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2 毫秒
1.
山东省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机遇主要有:三大战略的带动;处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最佳时期;经济发展强劲;交通发达、城乡贯通等。同时也存在如下挑战:制度有待完善,改革有待深化;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城市拉动力不足;缺乏系统的评价体系等。山东省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路径选择:深化改革,构建起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城镇化进程,构建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支撑;推动产业融合,构建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产业支撑;组织力量,构建城乡一体化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乐山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应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统筹城乡规划、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资源市场、统筹城乡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综合配套改革,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长效机制,逐步形成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相似文献   

3.
城市带动乡村是世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共同规律。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都经历过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大量农村居民变为城市居民,城乡发展差距逐步缩小的发展阶段。我国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城市先发优势越来越明显,发展能量越来越大,城市有义务也有能力加大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力度。延边州作为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构筑城乡发展一体化方面有其自身的特征,如何进行制度创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是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城乡产业既有差别,更有广泛而复杂的经济联系。文章认为统筹城乡的产业支撑是一个系统或体系。这个产业支撑体系的构建需要从城乡两个方面、依据城乡产业的内在联系加以设计。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西安农村经济社会虽有了较大改善,但城乡发展之间的差距仍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突出问题。要实施城市带动农村发展战略,必须从统筹城乡发展和城乡互动式良性协调发展上去考虑,按照城乡联动的社会系统工程规划,积极探索城市对农村建设的多种带动方式,以产业为纽带,实现城乡经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统筹城乡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城乡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已经纳入党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布局,这个重要的时代特征和政策指向,为统筹城乡与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非常大的空间,我们需要认真把握,坚持按比较优势原则提升县域要素禀赋,积极承接发达区域的产业梯度转移,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改革公共财政,创新政府经济管理体制,实现优化资源配置的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7.
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考与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统筹城乡发展是新时期中国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中国已经初步具备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物质基础。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统筹发展城乡基础教育,统筹城乡居民迁徙权,统筹城乡就业,统筹社会保障,统筹工业现代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统筹发展城市与建制镇,统筹解决都市中的城乡矛盾。  相似文献   

8.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城乡差距,影响“三农问题”的解决。文章分析贵州省在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存在的城乡差距问题,指出制度缺失是影响城乡统筹的重要原因,提出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从制度创新着手,把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形成城乡之间在公共产品供给、土地流转、户籍管理、就业及社会保障、空间规划、产业发展、金融制度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9.
统筹城乡发展跳出了就城市论城市、就农村论农村的传统思维的局限,把城市和农村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来统一规划,通盘考虑;把城市与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相互因果关系综合起来进行研究,统筹加以解决。弄清统筹城乡发展蕴涵的丰富的哲学方法论意义,对于我们理解、贯彻这一方针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总体战略,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实践.我们要准确把握这一总体战略的科学内涵,把“两化”互动、统筹城乡作为推进跨越发展的主路径和主引擎,全面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城市整体竞争力和区域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城市管理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既要配置城市资源,也要调整城市社会关系。相应地,城市管理理论应该包含狭义的城市管理理论和城市理论两部分,前者关于如何诉诸于科学方法,以实现城市各种要素合理配置和功用最大化;后者揭示了城市现象和城市问题中蕴含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本质,表明了城市问题的解决所要调整的社会关系。总结城市管理学的学科理论,是本学科发展的需要,而对目前教学和教材中欠缺的城市理论尤要进行整理,以防止城市管理片面追求科学理性,忽视城市管理中的人文因素和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外城市治理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国内城市治理实践的发展,打造城市品牌成了时代的热点。本文对城市品牌的内涵、特征、功能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塑造城市品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化面临的健康问题主要来自于聚集性、城市代谢与开放性以及生态等方面,这是由城市经济空间组织结构的特征所决定的。城市应该是由健康的人群、健康的环境和健康的社会有机结合发展的一个整体。要促进人与环境的交流和城市开放,摒弃僵化的城市政策和模式,以非线性的战略思维积极发展健康城市,实现有益于健康的城市化。消费模式的变革、健康的生活方式、工商企业的支持和城市的现代化管理,是健康城市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城市文化已成为整个社会的主流文化。城市文化往往体现着国家的文化水平。城市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信息文化的主要载体。提升城市文化,是促进城市现代化的必经途径。提升城市文化直接关系到提升市民乃至国民的文化素质。为把提升国民素质作为最终目标的城市文化建设必须与学习型城市建设融为一体。学习型城市是以教育和学习为主导的城市现代化发展模式。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基本目标在于:树立先进的学习理念,营造全民学习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终身学习体系,形成社会化学习网络,实现教育资源共享,通过学习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发展人力资源潜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5.
城市功能的变迁与城市产业的发展相辅相成。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服务业高度繁荣,成就了上海"多功能经济中心"的地位。建国后很长一段时期,片面强调工业生产的城市功能定位,决定了城市产业发展的方向,上海服务业处于不断萎缩之中。改革开放后随着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越来越受到尊重,上海城市功能再次向多元化方向变迁,服务业发展迎来新的契机,再度兴起。近年来,世界经济面临深度调整,国内经济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增长方式面临转变,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成为对上海城市功能在能级上的新要求,对应这种形势,上海的服务业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态势。  相似文献   

16.
由于受独特的地理区域和经济发展状况、文化传统影响,民族地区低碳城市建设有自然资源较为丰富、低碳经济发展潜力大和行政灵活性较强等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从城市规划、法律法规建设、城市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区域的经济竞争与合作日益加强,城市治理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为了适应我国区域经济重组和城镇体系发展的新趋势,城市治理模式应向多元政府与其他组织构成的管治联盟转变,形成新的公共治理模式。城市政府的主要作用体现在战略规划与协调、制定市场规制与监督、城市理财与经营以及合理提供城市服务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城市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城市资源和环境容量是有限的,城市的发展必然受到资源与环境条件的制约。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城市中的任何活动都必须考虑资源和环境的生态承载力,不破坏其稳定机制。要发挥环境规划法律制度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城市群体空间是经济和城市自然演化的必然结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城市群体空间呈现三大发展趋向:大城市的深度拓展与中、小城市的强势整合;城市群产业链与产业集群并行不悖,交错发展;城市空间形态由纵向的中心地模式向对等结网的网络城市转化。当前加速我国城市群体空间发展的关键在于,发挥城市群规划对其发展的指导作用。以城市群体总体规划为基础,从调整结构和强化联系两个层面加强空间管理,加速空间整合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