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土家族人群头面部软组织厚度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量中国土家族人群头面部软组织厚度。方法156名中国湖南西部土家族成年男女(男80,女76),经拍摄头面部侧位X线片,选取正中矢状面5个部位上的10个点,测量其软组织厚度,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中国土家族成年人群头面部10个点的软组织厚度测量值,男性在(3.46±0.09)mm~(9.11±0.14)mm范围,女性在(3.29±0.16)mm~(9.05±0.18)mm;除鼻下点外(男性9.06mm±0.15mm,女性9.02mm±0.19mm),男女性之间各点均有显著性差异,且下面部软组织厚度较上面部大。结论土家族成年男女性头面部软组织厚度存在着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2.
国人头面部软组织厚度的MRI测量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用磁共振成像(MRI)方法对498例(男274,女224)中国汉族人头面部31个标志点(正中线16,侧面15)的软组织厚度分7个年龄组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国人(汉族)头面部软组织厚度一般随年龄增长而增厚,大约在45~59岁最厚,60岁以后又开始变薄;男女性头面部软组织厚度有性别差异,在大多数测量点男厚于女,在19个测量点中有显著性差异(0.01<P<0.05)。个体因素对颜面上下部软组织厚度有不同影响,下面部软组织厚度受个体因素影响较上面部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使用不同方法测量面部软组织厚度(FSTT),为我国北方汉族成年人的颅骨面貌复原提供方法及数据支持。方法 收集123名北方汉族成年人(男性64名,女性59名)的颅面部薄层螺旋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并初步选取38个颅骨标志点;对所有受试者标志点的软组织厚度进行三维测量,随机选取其中50例进行二维测量;比较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分析不同性别、年龄、BMI对面部软组织厚度的影响。结果 配对t检验显示,两种方法测量的数据相关性均> 0.7,30个标志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方差分析(MANOVA)显示,有13个和35个标志点分别在不同性别和不同BMI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仅6个标志点在不同年龄段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不同测量方法会影响面部软组织厚度的测量结果,我国北方汉族成年人面部软组织厚度受性别和BMI影响较大,受年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四川汉族青少年面部中线软组织厚度的数字X线测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测量四川汉族青少年(8~20岁)人群面部中线软组织厚度,探讨其生长发育变化规律,为法医人类学的面部重建提供的基础数据。方法选取974例(男496,女478)头颅侧位数字X线片,分13个年龄段(8~20岁),选择面部10个标志点的软组织厚度测量,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结果四川汉族青少年人群面部10个标志点的中线软组织平均厚度,在青少年阶段大多数测量标志点随年龄增长而增厚;男女性面部中线软组织厚度统计学分析存在性别差异(P<0.05),在15岁之后差异增大,且LLI点显著差异性在9~20岁之间均存在(P<0.01)。结论四川汉族青少年面部中线软组织厚度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厚的趋势,男女面部软组织厚度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测量四川汉族青少年(8—20岁)人群面部中线软组织厚度,探讨其生长发育变化规律,为法医人类学的面部重建提供的基础数据。方法 选取974例(男496,女478)头颅侧位数字X线片,分13个年龄段(8—20岁)。选择面部10个标志点的软组织厚度测量,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结果 四川汉族青少年人群面部10个标志点的中线软组织平均厚度,在青少年阶段大多数测量标志点随年龄增长而增厚;男女性面部中线软组织厚度统计学分析存在性别差异(P〈0.05),在15岁之后差异增大,且LU点显著差异性在9-20岁之间均存在(P〈0.01)。结论 四川汉族青少年面部中线软组织厚度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厚的档势.男女面部软组织厚度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6.
应用超声波检测活体头面部软组织厚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CTS-5型超声波诊断仪对82例中国汉族不同年龄组(18-60岁)健康男,女性头面部软组织厚度进行测量和统计,力图为国人面貌复原提供更加客观和准确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验结构光三维扫描法和单相机摄影测量法这两种三维测量方法在法医学体表损伤与瘢痕测量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对比分析直尺法、结构光三维扫描法和单相机摄影测量法对86处尸体损伤的测量结果;对比分析结构光三维扫描法、单相机摄影测量法、Photoshop套索像素法、PDF阅读软件法对13处活体模拟块状瘢痕面积的测量结果,并记录所耗时间;以贴纸的已知规格信息作为标准值,比较直尺法、结构光三维扫描法和单相机摄影测量法的测量准确度,计算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对不同操作者和同一操作者前后3次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进行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一致性评价。结果两种三维测量方法与直尺法在尸体损伤上测得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构光三维扫描法、单相机摄影测量法、PDF阅读软件法的测量结果和Photoshop套索像素法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相机摄影测量法后处理耗时长于其他方法;直尺法测量长距离组(10~40cm)时结果小于标准值,RMSE值结果为结构光三维扫描法<单相机摄影测量法<直尺法;组内和组间的ICC值均大于0.99。结论结构光三维扫描法和单相机摄影测量法均可应用于法医学体表损伤的记录和测量,前者在测量精度及稳定性上表现更优,后者的数据色彩还原度更好,但后处理耗时较长。  相似文献   

