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大方县坚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频道不换,探索出"一社两业"巩固摘帽后脱贫攻坚新做法、新思路,持续巩固脱贫攻坚良好态势。"一社"即大力推进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带动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两业"即纵深推进产业革命和加强劳务就业扶贫,实现群众稳定脱贫。聚焦合作社带强,提升发展原动力。统筹推进七权同确,量化股份20万户7.08亿元入股村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支持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申报农业产业发展项目、扶贫资金项目95个4909万元,培养打造了凤山乡银川村、兴隆乡菱角村等一批示范点。  相似文献   

2.
元氏县把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的重要途径,在全县范围内推行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涌现出南因镇仝梅吕村、槐阳镇来厢村、前仙乡西岭底村等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典型,在全县乡村振兴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支部领办,农民入股,实现集体农户“双增收”。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通过盘活现有集体资源.  相似文献   

3.
正大方县通过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推动了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有效实现集体经济与农村群众"双赢共富"。近年来,大方县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中的战斗堡垒作用,聚焦合作社带富功能,通过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将村级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合作社的经济优势、产业优势相结合,探索实施"党支部+合作社"发展模式为农业赋能,依托主导产业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条,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有效实现集体经济与农村群众"双赢共富"。  相似文献   

4.
包旭东  梅英 《实践》2021,(2):46-47
2020年,通辽市库伦旗积极探索实施产业融合、项目带动、村企“联姻”等多元化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推动嘎查村集体经济扩量提质增效。依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引领增收。在8个苏木乡镇全部成立了合作社联合社,187个嘎查村党支部领办了专业合作社,全面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基地(公司)+农牧户”模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集体经济增收、农牧民致富。六家子镇小南京洼村党支部领办的丰饶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飞地抱团”争取九家子村中央扶持资金125万元、镇级联合社资金200万元、集体和村民入股资金42.5万元,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购进基础母牛130头,实现净收益65万元,集体经济收入39万元,全体村民通过股金分红实现年均增收10万元以上。通过合作社带动,实现全村黄牛存栏200头,村民增收138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5.
威宁自治县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助力优势产业的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既强村又富民的共赢之路,激活了乡村振兴“一池春水”。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威宁自治县以聚焦“党建引领、优势产业、强村富民、组织群众”为重点,推动全县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有序、有力发展。  相似文献   

6.
扶余市把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作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凝聚力工程、"牛鼻子工程"和惠民生工程,坚持问题导向,抓好重点攻坚,推动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工作走深走实向纵深推进。顶层设计、上下联动,统筹推进抓落实。针对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涉及部门多、工作复杂、统筹难度大等问题,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市级领导、乡镇党政正职、市直部门和重点企业分别包保行政村。  相似文献   

7.
正临邑县探索推行农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模式,助推集体、群众"双增收",实现向服务型党组织转变,解决了农村党组织履职与服务生产"两张皮"问题,促进了农村党建与产业发展的"双赢"。目前,全县农村党组织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43家,10万亩农田实现集体管理,节约成本费用800多万元。发掘组织潜力,破解制约瓶颈。以农村社区为单位,组织调查摸底,汇总群众  相似文献   

8.
如何提升农民主体性、激活乡村社会的内生力量,是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基于山东B县W村的案例分析发现,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遵循党建引领、资源整合、还权赋能与均衡共赢机制,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村社集体治权、促发权责一致意识形成了对农民的整合式赋能,从而激活农民主体性。整合式赋能之所以能有效运作,在于其政治逻辑、利益逻辑、权利逻辑和制度逻辑促进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与激活农民主体性的双向互动。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主要形式的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再造村社集体与农民之间的制度性关联,不仅增强基层党组织对农民群众的吸引力和号召力,而且重塑农民的公共精神,进而激发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体性。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以党建引领和产业发展有效激活农民主体性,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一条内源式发展道路选择。  相似文献   

9.
正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曲周县东刘庄村是我省南部黑龙港流域一个普通的村庄。近年来,东刘庄村党支部在县委的指导下,以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方式,通过规模集约经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实现了村集体与农村群众双赢共富,在全省率先实现整村土地全部流转。6年来,实现村集体收入120余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2.4万元,一个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的小康村正在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8月14日,三德县首个联合党总支在颇洞村正式挂牌成立,并于当日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党总支班子。该党总支下辖台烈镇颇洞村、屏树村,滚马乡德明村、下德明村四个村党支部。联合党总支的成立,进一步深化了"党社联建"发展模式,推动了片区"抱团发展",最终实现强村带弱村,促进片区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三穗县颇洞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党社  相似文献   

