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的大流行不仅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冲击,而且也测试了各国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暴露了国际政治中的一些问题.多个国家的左翼组织和人士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纷纷发声,批评资本主义国家公共卫生系统存在的缺陷及其政府应对疫情的低效,要求资本主义国家应该立即采取保护人民健康和权利的措施,盛赞中国在抗击新...  相似文献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城市轨道交通因空间结构半封闭、空气流通不畅、人群高度密集、客流高速流动成为疫情防控的难点,如何精准施策,考验着城市公共安全管理者的治理智慧。以"望、闻、问、切"为视角,对重大传染病疫情下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归属、疫情期间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的风险隐患,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公安机关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主要困境和对策开展研究,以期为城市轨道交通防控疫情、精准施策助力,为城市轨道交通公安机关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引发的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要求国家和地方政府能够迅速在短时间内构建能够有效应对疫情的公共治理机制,以高效协调行政体系内各层级、各部门的分工合作,有效引导市场和社会主体的协作,在暂停部分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上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在这一过程中,我国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基层治理体制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1月23日上午10时起,武汉机场、火车站等离汉通道关闭。1月24日湖北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级响应。经中央军委批准,军队从陆军、海军、空军三所军医大学各抽调150人,组建支援湖北地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队,于1月24日夜抵达武汉。  相似文献   

5.
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的重大考验,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这一理念有其独特的现实背景、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强烈冲击下,现有的全球公共卫生体系不足以有效应对新发传染病危机,主要西方国家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意愿和能力明显减退,而应对疫情的中国模式成效显著。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主张世界各国应该团结互助,支持世卫组织发挥领导作用,反对将疫情政治化,倡导向疫情严重的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帮助,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这一理念的提出有利于改善发展中国家在公共卫生议题中的处境,提高中国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的参与度,也有利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6.
李沅 《社会主义论坛》2020,(2):I0002-I0003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按照云南省交通运输厅、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人社厅、安宁市关于新冠肺炎防疫通知要求和工作实施方案,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云南交通技师学院)于2020年1月24日成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工作领导小组,立即制定和启动学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预案,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7.
新冠肺炎疫情传播蔓延,给中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造成极大损害,也对除南极洲以外的全球六大洲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构成大流行威胁,世界各国已进入全球抗"疫"时代.在举国之力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需要认真检视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及应对突发事件能力,需要通过加强和完善国家公共卫生法制建设,强化国家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强化国际公共卫生合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8.
自2003年抗击SARS后,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法制体系建设得以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已呈现出多层次性和多类别性。但检视2019年12月底以来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的决策反应、领导机制和措施实施,仍集中暴露出决策程序繁琐和时间耗费、领导主体混乱、基层防治法治化不足等问题。基于此,需要有针对性地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法制体系中进一步完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防控机制,理顺应急领导体制,并健全基层应急组织的动员制度。  相似文献   

9.
通过心理健康量表,对来自全国各地高校470名大学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网络教学情况和学习效果进行线上调查,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对于突发疫情下长期处于物理隔离、居家线上学习状态的青年大学生来说,化解"幽居症",加强健康干预与教育重塑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动态     
20日习近平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作出批示据新华社2020年1月20日电,近期,湖北省武汉市等多个地区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  相似文献   

11.
Several Canadian and international scholars offer commentaries on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for governments and public service institutions, and fruitful directions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 This first suite of commentaries focuses on the executive branch, variously considering: the challenge for governments to balance demands for accountability and learning while rethinking policy mixes as social solidarity and expert knowledge increasingly get challenged; how the policy-advisory systems of Australia, Canada, New Zealand, and United Kingdom were structured and performed in response to the COVID-19 crisis; whether there are better ways to suspend the accountability repertoires of Parliamentary systems than the multiparty agreement struck by the minority Liberal government with several opposition parties; comparing the Canadian government’s response to the COVID-19 pandemic and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nd how each has brought the challenge of inequality to the fore; and whether the COVID-19 pandemic has accelerated or disrupted digital government initiatives, reinforced traditional public administration values or more open government.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了一个危机事件高频率发生期,且发生的公共危机在不断地显露出新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当前我国政府和社会仍处在公共危机管理的探索阶段,缺乏有效的措施,尚未构建完善的体系。根据近几年公共危机处置的教训,借鉴国外危机管理的经验,我国政府不仅要明确危机中存在的问题,还要有针对性的制度和组织规划,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危机控制管理体系。同时更加稳健地推动信息公开,尤其是公共危机信息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13.
民众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做出何种心理与行为反应,是贯穿危机管理的一个关键性的变量,其中脆弱性是常见现象。在公共危机事件本身的危害性和政府应对能力一定的条件下,危机的实际损失将主要取决于民众的脆弱性状况。化解民众脆弱性,要重视公众与政府之间的心理契约:危机前通过制度和文化建设,以铺垫危机心理契约的建立;危机中透明公开,积极行动,满足公众期待,以巩固危机心理契约;危机后抓住关键节点,心理救治,不断学习和改进,以促进心理契约的升华,从而化解民众脆弱性,提升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公共危机管理是政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是公共危机管理的主体并在其中起主导作用,但它不是唯一的主体。构建完善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提高公务员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疏通其他社会主体参与危机管理的渠道,加强国际合作是提升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当各种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频繁触动人们的神经,成为时下社会最为敏感的话题时,人们不得不更为虔诚地相信和依赖政府。政府如何满足社会公众对信息公开、透明的需求,在危机管理中把握舆论导向、巩固和完善政府形象、保持社会稳定和谐有序地运转,危机新闻发言人制度就被特别提上政府议程,成为当下政府化危机为转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责任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危机事件的频繁发生,如何应对公共危机成为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公共危机的特性和政府的公共性使得政府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发挥着主导功能.政府也不是万能的.处于非常规状态下的危机情境中,政府的危机治理能力面临着现实的困境:危机预警意识淡薄、法律体系不健全、信息机制不完善、社会整合能力差.这些问题影响着危机处理的效率和效果.为此,要增强危机意识、健全危机法律体系、完善信息机制、动员社会力量,提升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7.
论政府与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良性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体作为同政府、公众共同架构起的互动系统,成为危机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危机爆发时,要实现政府与媒体的良性互动,政府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以积极的姿态来实现互动,发挥和利用媒体的功能,利用媒体开展政府公关,化危机为转机,塑造政府危机管理的新形象。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公民参与处于较低水平、面临许多困境,因此,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扩大公民有序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渠道,规范公民有序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行为,最终形成政府与公民、媒体、非政府组织等等良性互动的合作模式,最大限度地降低公共危机事件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监狱在应对各类危机事件的具体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如传统思维和行动约束、思想意识淡薄以及监狱危机管理制度供应不足。建立监狱危机管理制度应遵循四个原则:应急管理原则、信息公开原则、权利保障原则、积极预防原则。监狱危机管理法治化是监狱工作的必然取向,实现危机管理法治化的基本要素包括了以法律授权的形式,建立监狱应急法规体系;构建规范处置机制,健全监狱危机管理制度;从法益保护的视角,理顺危机管理职责权利;强化人员素质,提升警察危机管理意识。  相似文献   

20.
现代法治政府应急管理是在应急法制的框架内进行的,应急管理必须有法律依据,依法实施应急措施。将政府应急管理纳入法制化的轨道,是世界各国建立政府应急管理机制普遍遵循的一项原则。法治原则要求形成一套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法律制度。《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出台为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实行法治确立了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