8.
选用30具成尸,在头面部设34个测量点(中线上14、侧面20),测了各点软组织的厚度;观测了眼在眶中的位置、眼裂的内外径、外耳厚、上下高、前后宽及纵轴斜向前下方的角度、口裂的宽度和上下唇的厚度、外鼻的上下长,鼻底的宽,鼻尖的高和鼻孔的口径等,为面貌复原、整容、头面部软组织损伤后的整形修复提供解剖学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不同测量方法在测量不规则瘢痕面积时的优缺点,以确定不规则瘢痕面积测量标准。方法对不规则瘢痕面积进行数字化扫描,运用坐标纸读取法、Auto CAD像素法、Photoshop套索像素法、Photoshop魔棒填充像素法及福昕PDF阅读软件测量法进行测量,从测量时间、可重复性、是否可以全程记录及是否可以溯源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采用上述瘢痕面积测量方法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测量时间、同一人多次重复性及多人测量可重复性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仅福昕PDF阅读软件可以溯源。结论上述方法均可应用于瘢痕测量,但是各有利弊,还需针对司法鉴定开发新的测量软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一种直接利用电脑角度测量软件测量电子数据照片图像中人体肢体大关节运动活动度的方法。方法使用通用量角器测量腕、踝关节获得实时数据,照相机分别在置有量角器作为参照和未置量角器参照的两种情形下对腕、踝关节运动活动度进行拍照固定,固定后的电子数据图像经电脑角度软件测量获得有参照物和无参照物两组角度测量数据。将各关节在各运动方向上的实时测量、有参照物照相测量及无参照物照相测量等三组活动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三种测量方法测得的腕、踝各关节运动活动度数据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测量结果相同,两种角度软件测量法测量的数据精确度较实时测量均略有提高,且图像中有参照物时更方便软件测量。结论角度软件测量法经济、快速、相对准确、可重复操作,在基层法医临床鉴定工作中对肢体大关节运动活动度的测量具有一定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1.
1案例 周某,女,48岁,某日因感情问题与他人发生纠纷,被以手抓、拳击等方式致伤头面部,并双手指端向两侧牵拉致伤口唇部。伤后临床查体:神萎,头顶部明显肿胀及压痛,面部多处皮肤抓痕、青紫;上唇右侧形成"U"形2.2cm长撕裂创,跨越口唇内、外面,深0.8 cm,伴活动性出血及创周软组织肿胀。  相似文献   

