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时代坚持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体系深度融合,推动党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政治优势;坚持党的组织建设与服务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推动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与市场化选人用人深度融合,推动党的治理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坚持党的思想政治建设与构建企业文化深度融合,推动党的思想优势转化为价值优势。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备明显的比较优势,但制度优势仍需进一步转化为治理效能,才能更好地推动现代化国家的发展。我国国家治理经过了治理实践探索的"中国之治"到制度建设的"中国之制"再回到治理效能转换的"中国之治"的演变,体现的是"实践—理论—再实践"的逻辑。"放管服"改革是推动政府体制转型与营商环境优化的主要"抓手",是将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重要举措。通过"放管服"改革的机制创新进一步推动制度向效能的转变,克服运行机制层面的功能性梗阻、联结性梗阻以及信息性梗阻,并在理念深化、机制联动、技术变革、法治保障层面不断改革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3.
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制度构建中将人民性优势转化为国家制度优势,坚定了制度自信;在治理实践中将人民性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优势,提升了治理水平和治理效能;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进程中不断贡献中国力量,展现了对人民负责、对世界尽责的大国形象和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4.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领导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性保障,组织强则基层稳,基层稳则国家兴。组织部门作为党委职能部门,应巩固提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效,将制度建设贯穿于组织工作的全过程,使组织、干部、人才“三驾马车”齐头并进,推动组织工作提质增效,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持久动能。  相似文献   

5.
刘玉春 《世纪桥》2020,(1):11-14
新时代,我们要以强大的制度优势提升国家治理效能,推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首先,充分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优势。其次,有效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优势,从五个方面路径提升国家治理效能。一是坚持党的领导,确保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保障人民文化权益;四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五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制度是程序规范,治理是集成行为,二者互为依存、互为补充,通过中间机制完成将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时代命题,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将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是更好发挥制度与治理正相关促进作用的必然要求,是更好应对新时代改革开放新特点的必然要求。转化需注重五个维度机制的综合运转:内在衔接核心在于制度与治理体系整体化建设;外在转化聚焦价值理念与时代背景引领下的理论与实践综合作用;纵向对接强调形成中央和地方的治理合力;横向协同注重跨主体、跨部门、跨领域各要素间协商互动;动力平衡要求治理效率和治理效能并重。五大机制环环相扣,协同发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才能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进一步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任务指明了清晰方向。当代中国的实践发展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优势,而如何将制度优势"落地",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幸福生活的治理效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尺度。  相似文献   

