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按萨维尼的法律关系理论,从新闻学中的“新闻作品”到著作权法中的“新闻作品”,体现了从“生活关系”到“法律关系”的建构过程.通过作品观、可版权性、独创性以及新闻传播目的的取舍,可以厘清著作权法不保护的新闻学中的新闻作品、著作权法上的新闻作品以及其中适用法定许可的作品,由此完成我国著作权法中的“新闻作品”的建构,以回应实践需要及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2.
蔡元培(1868—1940)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教育家,同时也是杰出的宣传家。在他的一生中,除了通过办教育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外,非常重视报刊的宣传教育作用,曾在国内外多次办报、办期刊,大力支持进步报刊,并创办、主持我国第一个新闻学术研究团体。蔡元培的新闻思想和办刊的实践,对我国新闻学的建立,对推动我国高校新闻专业的设置,都曾起过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略述了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在紧张繁忙的革命活动和党政领导事务中,所从事的新闻实践活动;概括和论述了他们根据革命实际斗争和当时工作的需要,运用谈话、通信、撰文、著作等形式对新闻工作作出的指示以及对无产阶级新闻的性质、特点、职能、任务、工作原则、写作方法等进行的阐述;并通过具体论著总结了他们的新闻思想和新闻观点。文章强调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的新闻活动和思想是无产阶级新闻学宝库中的一份宝贵财产,因此,新闻工作者学习和研究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的有关新闻论著及其思想,理解和掌握他们提出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这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法制新闻学研究已有30年历史,本文主要收集了近5年关于法制新闻研究的成果和活动事件,旨在通过整理归纳分析法制新闻的研究现状,并梳理出研究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对新闻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传媒不断融入市场、走向产业化,随之而来的是新闻媒体间各种侵权行为的大量产生。但是,由于新闻学概念无法与法律概念对应,以及言论自由优先的法益价值,加之新闻传媒市场上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法制建设的蓬勃开展,法制新闻现象已逐渐波及到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法制新闻报道已成为整个新闻报道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客观上,它不但为公民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培养提供着一个强大的、丰富的法律信息源,而且亦为新闻事业和新闻学及法学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崭新课题。我国的法制新闻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新闻中的法庭新闻和犯罪新闻,从性质和内容上都有本质区别。它系指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新闻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列主义新闻学原理同中国新闻工作具体实践的结合,是党的新闻广播战线的一面光辉旗帜。毛泽东新闻思想是由无产阶级党报理论、新闻业务观构威的一个多层次、较完整的新闻思想体系,是服务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毛泽东新闻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此,从实践角度,我们可以更透彻地认识毛泽东的新闻思想中的实践观,并对我国当代的新闻事业进行强有力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公共新闻(或称公民新闻)在美国的兴起,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公共新闻活动与以往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同城媒介联合行动,共同设置话题,直接介入公共事务,试图解决公众关注的公共问题.公共新闻活动是对此前所有新闻学、传播学、舆论学和社会学理论的巨大冲击.它的实践和理论对于我国新闻媒介的改革具有现实借鉴意义.本文从公共新闻与舆论市场、与媒介议程设置、与我国媒介改革诸方面对公共新闻实践和理论的影响和可借鉴之处作了理论上的探讨,并从国家民族利益角度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法制新闻在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的最近几年才成为新闻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而这种新产生体系的不完整性,导致了各种不规范现象大量存在于法制新闻的报道中,其主要的是客观最大化和视觉冲击力间的矛盾.不同媒介的不同表现形式,所表现出来的矛盾形态也有所不同,从平衡两者之间的目的出发,应该从新闻标题的制作、正文的撰写、与电视节目特有的影像制作等方面,解决法制新闻中客观最大化和视觉冲击力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法制新闻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产物。短短 2 0年 ,法制报刊如雨后春笋 ,法制新闻工作者队伍迅速发展 ,是全民法制教育的主力军。法制新闻已成为党的新闻事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与之极不相称的是人才培养的滞后 ,由此而表现出 2 0年来层出不穷的新闻官司 ,法制新闻理论研究的空白等等。法制新闻是一门新兴学科 ,它处在法学与新闻学边缘的交叉地 ,亟需培养既懂法律又懂新闻兼及经济的复合型人才 ,改善现状 ,建设这门交叉学科。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21世纪新闻传播事业大发展的背景下,论述了新闻教育机构培养高素质的新闻传播人才的几个重要问题。文章认为,改变新闻教育观念是培养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的前提。新闻教育必须实施通才教育,从单学科教育转向多学科综合教育;必须实施素质教育,从单技能教育转向素质技能综合教育;必须实施高科技教育,从廉价教育转向高投入教育。文章指出,加强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的基础。政治强、业务精是社会主义新闻传播教育的目标;多学科交叉“信息模式”是新闻传播教育的理想模式。文章强调,政治与业务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培养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的关键。新闻传播教育必须改变目前“重理论,弱实践”的状况,才能适应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新闻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新闻的概念、内涵、价值体系、学科体系等方面,对传统新闻学的史、论、业务三大块学科模式提出挑战,建构以“实务”为主干,以“文本”和“经营”为两个基本点的新的学科体系。同时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政治传播思想,从政治学、社会学的角度,解读新闻文化的国家属性、政党属性、公众属性等三者之间的关系。这对于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闻文化研究、实施新闻执政、构建和谐社会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司法独立和新闻自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独立与新闻自由是民主社会最弥足珍贵的两大价值。尽管在应然层面,这两大价值是相互促进与统一的,但在现实中,不同的主体依据不同的价值取向在两者之间的选择导致了冲突。本文以促进司法独立与新闻自由的良性互动的应然关系为主旨,首先,界定了新闻自由的内涵并从多个角度探究了新闻自由存在的理论基础;其次,总结了新闻自由在司法领域内行使的法律及理论依据,再次主要以美国的相关司法实践为基础,研究了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之间冲突的表现及发展;最后,本文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和现状,提供了认定新闻自由不当行使的标准及司法对策。  相似文献   

14.