12.
通过测量人体骨骼进行个体识别是法医人类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技术能提供高分辨率骨骼图像,后处理工作站中的软件可以对骨骼图像进行重组,测量软件可在骨骼断层图像和重组图像上对径线、角度、面积、体积等不同体制人类学骨骼测量指标进行测量,测量较少受到人为因素干扰。本文分别从性别判定、身高推断、面部软组织厚度测量及年龄推断四个方面,对国内外CT测量骨骼在法医人类学骨骼个体识别的研究中应用的文献进行了综述,并讨论和比较了CT主要技术及CT在法医人类学相关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1 案例 某男,于2010年12月因交通事故伤及头面部等处,伤后即入院.查体:神志呈谵妄状态,轻度躁动,定向力差,不能配合问答及动作;双眼眶周围肿胀明显,瞳孔观察欠满意,面部多处软组织创口均已缝合包扎;四肢均能自主活动.头部CT平扫示头皮软组织肿胀,颅骨多发骨折(额骨、双眼眶、筛骨、枕骨斜坡、右侧蝶窦、右侧上颌窦前壁等),颅底骨折,颅内积气,额部硬膜下出血,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以左侧为著,蛛网膜下腔出血.  相似文献   

14.
夏文涛  朱广友  范利华  程亦斌 《法医学杂志》2006,22(3):239-240,F0003
1面部软组织损伤1.1面部软组织创《人体轻微伤的鉴定》第3.4条、《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第十四条,都是关于面部软组织创的规定。面部软组织创的性质、长度对于损伤程度的鉴定至关重要,因此有必要对于软组织创的检验进行规范。1.1.1面部软组织创的检验在观察创口时,应当着重  相似文献   

15.
1 案例1.1简要案情某男。55岁,某年10月71315时许,因纠纷被他人打伤头面部。伤后约1h到卫生院就诊。查体:神志尚清,头面部多处软组织肿胀,尤以面额部左侧为著,局部有触压痛;颈前部软组织肿胀及触压痛,余(一)。建议去上级医院行头颅CT检查。伤后3h余到县人民医院就诊,无昏迷、呕吐,无胸腹痛,无大、小便失禁。查体:神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左面部肿胀、压痛,胸腹部(一),四肢活动可。头颅CT示:左侧脑室旁低密度影,梗塞(可能),右侧上颌窦囊肿。  相似文献   

16.
1案例1.1案例1某男,55岁,被人用拳打伤头面部。查体:左眼肿胀,眼球充血,上下眼睑皮下淤血。伤后5d眶部CT示:左眼眶内侧壁连续性中断,明显向内凹陷,邻近内直肌未见明显异常;鼻骨裂纹骨折,邻近软组织肿胀。  相似文献   

17.
中国15个少数民族面部形态标志点的差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15个少数民族3182例(男女各半)成年人的头面部27个标志点进行测量及形态特征观察,以汉族男女成年人的标准为基准,同各受试民族进行研究和比较,结果表明:各民族的面部形态特征、标志点测量值均有程度不同的差异存在。与汉族差异较大的是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和蒙古族。  相似文献   

18.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2018年1月15日,成某(男,40岁)因“交通事故致头面部外伤1 h”就诊。查体:左侧额颞部、面部挫裂创,长约4 cm,有渗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 mm,对光反射灵敏。眼眶CT示:左侧额窦壁及眼眶前上缘凹陷性骨折,左侧额顶部软组织肿胀。予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9.
颅像重合法对身源不明的颅骨个体识别已在国内开展二十余年,其依据是对送检的失踪人照片面部软组织与颅骨之间标志点、线的对应量度关系做出是否同一人的认定。经多年观察总结面部整容术的方法、部位及形态与颅像重合标志点、线量度间的影响问题,对于人群中是否有部分人是面部整容术后的面像判断,提出相关专业人员的鉴定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0.
潘宇 《法医学杂志》2016,(3):237-238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及病历资料崔某,男,60岁,某年1月3日驾车时追尾前车,头面部撞于车玻璃上、胸部抵于方向盘。至某大学附属医院急诊,诉头晕、头痛,无胸腹痛。查体:神清;额部左侧头皮划伤,有渗血;胸部查体阴性;四肢活动可,右肘、右手处压痛。CT平扫示:右额顶部头皮软组织肿胀,降主动脉局部扩张,密度欠均匀,部分附壁斑块略内移。诊断:头面部挫伤,降主动脉夹层?处理: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