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之道     
正阅读的功效为何因人而殊?因为,阅读是有门道的。作为一个探求知识的有心人,究竟该怎样去阅读呢?重经典阅读,也重时尚阅读。阅读,可以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可以是不简单的事情。说它简单,是因为阅读之人可以随心随意,挑自己喜欢的文字浏览,脑子里能贮存多少算多少,不去强求;说它不简单,是对有心研究学问的人而言,它是一种高强度的脑力劳动,通过他人的文字从中发掘自己想要的东西。后一种阅读属于经典阅读,比如刘心武解读《红楼梦》,随之有一系列让人鼓掌叫好的文字问世;  相似文献   

2.
阅读可以丰富一个人的有限人生,阅读可以涵养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阅读可以铸就一个国家的文化根基。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生都会受用无穷;一个民族养成阅读的习  相似文献   

3.
报纸版面设计是一门艺术。行话讲,"版面一张脸"、"标题一双眼",一个好版面,会直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之在美的形式氛围中浏览丰富多彩的信息报道。现在是厚报时代,彩报时代,对办报人来说,提  相似文献   

4.
报纸版面是报纸的脸面,是帮助和吸引读者阅读的手段。一个好版面,会直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之在美的形式氛围中浏览丰富多彩的信息报道。如果版面编排不规范、不美观、不和谐、不便于阅读,会直接影响新闻报道和报纸的宣传效果,降低报纸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5.
梁衡 《党建》2009,(2):29-29
审美文化,是艺术文化。回答美是怎么一回事?什么叫美,怎样才美,美有什么用?有这样几个要点: 一、美是人的本性。 这个本性甚至可以追溯到动物性。你看孔雀的羽毛,老虎的花纹无不求美。公鸡好看,是因为母鸡爱美,对它长期追求、筛选的结果。爱美不要什么理由,也不受时代、阶级、环境的限制。  相似文献   

6.
在书店看到新的<爱的教育--中国孩子情感日记>,细细阅读.那一篇篇流露出真爱之美、闪烁着人性之光的情感日记,简直叫人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7.
《世纪桥》2017,(8)
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今天,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美学原则的运用,审美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更融入到了编辑出版行业。编辑出版过程中从来都离不开美,离不开美学原则的运用。读者对书的审美感受是全面的,要想让阅读真正地快乐,期刊杂志的审美特征尤为重要。期刊内容的美可以使读者获得更好的精神追求和审美享受,期刊的形式美可以使读者心旷神怡,收获更多审美快感。因此,期刊编辑制作过程中一点都不缺少美,审美贯穿于期刊编辑制作的始终,提高编辑的审美水平,在期刊制作过程中发挥美学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实践》2015,(6)
<正>近几年来,"全民阅读"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已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此,李克强总理表示,"书籍和阅读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就我个人的经历来说,用闲暇时间来阅读是一种享受,也是拥有一种财富,可以说终身受益。"总理还指出,当前我国全民阅读量逐年增加,这是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标志。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  相似文献   

9.
培养和提高干部的阅读能力是党校教育的任务之一。进行哪些训练才能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呢?1、寻找某种资料的阅读。这是每一个具有独立学习能力的人经常要进行的阅读。这种类型的阅读,有以下三种不同情况。第一,为了掌握一本书的总观点,要经过以下的步骤:注意书的标题和副标题,作者和出版者;好好阅读序言、引论和结束语;浏览目录;最后,选择一两个包含主要论题的章节略读。做完这些之后,就可以确定这本书是否值得进一步阅读,是否能够找到你所需要的观点和材  相似文献   

10.
《彩色的世界》一书,是当代著名记者穆青著文、摄影,新华出版社、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出版的一部文图并茂的散文集。全书46篇文章,262幅图片,引导我神游了世界59个国家。书中散文诗般的清新文字和生动优美的图片,使我分享了世界风景名胜之美,更进一步了解了入类在征服大自然中所创造的占文明、古建筑、占遗址之厚重的历史;还有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的那些点点滴滴、丝丝入扣的人生哲理,使我感受到“世界没有阻隔,人心从采用通”的人性之美。门h阅读《彩色的世界》一书,tew我看到了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无限的美以及人类为改造大自…  相似文献   

11.
正一元复始峨眉秀,万象更新天地春。马年已来临,四川峨眉山为中外游客在景区特意准备了各种迎新盛宴,充分展示中国第一山的"冬景之美、文化之美、民俗之美、饮食之美、休闲之美",可谓美不胜收,丰富多彩,亮点不断。冰雪温泉节好戏连台峨眉山是中国西南的一颗明珠,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色。冬天到峨眉山旅游,可以观赏到雪里峨眉的独特景致。白雪温泉几重天,不出峨眉山,从冷艳到热烈,峨眉一山之间,包裹着多样的美丽,这样对比鲜明  相似文献   