新闻和宣传虽然同属于信息传播的范畴,同为影响意识形态的重要形式,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两者在存在普遍联系的同时,因为各自传播内容的不同,产生了重要的差异。本文从新闻和宣传在传播内容的内在特定内容和外在传播技巧两个角度出发,比较两者的差异,并联系当今我国新闻与宣传活动中新闻与宣传不分的问题,希望在廓清新闻和宣传各自传播规律的同时,对新闻和宣传施用不同的方法论来对待,避免传播内容的错误和传播技巧的误用,以发挥两者不同的积极作用,在迥异的传播过程中产生较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5.
协商民主与公共新闻学是在西方政治学与新闻学领域兴起的对西方社会民主缺失的反思,二者皆强调公民作为主体参与政治的民主实质。大众传媒应促进公民参与公共生活,并对事关公共利益的问题作有意义的议题设置,引导公众思考和作出决策,提供公共论坛,呈现各种不同观点,积极地推动公共讨论和论辩,以推进民主发展。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bridges the growing, but controversial, public journalism movement with First Amendment jurisprudence and libel law. It examines whether the movement finds support in laws that affect the press and, in particular, in court‐created defenses and privileges that protect journalists in modern defamation law. Do defenses that safeguard journalists in their traditional routines as fact gatherers and reporters also protect them in the kinds of roles and duties envisioned by public journalism advocates? Furthermore, has the United States Supreme Court, in non‐defamation cases involving the First Amendment, expressed concern for protecting what might be called the “public journalism functions” of the press? Does the Court create a different image for the press than the one envisioned by public journalism advocates? 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ese questions. It ultimately concludes that public journalists and courts have two very different conceptions about the role that journalists play in a democracy.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新闻思想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略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在紧张繁忙的革命活动和党政领导事务中,所从事的报刊实践活动;文章着重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作为革命民主主义者的“人民报刊”新闻思想和作为共产主义者的“无产阶级党报”新闻思想,并通过具体论著总结了他们的新闻思想和观念。文章强调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活动和新闻思想是无产阶级新闻传播学宝库中的一份珍贵财产,开创了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新纪元,奠定了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理论基础。新闻传播工作者学习和研究革命导师的有关新闻论著及其思想,理解和掌握他们提出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新闻职业的显著特征在于其公共性和公益性.主要表现在:新闻职业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新闻信息的生产者与提供者,在满足社会需要方面起着一种公共服务作用;同时,新闻职业作为稀缺公共资源的受托使用者,必须对社会公众承担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但在现实生活中,新闻职业公共性的实现面临着自利性和阶级性的双重挤压而陷于困境.因此,需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通过有效的途径来充分实现新闻职业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19.
Does law influence the legitimation of news? I examine legitimations offered during ethics debates about news stories in which private people are thrust into the media spotlight. When navigating the space between what can be published lawfully and what should be published, journalism organizations offer legitimations that vary in ways that reflect the hierarchy of legal frameworks for decision. According to field theory, the cultural capital of the juridical field is constitutive of status hierarchies in the journalism field, even though the First Amendment leaves journalism to structure itself. This structuring leads to two paradoxes. First, in the performance of negative legitimation, news organizations justify ethics violations by converting the minimum standard of lawful speech into claimsmaking about laudable speech. Second, in acts of displacing legitimation, reporters suggest that more publicity is the remedy for invading privacy, translating the valorization of speech rights over privacy rights into a puzzling nor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