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晖 《廉政瞭望》2012,(19):22-24
他,一个20出头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一个摸爬滚打小有成就的行政主管;他们共同放弃了在外漂泊,选择回到故土。然而,对这些熟悉了新生活新观念的人,传统的故乡迎接他们的又会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曾晖 《廉政瞭望》2012,(10):22-24
"他,一个20出头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一个摸爬滚打小有成就的行政主管;他们共同放弃了在外漂泊,选择回到故土。然而,对这些熟悉了新生活新观念的人,传统的故乡迎接他们的又会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3,(15):121-122
1962年12月1日,赫鲁晓夫去马涅什展览馆,观看现代艺术作品展。当他进入展览馆,一见到苏联抽象画派匦家的作品,便大骂:“这是诲淫作品,而不是艺术。”“如果让他们掌了权,那就瞧他们会怎样对待我们吧。他们会制服我们的。”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0,(7):124-124
主要是指“80后”“90后”一代农民工,他们的年龄在18岁至25岁之间,以“三高一低”为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目前,这个群体大约有1亿人,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面占了60%。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相比父辈,他们对农业、农村、土地不是那么熟悉;  相似文献   

5.
奉名坤 《学习导报》2013,(14):13-13
也许不久后,我们就能在城里有个家,和城里人一样,在城市里工作,在城市里生活,有学上,有房住,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我是溆浦县油洋乡红花村一名普通的农民工。和许许多多的农民工一样,背井离乡来到城市里寻找梦想。1998年,我加入了"打工大军",只身一人拿着老乡从温  相似文献   

6.
还是加把锁好伍岩有个熟悉的朋友做了领导。因为熟,便经常去走动走动。当然,这走动是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我们在一起就是下下棋,说些我们感兴趣的书。一天,我刚看完《白夜》,想找他说说,就去了他家。他没有在,他夫接待我。在等他的过程中,夫人和我攀谈起来。好大...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     
在中国有一个群体他们是农民却远离自己的土地他们是工人却不能名正而言顺于是,他们被乡村和城市边缘了他们就是农民工他们住的地方最脏乱他们吃的饭菜最便宜他们干的活儿最辛苦他们挣的工钱最低廉他们用力量托起高楼大厦他们用勤奋清洁大街小巷他们用智慧经营商业餐饮他们用灵巧加工机器零件他们用被冻裂被磨成老茧的双手营造着大都市的繁华景象没有他们正盖的大楼要停止生长没有他们GDP的增长会失去厚重没有他们城市化进程会放慢步伐农民工都市里的一道风景农民工我们心中升腾的敬仰农民工@姜明霞~~  相似文献   

8.
要去采访“养蜂大王”王金生,我们都很兴奋。当记者好多年了,采访过各行各业的人,可采访养蜂人还是头一次。在去王金生家的路上,我们在心里想象着这位“大王”的样子,也许他是一个很“酷”的老板吧,要不,人家怎么敢称“大王”呢!等见到了王金生,我们心里都感到有点意外:这就是全省知名的“养蜂大王”!与其说他是一个有几十万元资产的老板,倒不如说他更像一个乡村小学老师。王金生,矮矮的个子,白白的脸皮,眼睛大而有神,脸上总挂着温和的笑容。他平时话不多,但一说起养蜂的事,就会滔滔不绝,说个不停。王金生老家在怀德县,…  相似文献   

9.
吴钩 《廉政瞭望》2014,(18):49-49
吴思先生曾在一次演讲中说到一个故事:清代道光年间,安徽宿松县举人段光清家的几名佃户跑到他那里去诉苦,说衙役污蔑他们家窝赃了贼人。这几名佃户没了主意,就到段家求助。段光清向他哥哥建议说:“你不如召集大伙开个会,叫大家出点钱,每年送衙役几千文,作为辛苦费,请他们今后高抬贵手,不要再来敲诈乡亲了。”段光清的哥哥和乡亲们一商量,大家都同意花钱买平安。  相似文献   

10.
毒品:巨大的恶魔毒品历来是犯罪、暴力、社会道德沦落的同义词。毒品摧残着吸毒者的躯体,摧毁着他们的精神和意志,破坏他们正常的生活。人一旦染上毒瘾,就意味着进入死亡地带,走向毁灭。毒品就像巨大的魔鬼,总是在寻找对象,让吸毒者着魔而不能自拔,且越陷越深。对于吸毒造成的祸害,有人曾这样描述:也许,你拥有别墅、轿车和百万财富,但只要你吸毒,你就会成为“穷光蛋”,因负债去偷、去抢,进行新的犯罪;也许,你拥有强壮的身体,美丽的面容,但只要你吸毒,就会使你消瘦、皮包骨头,变态变形,丧失人格;也许你有远大理想,身…  相似文献   