11.
《实践》2017,(4)
<正>近年来,乃玛岱村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核心引领作用,以"党支部+合作社"模式为抓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了人均纯收入2万元,村集体年收入10万元,村集体资产400多万元,成为吉日嘎朗图镇第一个拥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选能人强支部带头谋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两委"班子的坚强领导,更离不开一个好的带头人。在乃玛岱村,就有这样一个一心为民谋发展的"当家人",他就是村党支部书记梅旺。  相似文献   

12.
正锦屏县河口乡按照"一乡一业"党建扶贫工作思路,推行党领村、村建社、社带民的"党社联建"发展集体经济的模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坚持党建引领。深化"党社联建",把合作社建立在党支部,成立1个乡级合作总社、17个村级背景合作分社,以"合作总社+党支部+村合作分社+农户"发展模式,积极动员和组织群众入社抱团发展种植养殖产业。  相似文献   

13.
烟台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实践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合作社通过发挥集体的统筹功能化解了小农户的生产困境,合作社并没有以直接分红的方式来"代替"小农户致富,而以"让利"的方式"带动"了小农户的长远发展。在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激活了村庄治理,集体经济建设成为村集体动员党员的契机,集体还通过党员撬动了村庄的宗族力量,大大减少了村庄发展的阻力;同时,集体活动的增多也重建了村庄"社会"的公共性。集体经济的发展需要村集体与村民密集互动,也成为后税费时代"悬浮型"政权落地的一种路径。  相似文献   

14.
《奋斗》2015,(6)
<正>近年来,肇东市委以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为核心,以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适应农村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的新变化,探索、总结和推广了"支部+合作社"特色党建新模式,使党建工作成为合作经济组织的"金字招牌",推动了合作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健康开展,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目前,全市依托村党支部,以农村党员和各类能人为主体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512个,建立党支部327个,党小组816个,共引  相似文献   

15.
正北镇市广宁街道东门外村地处北镇市东郊,全村耕地面积2623亩,有农户609户、1950口人。2015年升格为党总支,下设社区党支部、社会管理服务协调中心党支部、合作社党支部、东跃企业联合党支部4个党支部,有党员58名。2007年以前,东门外村基层组织建设比较薄弱,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2007年,从事运输业的程国东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面对全村群众的信任和期待,程国东带领村"两委"班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17,(3)
<正>在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中,阿荣旗积极探索推行"党建+合作社"模式,采取"联合社党委领办、重点社支部领办、特色社党员领办"方式,培育壮大了一批产业基础好、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合作组织,不断释放党建生产力,有效加快了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进程,为壮大县域经济奠定了  相似文献   

17.
马边县光荣村党支部发动5名党员领办建成"核桃示范园",每人结对帮扶6至7户贫困党员和贫困群众,落实收益责任,为发展核桃产业提供全程保障;大竹县平桥村党支部牵头成立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120名贫困党员和贫困群众以土地、帮扶资金、现金入股合作社,既在合作社务工,又持股分红……  相似文献   

18.
正"请各位村民抓紧收菜装箱,明天上午将自家蔬菜运到交易大厅,有3家菜商到村集中收购。"蔬菜收获时节的张家口市宣化区马圈村一片繁忙。马圈村党支部书记谷田成正在安排第二天的蔬菜销售工作。提起村里的大棚蔬菜产业,谷田成情绪激动、信心满满,"以前村集体底子薄、村民收入低,想为群众办点儿事也很困难。自从成立了合作社,我们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提供生产服务,壮大特色产业,村集体有钱了,为民办实事更有底气,村民收入也日渐提高,日子越过越红火。"走进马圈村,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尚志市依托"四大发展路径",激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活力,推动村集体经济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健康发展。走"产业带动型"发展路径。通过"村党支部+龙头企业+基地"模式,发展特色产业项目。走"资源收益型"发展路径。鼓励有集体资产资源的村,以发包等方式进行开发利用,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的稳定收入,促进村集体对生产的再投入。走"村社合作型"发展路径。村"两委"采取村出场地、出劳力等方式,与专业合作社合作经营,形成优势互  相似文献   

20.
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大力推行“党建+合作社+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探索开辟了一条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带动增收的新路径,实现了村民和村集体“两个联结”一起抓、增加农民收入和壮大集体经济“两个效益”一起要的互利共赢新局面,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凝聚了强大力量。组织“融合”聚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