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方式转变的必然结果和应然目标,是中国法治发展的时代要求。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方式的历史性转变,它对党的领导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与依法治国具有内在的联系,它需要通过特定的具体方式来加以实现。文章论述了依法执政确立的历史根据,阐述了依法执政的重要意义,探讨了它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和实现依法执政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2.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走向法治社会的显著标志、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开启了法治中国建设的帷幕,但立法质量不高却构成了依法治国的瓶颈,其主要表现在立法空白仍存、一些立法存在内在缺陷、一些立法层次不高,法律的可操作性不强、惩戒力不足等。为此,需要更加重视立法工作并创新立法思维,健全立法体制和优化立法机关组织与人员结构,完善多方有序参与的立法机制特别是构建行政、司法机关等与立法机关的良性互动机制,最终实现立法质量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4.
依法治国是建设和谐社会题目中的应有之义。依法执政是保证依法治国成功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依法执政是依法行政的前提,依法行政则是依法执政最直接的落实,也是依法治国最重要的落实。  相似文献   

5.
依法治市是依法治国在省一级行政区域内得以贯彻执行的必要的途径;是深入学习深刻领会深化运用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的必然要求;是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手段;是建设民主政治和促进安定团结的根本内容;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保障;是长期坚持依法治市的必然趋势;是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依法治国为依法执政提供制度和理念上的保障。准确把握二者的关系,有助于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7.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文章通过分析邓小平的依法治国思想和依法执政民主政治观,阐释了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并简要探讨了提高依法执政能力的新进路。  相似文献   

8.
依法立法是党的十九大报告针对立法工作提出的新论断和新要求。依法立法就是指立法活动应当在宪法和《立法法》指引下,依照法定权限,遵循法定程序,保障法律整体内容的协调性,以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依法立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逻辑前提、提高立法质量的重要途径、维护法制统一的必然要求和重大改革法治化的重要保障。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推进依法立法需要树立现代立法理念、坚持党领导立法、坚持人大主导立法、健全立法制度保障和加强立法人才建设。  相似文献   

9.
法治中国包括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而这三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依法执政具体通过依法治国来实施。本文通过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这三者关系来说明建设法治中国的必要性,以及建设法治中国应解决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坚持依法执政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经验的科学总结,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是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要途径,是全面提高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所在.坚持依法执政,必须牢固树立宪法和法律至上的观念.  相似文献   

11.
以德治国,是党中央治国方略的重要思想,以德治国思想的提出并不是否定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地位,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结合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以德治国的正确实施能够促进依法治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是一种他律与自律的关系,个体的道德自律是法律他律的基础.以德治国的出发点在于解决市场快速发展与滞后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尖锐矛盾造成的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兼治民德与官德.  相似文献   

12.
法治是德治的升华,德治是法治的思想前提,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公安部提出了建设法治公安的总目标。什么是法治公安作为基本理论问题,需要首先明确认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用来构建法治公安,可以系统地解决这一理论问题。根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依法治警、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是法治公安的应有之义。这五个方面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构成了法治公安的完整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如鸟之两翼 ,车之两轮 ,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从人性论出发 ,法治在于止恶 ,德治在于扬善 ;从经济方面说 ,法治导致自由 ,德治导致秩序 ;从民众角度讲 ,法治 (民治 )激发社会活力 ,德治 (教民 )引导人们思想。深度思考法治与德治怎样达到内在统一和从哪些层面实现统一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德治国重在落实 ,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现实需要和历史经验给我们以启示 :以德治国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 ,德法结合 ,营造良好的德治氛围。  相似文献   

16.
任何法律都应包含理念和制度两个层面。法治理念是法治活动的灵魂,它不仅决定着法治行为,而且决定着法治的实效。树立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将为我国的法治建设向广度和深度的推进提供精神动力,对我国的立法、执法、守法、法律监督、法学理论及其法治传统,产生全面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治国方略的两个相辅相存的方面。二者作为一个有机整体 ,在内容上相互吸收 ,功能上紧密结合、相互补充 ,实施上相互支撑、相互促进 ,对实现中华民族的长治久安、长远发展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德治与法治是统一的社会治理过程,欲致国治,必先治德,这是国家治理进程的基本规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德治与法治统一的规律,大力弘扬科学理性,大力张扬法治权威,大力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大力推进实践创新,把人们的思想意识引导到推进科学发展,实现民族振兴的中国梦上来,使良好的道德风尚成为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19.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十八届四中全会又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依法治国"是什么关系?本文基于国家盒子里的系统分析,在考察和概括现代国家治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法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主要标志,认为"依法治国"作为中央全会的核心主题具有标志意义,它表明执政当局对现代政治文明核心价值的认知和认可,也展示了执政党将中国国家治理纳入法治轨道的决心,同时预示了中国政府将把法治建设作为下一步改革重点的政策方向。作为对中国政治的一种观察,文章还提醒,尽管"依法治国"令人鼓舞,但要真正实现法治的有效运转,中国还需要走很长的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