12.
薛永武 《理论学刊》2007,1(2):117-120
“唯乐不可以为伪”是《乐记》的重要美学命题。本文拟从以美导善的视界对这一命题进行三个向度的分析:从“物至知知”看“唯乐不可以为伪”;从对“郑卫之音”等“溺音”的否定看“唯乐不可以为伪”;从对“雅颂之声”等“德音”的肯定看“唯乐不可以为伪”。《乐记》不仅高度重视心物关系,而且非常注重在以美导善中阐释“唯乐不可以为伪”,认为乐的创造应该贵在情真,应该以善统真、以美映真、以美导善。  相似文献   

13.
正阅读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阅读,应会给予我们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不,它不是黄金屋,也没有砖和瓦的搭建,它只是一种虚拟感的存在。事实上,如果我们仔细思考,也只有这个具有虚拟感的房子属于自我。在阅读中,只有我和我在阅读的书有关系,在那时,我和他者、和爱与不爱的现实都是隔开的,在那里,我可以与书中的人物  相似文献   

14.
<正>一孔学堂书局2014年12月出版的《君子:论语与人生》一书,值得一读。该书分四部分,由36篇文章组成。作者夏海先生在《自序》中说:"这本小册子的各个部分和每一篇文章互有联系,构成相互照应的整体;又有区别,相对独立成章。全书相互照应,可以帮助有时间、有兴趣的读者阅读全书;每篇文章相对独立,可以帮助工作比较繁忙的读者阅读其中感兴趣的文章。无论是阅读全书,还是阅读其中的文章,都能够产生相对完整的感觉。"夏海先生的提示启发了我。一篇小小的书评,没有必要也  相似文献   

15.
看细柳低垂,听夏蝉吟唱,惊秋风乍起,任飞雪漫天,四季变换,姿态万千,或令人心潮涌动,或使人感伤徘徊。当真正静下心来的时候,阅读便不再是一种负担。如果阅读不再成为负担,那么阅读便是一件幸福的事。静下心来,阅读显得从容,可以透过文本去感知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去体悟作者丰富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6.
美在自由情感——一种新型美学观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史上将真善美放置在一起来比较,这种思维模式存在着逻辑上的错误,故真善美三者统一的说法需要在学理上正本清源.首先,美的现象是一种完全的生命现象,也就是说美只存在于鲜活的生命个体,对于死者、不存在者或者其他一切无生命现象的客体谈美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其次,美的现象是一种生命现象中的特殊情感活动,在这种特殊的情感活动中,生命体能够从心理和生理上切身体验到一种高度自由愉悦的纯粹情感.再次,美的现象是一种由情感主体、情感客体和情境三种要素组成的有机系统,其中失却任何一种要素的参与,美都会荡然无存.美不是独立存在的自由王国,即美不具有客观实在性;审美主体不具有特殊性,即任何具有完全生命能力的人只要存在着审美情境都可以成为审美主体.审美客体不具有共同的属性,任何一个客体都存在着成为审美客体的潜能,即在一定的审美情境下都有可能引发主体产生美感.美是抽象的概念,无法比较测量;但美感是具体的,这就意味着美感既是可以分类的,又是可以测量的,我们不妨用"美感指数"来表征美感的强度.  相似文献   

17.
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大众阅读习惯尚未养成,那么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们是怎样阅读的?德国:流浪汉也阅读德意志是个酷爱读书的民族,无论是在公园的长椅上,还是在火车、地铁、公交车的车厢里,几乎是随处都可以看到手捧书卷埋头苦读的人,而且这些读者不分身份。一个流浪汉坐在路边旁若无人地认真阅读也是司空见惯的事。  相似文献   

18.
石绍平 《学习月刊》2014,(13):16-16
有事无事的时候,我总爱往书房钻,因为我向往书房中的自由,向往书房中的幸福。 在书房里可以阅读自己喜欢阅读的书。有人说"阅读是一种孤独。"这绝对是相对而言的,因为我还记得有人这样说过"如果你真心喜欢它,便不觉得苦!"试想,当你阅读了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中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后还觉得苦吗?  相似文献   

19.
读书 积累 创新(六)——浅谈读书的三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衡 《当代贵州》2007,(15):48-48
灵感阅读,还不只是体现在读书上。一切可以启发人的看、听、摸、闻、尝都应是这个范畴。当一个人进入灵感阅读层次后,就如庖丁解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手、肩、肘、身无处不可发力使劲。浑身开窍的每根毛都是一根接收天线。  相似文献   

20.
<正>在今年两会上,"书香社会"、"全民阅读"是热词,不少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中都出现了它们的身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外记者会上,不仅分享了自己个人的读书感受,还提议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在政府层面,对阅读如此重视,这是往年所未见的。政府开始操心民众读书这件"小事",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我国阅读现状着实令人担忧。专家认为,读书这件事不像其他事,可以通过制定制度或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