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正虽然有人将他和袁隆平相提并论,但李振声一直十分淡然。他多次表示,自己不会和袁隆平比荣誉,他想做的,只是守望在试验田里,为了让农民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奋斗不已。2014年5月,83岁的李振声院士因杰出的科学成就被农业部评为"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之一。如果说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那么李振声称得上"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南袁北李",一个研究水稻,一个研究小麦,都用数十年的心血和智慧培育出了丰硕的果实,他们让广大农民受益,让中国人乃至全世界受益。小村寨走出大科学家1931年2月,李振声出生在淄博市一个农民家庭,  相似文献   

2.
解读     
《当代贵州》2013,(20):22-27
主旨目的对群众进行"传帮带",给予思想、授予技术,转变思想观念,掌握实用技术,拓展致富渠道,实现增收致富,达到"农民增收农民助、农业变革农民带、农村发展农民帮"的预期。做法充分发掘、整合农村优秀实用人才,聘为农民讲师,组织到全县各村寨巡回培训,把课堂搬到农家院落、田间地头,用实践经验和一线智慧教育培训群众,  相似文献   

3.
正为大力普及农业科学技术,促农增收,立春过后,贵州省科技厅组织技术人员走进乡镇、村寨为农牧民开展科技培训,宣传惠农政策,助力春季农业生产。人勤春来早,绿野春耕忙。放眼贵州大地,处处可见农民忙于生产的身影。贵州开展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以来,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指导农民筹划春耕生产。"把科普知识送到基层,送到群众身边,进一步提高春耕生产的科技含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  相似文献   

4.
李德丽  李旎  孟航宇 《当代贵州》2013,(9):I0001-I0001
"楼纳村是我看的第一个布依族村寨,发展很好。"2011年5月8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到黔西南自治州兴义市顶效经济开发区楼纳村的田间地头,与正在耕作的农民群众攀谈,了解农作物长势、惠农政策落实等情况,对村里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促进农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省许多边穷村寨经济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困难,存在着很多障碍,主要表现在: 一、农业保护政策力度不够,难以维护农民的起码利益。为了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中央一再强调抓好农业的重要性,并实行了粮食收购保护价和主要农资计划外最高限价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但据笔者的调查显示,中央的良好初衷并未实现。如按基准保护价收购,农民种粮除去成本,盈利是微乎其微的。同时,主要农资计划外最高限价的政策也没落实。农膜、农药、农具、良种等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增加了农民在生产中的支出,使农业比较效益不断下降,农民的利益难以维护。 二、不少边穷村寨农户人均耕地占有量极少,成为发展农业商品生产的障碍。不少农户因受制于人多地少矛盾,难以大幅度迈开发展商品生产的步伐,这对主要依靠土地来增加收入的边穷村寨来说,无疑是最大的障碍。  相似文献   

6.
正朱有勇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作为云南本土培养的第一位院士,朱有勇从1982年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后留校工作至今,一直从事作物多样性控制病害的研究工作。参加工作以来,他的身上始终充满了泥土的气息,他说:"我们搞农业的,就应该把论文写在大地上!"院士扶贫到澜沧30余年勤奋努力,朱有勇团队的农业科研成果已经造福上亿农民。他们研发的"遗传多样性控制水稻病害"技术在全国10省区市推广6000多万亩,荣获联合国粮农组织科研一等奖;他们研发的"物种多样性控制作物病害"技术,已在国内外应用于3亿多亩旱地作物。这  相似文献   

7.
十多年来,共产党员、西吉县回族农艺师刘东海,坚持把农业科技送到农民手中,手把手地教给农民实用技术,先后在全县推广了十二项农业新技术,累计推广面积达228.84万亩,创社会经济效益8774.12万元。去年,他被评为宁夏"十大杰出青年"之一,最近,他又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经验结集出书送给农民,被农民称为"最受欢迎的人"。13年前,刘东海背着铺盖、提着灶具住进了西吉县白崖乡黑窑洞村,第一次独立地用农校学来的知识给农民传授作物种植科学方法。在地里,他教给农  相似文献   

8.
1983年,范义勇从贵州农学院毕业,分到铜仁地区沿河自治县农业局工作,单位安排他到离县城70公里的原官舟区永祥乡蹲点,他二话没说,住进了村寨.永祥是水稻白叶枯病的重发区和稻瘟病、稻飞虱等重大病虫的常发区,每年因稻瘟病、稻飞虱为害造成水稻减产5成以上.范义勇每到一个村,就集中村民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到田间地头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有效地控制了病虫危害,当年就夺得了自土地承包到户后的第一个丰收年.年底在他离开永祥时,100多名农民自发,放着鞭炮送行了一里多路.范义勇感动了,山区农民的纯朴和对农业科技知识的渴求,使他体会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临潭县农技中心党支部书记王勤有自1982年参加工作以来,二十年如一日奋战在农业科技第一线,积极参与农业科学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选育、示范、推广工作,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把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传播到千家万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农民群众亲切地称他为"农民的贴心人"、"科技致富带头人".  相似文献   