11.
我国约两亿农民工,他们已经成为城市产业工人的主体,建筑业80%以上的从业者,加工制造业60%左右的从业者,都是农民工。特别是其中的第二代农民工,多数在城镇长大,没有经历过父辈那样从农村到城市的变化过程,对城市生活环境比对农村生活环境更熟悉。即使是那些成长在农村的第二代农民工,务工前也和城里的同龄人一样,多数时间在学校读书,不熟悉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2.
正只要留心观察,你就会发现在日常生活之中,也就是在我们身边熟悉的人群当中,有许多人会对某件事情保持着一种难以遏制和无法自拔的偏执喜好,几乎达到痴迷状态。比如说,谁没见过戏迷、歌迷、影迷、球迷、棋迷、牌迷等"发烧友"。其实还有一种迷,那就是"官迷"。当然,"官迷"并不一定是能当官,就像歌迷、影迷、球迷一样,他们也不见得非要去唱、去演、去打,只要能去听、去看、去关注、去玩命地喜欢  相似文献   

13.
龚其云  武玉周 《共产党人》2006,(21):24-26,45
近日,有一个名叫金文学的农民工向媒体反映,说在2005年的一次塌方事故中,他和两名工友被埋在2米深的壕沟内,后来被救,获得了第二次生命。但时至今日,他们都不知道是谁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他想通:过媒体找到救命恩人,以表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14,(2):101-105
贪官一个个浮出水面,人们在痛恨不已的时候,也不禁感慨,他们在职为官的时候,监管部门干什么去了?为什么这之前就没有发现他们的劣迹呢?如果寻找贪官的踪迹的话,甚至还会发现,在他落马之前,他还曾经是一方的先进典型。他在当地的形象工程还赫然在目,怎么就突然之间发生了逆转呢?  相似文献   

15.
西尧 《奋斗》2008,(10):61-61
一些我们平常以为很熟悉的人,譬如师长、邻居、同学、战友,其实我们对他们的了解有时流于肤浅。但通过一些偶然的机会,得以对他们的人生历程或内心世界了解得多一些,我们就会发现,每个人都拥有一笔财富。  相似文献   

16.
农一师二团工会按照团结协作、互惠共赢的原则,把维护农民工权益当作首要任务,与来团打工的农民工建立长期用人机制。一是在各用人单位成立临时农民工工会组织,将农民工纳入管理。仅去年,该团就吸纳600余名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并免费为他们发放了会员证,使他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二是维护农民工的权益。团工会、司法所、卫生等部门适时向农民工开展  相似文献   

17.
百年一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让人们感到2008年的冬天特别的冷,而2009年年头的连绵春雨让人感到格外春寒料峭。全国有2500万农民工返乡了,其中有2000万的农民工至今没有找到工作。他们有的还滞留在家乡;有的正在返城的路上;有的已经融人了城市的流动人群中……也许,由此而来的社会问题可能还在酝酿中。面对农民工的问题,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18.
说起铁路,我们熟悉的是京广线、湘桂线,此后又熟悉了湘黔线、枝柳线。而对于洛湛线,也许有不少人至今感觉陌生,确实它还没有全部建成。但它将来会对湖南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什么样的推动作用.则是我们现在需要认真研究的。  相似文献   

19.
一个人的名字,或许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也许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杨善洲,在他退休后的岁月里,不做“盆景”做“雪松”,用善举大爱,去亲近一座座荒山秃岭,将其打造成山青水秀的绿洲。终了,连他自己也真的成为了大亮山上的一棵雪松,永远同大亮山作伴。杨善洲的名字,不就真真正正蕴含了他人生的意义吗?  相似文献   

20.
不论我们走到何处,都可以听见议论人生的话语,如果细心去分辨,就会发沉大家都在说累,说辛苦,道牢骚,道苦衷。的确,现代人活着,需要考虑比以往的人遇到的更多的问题。不少人都有看破红尘之感,把人生看得一钱不值;许多人虽然活得实在,但感到身心疲惫。倘能静下心来仔细倾听,也许就个体采说,他的体验是深刻而有内涵的。不过,当我们读罢米奇·阿尔博姆斯著的《相约星期二》,在灵魂受到一波一波的深度震撼后,我们会发觉所有的倾诉都是淡薄的,县至历史上一些伟人,在对待死亡这个大问题上,与书中主人公莫里·施瓦茨教授比较起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