8.
《求实》2014,(6)
腐败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非政府组织作为腐败治理的新兴主体,具有社会公益性、自愿性、相对独立性、组织性等特点,与其他主体相比,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腐败治理时,面临诸多困境,难以发挥自身的优势。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消除非政府组织参与腐败治理的障碍,充分发挥其在腐败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一是转变观念,放松规制,夯实非政府组织参与腐败治理的主体地位;二是促进非政府组织发展,提升其参与腐败治理的能力;三是加强制度建设,为非政府组织参与腐败治理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四是积极培育民众的公民意识,为非政府组织参与腐败治理提供成熟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9.
陈中奎 《前线》2023,(1):45-48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伟大征程中形成了世界上其他政党不可比拟的治理优势。从治理主体、治理价值、治理效能等方面来考察,这些优势集中表现为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鲜明的人民立场、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基于这些显著优势,我国治理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创造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0.
于学强 《探索》2020,(3):86-97
高度强化并充分发掘巡视制度的政治功能,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理论与实践创新中极具特色的方面。增强党内巡视制度研究的学理性,并且将党内巡视的制度优势及其治理效能的转化结合起来作深入分析,体现了巡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创新。党内巡视作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是最有权威、最有推动力、最有资源、最有成效的监督样态。但是,将党内巡视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面临着领导层意志的持续性、民众支持的边际性、上下联动的有效性、各类监督的系统性四重考验。推进党内巡视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要坚定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即要坚持党的领导、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和强化党的领导执行力;要推进巡视巡察的上下联动,建立健全巡视巡察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巡视巡察的制度体系和组织保障;要借鉴人类共同的政治文明成果,在汲取中国古代巡视制度成果的同时,有选择地借鉴国外相关监督制度成果;要助力党规国法的同频共振,同步推进党内监督、党际监督和国家监督。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行了全面概括和总结,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在民族高等教育中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需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民族高等教育效能.为此,需要通过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工作,来助推民族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通过对治理权力配置的规范、治理组织架构的规范、治理运行程序的规范等形塑了政党合作治理新范式、民主治理新范式、协商治理新范式。在国家治理层面,具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以确保正确政治方向,推动“国家、政党、社会”多元共治整合各方治理资源,推动构建有效表达、协商、决策、监督的多元治理平台,推动构建人民至上、高效决策、高效履职的协商民主治理格局等显著优势。今后,要重点强化理论研究与舆论引导树立制度自信,优化权力配置及强化主体建设,健全深入社会基层的组织平台,完善各主体参与国家治理的履职程序等,促进新型政党制度优势更好向国家治理效能转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的基本依据,规定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民主集中制具有符合实际、政治优势、制度优势、组织优势、工作优势等五个显著优势。通过强化民主与集中的良性互动,增强政治领导的科学性。推动运行机制的有效运转,确保组织运行的高效性。推进功能作用的合理发挥,加强制度治理的规范性。通过巩固制度地位、激发内在活力、增强执行效果、提高主体素养以及强化执行监督等来提升民主集中制的制度执行力,从而形成治党治国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基础之上,符合中国国情和人类进步方向,具有鲜明的科学性、进步性和多方面显著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制度保证。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为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要确保人民在国家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治理主体在国家治理中的积极性,形成国家主导下共建共治、蓬勃向上的国家治理新气象。  相似文献   

16.
实现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制度优势转化为边疆治理效能,亟须推进边疆治理全面创新、治理能力全面提升。既要抓紧制定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急需的制度,又要完善边疆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之后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成为一个重大的理论与现实课题,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作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探析其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路径是这一研究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从严治党制度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体系构成、制度相关人、运行环境等三个层面,其优势主要表现为整体性优势、制度相关人的高效执行力优势、净化制度运行环境优势等。探索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现实路径,需要建构系统完备互相融合的制度体系,提升制度相关人的制度意识和执行能力,改善党内环境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8.
马雪松  程凯 《探索》2022,(6):109-119
国家纵向治理体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性工程。推进国家纵向治理体系建设,不仅是健全国家治理制度架构、提升国家治理整体效能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成熟定型的重要保障。从责任与治理的内在关联来看,责任政治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原则与价值理念,不仅能为国家纵向治理体系提供必要的组织基础和权力结构,而且能在规范各级政府的治理实践中优化纵向治理格局。构建权责一致、职责分明、究责高效的责任政治形态,是国家纵向治理体系建设的价值旨归与重要目标。契合责任政治理念的国家纵向治理体系,在增强国家治理的垂直贯通与多级协同、调节有序治理与有效治理的内在张力、推动治理主体的协商对话与通力协作方面具有显著的制度优势。持续推进各级党政部门的权责结构优化、职责范围界定及失职问责追究,是新时代国家纵向治理体系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我国国家治理的制度规定,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发挥好党领导国家治理的优势。新时代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度历史自觉和精神主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治理的“中国之治”成功经验。党的领导体现国家治理的显著优势集中体现在方向引领性、制度规范性、体制系统性、能力现代化性、领域覆盖性、资源整合性等方面。在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的接续奋斗中,坚定不移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赋予党领导国家治理现代化以崭新的实践内容。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治理工作取得重大成就,社会治理体系基本健全,社会治理能力显著提升,社会长期保持和谐稳定.其中最根本的规律总结就是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入新发展阶段后,进一步探索将党的理论优势、组织优势和民主协商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和效能的实践路径,对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