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 ,环境保护实践中的“环境不平等”(en vironmentalunequal)问题 ,特别是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在环境保护中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问题在日益凸显 ,由此引发的的“环境正义运动” ,不但在西方发达国家内部 ,而且在全球范围内 (特别是欠发达国家和地区 )得到了广泛的响应 ,本文拟对“环境正义运动”及其对当代环境伦理的影响做一个简要的描述和分析。一 美国环境正义运动 :“环境正义运动”的发端“环境正义运动”最初爆发于美国。 1982年 ,瓦伦县居民举行游行、抗议并阻止政府将该地作为有毒垃圾掩埋场的事件 ① ,将一个早在…  相似文献   

2.
李登辉访美后,两岸关系处于紧张时期,可以说是自台湾当局从80年代末大力推行“务实外交”以来,“务实外交”和两岸关系所发生的最为严重冲突的时期,也是“务实外交”第一次直接危及台湾民众切身利益的  相似文献   

3.
曹阳 《政策》2000,(11)
1 在新的世纪,面对新的经济社会环境与新的发展格局,我认为,农村发展的“龙头”与“重中之重”就是农村小城镇的建设,并以此为中心推动农村地区的全面现代化,推动我国的“新农村运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两次大的发展,目前正在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第一次大发展以土地承包制为核心,主要目标是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次  相似文献   

4.
吴江 《小康》2007,(7):39-39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外政府掀起了一轮“新公共管理”运动,政府绩效评估是“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5.
最新一期出版的《瞭望》周刊发表文章,分析我国在国际市场格局中所处的地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关于中国问题的较大争论有过四次。第一次是1994年,美国世界经济研究所布朗提出“谁来养活中国人”,引发了一场大争论;第二次是1992年以来国际上泛起一股“中国威胁论”;第三次是去年开始出现的“中国崩溃论”,无限放大中国目前经济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第四次则是“中国统计水分论”。在近年来世界上发生的各种危机面前,中国没有衰退和崩溃,反而保持连续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德20世纪后20…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成功处理民族问题探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问题是世界近代史以来有普遍性特点的大问题。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随着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剧变,“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的兴起,许多国家和地区民族关系紧张、民族矛盾频频发生,甚至爆发流血冲突和大规模的战争,使民族问题成为世界性的热点问题。而我们统一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民族主义冲击全球的背景下,保证了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正如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事实充分说明,我们党的民族政策是完全正确的,与世界其他…  相似文献   

7.
李广义 《桂海论丛》2011,27(2):42-45
有学者撰文对环境伦理学进行批判,指出它是浪漫主义、西方主义、虚无主义的化身;在法学界,其"真理化"倾向比较严重,使环境法学者脱离社会现实,不利于中国环境法律建构与环保实践。笔者认为环境伦理学并没有"真理化"的自我标榜,其本身具有存在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在论证逻辑方面,"自然主义谬误"问题的消解补充了其逻辑缺陷;在道德法律化、法律道德化日益凸出的背景下,环境伦理学促进了环境法学由"浅绿色"到"深绿色"的转变。同时,在环保实践方面使人们学会了"伦理生存"。  相似文献   

8.
上个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普遍发生一场学生运动。战后西方国家高速发展的经济,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文化和观念,是运动产生的根本原因。学生运动是一次文化变革运动,从解放人性的角度上看,它在与文艺复兴对话。青年学生承载着历史的重负与未来的希望,在展现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中完成文化变革,推进整个社会实现向后现代的过渡。  相似文献   

9.
人民政协历来重视学习工作。20世纪60年代初期,省政协采取“神仙会”方式,根据“三自”、“三不”方针,以和风细雨的方式组织学习,让委员、特别是党外人士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文革期间,在“四人帮”“政治岂可协商”的荒谬观念统治下,省政协被迫停止活动,渎书学习活动戛然而止。文革后,  相似文献   

