《探索》2007,(1):31-34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逐步清除各种不和谐现象,克服各种诱发社会朝失衡甚至动荡方向发展的因素。其治本之策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建设和谐文化,高度关注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协调性发展等,以夯实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政治基础、文化基础、群众基础和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12.
管新华 《探索》2007,(1):26-30
经过酝酿与探索,构建和谐社会成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这就要求能够寻找到一条科学而现实的构建路径。基本的思路是:坚持和完善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和优越性的基本制度,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并着力解决不利于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增加社会的和谐成分,尽早建成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公平正义观贯穿着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的原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方法论意义.马克思的公平正义观是历史的、具体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追求的公平正义要以最广大人民为价值取向.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公正的辩证批判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吸取资本主义形式公正的历史合理性,而且要实现以此为基础的实质公正,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实现公正的分配.马克思分配公正观的历史辩证法要求必须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减少初次分配产生的不平等,通过再分配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准备条件.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和自我完善的社会进程,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运用唯物史观考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历史地位的必然结论。  相似文献   

15.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内容和根本要求。当前社会公平正义在一定程度上的缺位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造成了不利影响,也对社会的安全运行造成了一定风险,对党和社会主义政权的政治合法性造成了一定冲击。因而。采取得力措施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深远。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成功的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16.
廖业扬 《理论导报》2005,(12):25-2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实践上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和战略目标,在理论上是一个重大命题.表明中国共产党不仅对社会主义本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而且赋予了新的价值内涵,并具有一些显著的价值特征.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是资源兼容共生、社会结构合理、行为规范、运筹得当、共享公平原则、以人的彻底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社会,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略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朱西周 《求实》2005,(5):67-69
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以人为本的政治和谐,以人为本的经济和谐,以人为本的文化和谐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稳定有序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统筹城乡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步骤;统筹区域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从马克思主义国家本质理论看,构建社会主叉争谐社会的实质是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度的形式,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明确了党执政方式的改革方向,具有重大的政治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马克思主义国家本质理论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质是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度的形式,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明确了党执政方式的改革方向,具有重大的政治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