10.
支部园地     
党员信箱"订单农业"莫失信与传统农业"只管种不管卖"相比,"订单农业"是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用农民的话来说,"订单农业"等于上了"保险"。然而,笔者最近在农村采访时发现,在政府推行的"订单农业"中,收购方毁约和农民违约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有一个村的农民,在柑橘成熟时,拿着订单要求收购,可收购方却将价格压到一筐10元的"跳楼价",该村一些农  相似文献   

11.
正每到金秋十月,祖国大地一片丰收景象。北方果园里,红彤彤的苹果压满枝头,映红了果农的笑脸。据统计,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苹果生产国,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50%以上。苹果产业的大发展,离不开我国农业科技人员的智慧和汗水。92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果树栽培学家、山东农业大学教授束怀瑞,就是为中国果树产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重要一员。71年的岁月里,束怀瑞院士与果树为伴,将毕生精力倾注于果树栽培技术的科研攻关,将毕生奋斗目标定位于果树丰产、农民增收。他被亲切地称为"果树院士"。  相似文献   

12.
敦煌市农技中心农艺师祁昌芳自1968年参加工作以来,三十多年如一日奋战在农业科技第一线,积极参与农业科技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选育、示范、推广工作,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把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传播到了千家万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农民群众亲切地称他是"庄稼卫士"、"农家的贴心人".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历来重视农民农村农业问题。他认为,必须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深化农村生产关系的改革,将农民组织起来,调动各种因素发展农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四个现代化。毛泽东的"三农观"对当前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我的工作就是在山间田野给庄稼治病。"陈卓说,他一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绿色医生"的使命,因为他的科研来自于田间,来自于国家的需求,来自于农民的需求。陈卓,贵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核心成员。近10年来,在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宋宝安教授指导下,陈卓主要从事茶树、水稻等粮经作物病害发生流行机制、新农药作用机制的研究,以及茶树和水稻病虫害  相似文献   

15.
正"酒糟丢不得,可以把它变成有机肥。"左金刚一家一家地向农户讲解如何将烤烟沫、酒糟等看似"无用"的东西变成有机肥。左金刚是六盘水市六枝农业局土壤肥料专业技术人员。"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刚启动,他就加入其中,围绕国家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生态循环农业"项目与"化肥零增长"行动的要求,他奔走于六枝的各个村寨,推广使用有机肥、绿肥和水肥,成为远近闻名的"土专家"。  相似文献   

16.
提起罗三培,在绵阳农业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绵阳市第一个参加国际农业学术会的人,第一个在国际杂志上发表论文的人;他所育成的油菜种"涪优一号"是四川省第一个获审定推广的优质杂交油菜良种,至今推广6000万亩,为农民增收64亿元;他更大的贡献是他经过30多年的努力,对绵阳农民观念的转变和商品意识的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创出了一个新的农业产业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从农业开始的.他从农业、农村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农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的高度,论述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思想观点.对我们今天把"三农"工作放在国民经济的首要地位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湘潮》2016,(7)
正2015年1月2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筠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6岁。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夏家辉教授在挽联中所写"学界泰斗,人生楷模",从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农业、轻纺与环境工程学部院士,到2015年去世,刘筠用从未停歇的勤奋攀登和高尚的人格风范走过了20年院士人生路。  相似文献   

19.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是农业的核心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源头"。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可以造福一个民族。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振东,近40年来潜心小麦遗传育种研究,带领团队育成十多个高产优质小麦品种,先后四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为我国粮食增产作出重大贡献。青年立志要"为天下人谋食"1942年9月,赵振东出生于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55年到1961年,他在南京十中(现金陵中学)度过了六年中学时光。  相似文献   

20.
正他是我省改革开放新时期成长起来的优秀基层干部,担任村党组织书记30多年,带领全村艰苦奋斗、真抓实干,把一个落后的小山村建设成为富裕文明幸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他紧紧抓住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在农村改革发展的每一个关键阶段都敢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把党的富民政策落实到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致富上。他大力倡导并带头践行"干"字精神,苦干实干加巧干,充分展示了中国农民的朴素情怀,折射出一名党的基层干部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