10.
以“自由”、“平等”、“人权”、“人的价值”以及“博爱”等观念组成的人道主义,是中国哲学家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80年代又一次掀起高潮。但争论双方均未顾及人道主义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问题。本文拟对此作初步探讨,并论析80年代那场讨论的教训。人道主义是商品经济的一种价值观念体系唯物史观高明于其它历史观的地方之一,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结合而成的生产方式出发来说明社会意识形态。马克思正是依据这种科学方法,对适应于商品经济的一系列观念形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刘少东 《人民论坛》2013,(12):18-23
智库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和发挥“硬实力”的智力支撑,已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进程中最具竞争性的一个“思想产业”。日本智库先后经历20世纪70-80年代的快速发展与90年代的相对缓慢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的崛起和日本国内外政治环境的变化,日本智库对其外交决策机制的制定影响越发深远,已逐渐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智库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1905年的抵制美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中国学者对这一运动的研究始于1950年代初期①,至今已有50多年了。综合来看,中国学者对这一运动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1950年代初至文革前期,是以突出运动的爱国主义性质的史料挖掘时期;(2)1980年代至1990年代初期,是从经济角度分析该运动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运动中的作用和性质的讨论时期;(3)1990年代中期至今,是侧重于运动的“近代性”和民族主义的特质研究时期。这一过程不仅与1949年以来中国史学研究的历程相一致,而且也是1949年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发展历史的折射。从史学的角度来看,1905年抵制美国运动的发轫力和发展,与海外华侨华人的呼声、抗议和参与是密不可分的。然而,在中外学者的研究视野中,无论是治中国史还是华侨华人史的,对海外华人在1905年抵制美国运动中的积极参与和支持,都表现出同样的“严重疏忽”,或不闻不问,或少有论及,或轻描淡写②。出现这种状况的成因是复杂的,它既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也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冷战结束后,有两个因素触发了人们对这一运动中海外华人参与的重视。首先,国际环境日趋缓和,世界对华人与中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我国的农村土地制度发生了三次大的变迁。第一次是于1953年完成的土地改革,第二次是延续到70年代后期的集体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第三次是改革以来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各种农业生产责任制。这三次农村土地制度的变化,都对我国的农业生产产生了...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在5O—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工人运动日益衰落,取而代之的是广泛兴起和扩展的“新社会运动”.作为人类解放和社会进步旗帜的科学社会主义不能对此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而应该重视和加强对西方“新社会运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域外掠影     
《乡音》2006,(1)
韩国的新村运动上世纪60年代末期,韩国政府发现,农业发展缓慢已经制约了工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决定对农村进行全面扶持、改造。因此在第3个五年计划中,提出了“农渔村经济的革新开发计划”,是为“新村运动”。其基本目标是促进农民树立“勤劳、自助、合作”精神,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发展农业,提高农渔民的生活水平。韩国的新村运动,以改善生活环境为突  相似文献   

16.
如何推进政府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强 《群众》2013,(5):73-75
政府创新已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尤其是美国的州和地方政府,进行了“重塑政府”(Reinventing Government)的行政改革运动;英囤、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开展了全面系统的“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动。我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也掀起了地方政府创新的热潮。  相似文献   

17.
改造     
在战争动乱年代,一个家境贫寒只读过十年书的小知识分子,读了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走上改造旧社会的革命道路,把建立独立、民主、平等、富裕的新中国作为奋斗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进入“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他感到现实的社会与理想并不相同,在信仰、事业、婚姻等许多问题上不断发生碰撞,成为一次又一次政治运动的批判重点,还通过下放“北大荒”等手段强制改造,时光在迷茫、痛苦、挣扎中流失。到了改革开放年代,强调思想解放、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8.
当前,全球性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生态保护运动蓬勃兴起。在形形色色的生态理论中,生态社会主义独树一帜,它是最具“红色”的“绿色思想”,是最“前卫”、最激烈的生态理论。它以它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其倡导和开展绿色生态运动的思想武器,从政治和文化层面深刻地揭示了产生生态危机问题的社会根源,对当代资本主义展开了新的批判。生态社会主义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它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70年代接连发生的严重经济危机,与这些国家的新社会运动以及新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转向和探索紧密相连。生态社会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以来,浙江经济进入了结构调整期、发展转型期和要素成本上升期,进一步发展还将面临新的矛盾和问题。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加快推进“品牌大省”建设,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破解资源要素和环境制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区域竞争力,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一、推进“品牌大省”建设是贯彻中央精神和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领导就一直十分重视品牌建设。邓小平同志把创自己品牌提到免受别人欺负的战略高度,1992年1月,他…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与实践》2008,(2):46-48
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相继走上工业化道路。同时.他们在加快促进农村快速发展、推选国家整体协调发展方面也取得了成功。如德国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的“巴伐利亚试验”、美国大力发展“精确农业”、法国长期实行对农业和农民的“多予少取”政策、以色列的“高效农业”等,特别是韩国的“新村运动”、日本的“国民经济倍增计划”,几乎都是通过工业反哺农业的方式.成功破解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我国吹响了“工业反哺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角.如何有效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民心工程,倍受世人关注,更催国人思索。为此,本栏目将陆续刊登韩国、日本、德国、美国、以色列等国成功解决“三农”问题的经验.以资借鉴。并欢迎赐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