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方永刚的事迹和精神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永刚作为新时期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和宣传工作者的楷模,他的风范和品格是高尚的.方永刚的事迹和精神,是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榜样.作为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从方永刚的事迹和精神中得到有益的启示,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同志称赞方永刚深入学习、坚定信仰、积极传播、模范践行党的理论,并号召广大共产党员和全军官兵向他学习。如今,方永刚现象备受关注,方永刚精神为世人所称颂。方永刚精神的内涵和实质,方永刚精神的动力机制,方永刚精神的时代价值,这是我们在学习方永刚活动中需要深入思考与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方永刚同志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党的创新理论,用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合格军人、党员和教员榜样。作为一名机关干部,学习方永刚,岗位见行动,树好自身形象问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方永刚是党的理论工作者的楷模。党校理论工作者要认真学习方永刚精神,在工作中努力做到"五个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5.
“学习杰出楷模,不辱时代使命!”4月20日下午,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二、三期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学员向全市“思政课”教师发出了向方永刚同志学习的倡议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工作者,我们要通过大力加强学习和深入研究,把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准确、及时、有效地传递给大学生,为大学生们所接受、并变成指导其行动的纲领,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为新时代教师群体提供了重要的价值引领。高中思政课教师要顺势而为,聚焦发展学生思政学科核心素养,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从政治使命、道德人格、专业能力、职业素质、仁爱情怀和格局视野六个层面,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养,争做思政“大先生”,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7.
张雷 《青年论坛》2007,(5):57-59
青年大学生既是社会的明天,又是社会的今天,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状况如何,将关乎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成败,在分析营造社会环境、加强制度和组织建设、发挥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等几个方面后,提出了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向党的创新理论的优秀传播者、复旦大学杰出校友方永刚同志学习”——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教授方永刚的事迹见诸媒体之后,在他的母校复旦大学,方永刚专题橱窗展的展出、校报专刊的出版、方永刚专题网站的开通,“邓研会”的座谈、一场特殊的组织生活会……师生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开展着向方永刚校友学习的活动,表达了他们自豪的感情,更表达了他们学习的决心。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科期刊的政治属性毋庸置疑。公安高校学报具有公安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公安教学、科研理论及学术窗口的双重身份,使它具有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捍卫者、公民各种合法权利的保卫者和公安科学体系健康发展的推动者的双重使命,其政治性是一种客观存在。因此,要求公安高校学报工作的行为主体——公安高校学报编辑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具体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道德意识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0.
胡艳芳 《思想战线》2011,(Z1):406-409
全面推进和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和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研究从提高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出发,就如何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作了较全面、深入的论述,并提出了较明确、具体的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11.
《湖北宣传》2007,(5):6-6
方永刚的人生是朴素的。真理也是朴素的。方永刚朴素的人生孕育了朴素的方永刚精神。方永刚精神不仅属于军队,更属于全社会,属于我们这个时代。  相似文献   

12.
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任务 ,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在高校中高举爱国主义旗帜 ,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是这项任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按照这一要求,高校思政课必须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来进行改革创新.要做到科学严谨,确保教学的准确性,讲得精、深、透,密切联系实际,避免空洞说教;要注重系统完整,把握教学的整体性,讲出逻辑层次,防止教学中的碎片化;要增强艺术色彩,设计恰当的导入方式,运用有效的方法,借助现代的手段,使用合适的语言,投入饱满的情感,力戒泛娱乐化倾向.  相似文献   

14.
教师是办好思政课的关键,思政课教师的胜任力对思政课的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胜任力,关键就在于使其内在地形成一种强烈的超越自我的自觉意识。表现在具体内容上,这种自觉意识的形成需要包括三重向度:一是实践导引向度,强调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要”为方向、原则和要求,锚定胜任力目标、优化胜任力结构、推动胜任力转型;二是个体成长向度,强调自我通过教材、教学、教法、教研、教评等多个要素提升胜任思政课的能力;三是共同体发展向度,强调在思政课教师这一发展共同体中通过做到“他驱”到“自觉”、“他决”到“自主”、“他教”到“自为”的转变与超越,实现对自我胜任力的发展与提升。  相似文献   

15.
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贯彻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这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更可以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融入,不是简单地将文件生搬硬套到教材中,而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八个统一”为指导,通过课程创新,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与高中思政课程有机结合,使二十大精神得以生动、鲜活地呈现给学生。  相似文献   

16.
青年干部的政治素质是党政干部革命化的突出表现。要培养和提高青年干部的政治素质 ,就要从干部的思想素质、理论修养、决策能力、政策水平等诸方面 ,进行全面的培养教育和训练。从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 2 1世纪。  相似文献   

17.
18.
略论国际意识与高校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韦鸿鹏 《桂海论丛》2004,20(5):94-96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提升国际意识是弘扬和培育高校民族精神中的时代要求,强化国际意识是弘扬和培育高校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因此,高校必须将国际意识的内涵渗透到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中去,没有国际意识的民族精神是狭隘的,是没有生命力的;有了国际意识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开放、充满生机的,也是强大不可战胜的。  相似文献   

19.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德技并修”是其人才培养的显著特征。高职思政课教师在培养学生德行素养方面肩负着三重角色:先进理论的传播者、课程思政的引领者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助力者。为能胜任这三重角色,高职思政课教师必须要政治素养强“三力”、专业素养炼“三能”、德行素养涵“三德”。通过组建跨界学习共同体、创新培养模式、健全激励机制,畅通校企双向流动、融通理实双向培训、贯通内外双向驱力,打造“双师型”思政课教师。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新使命,是党和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以及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新举措。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高校教师必须切实加强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相结合的认同意识、把握历史与时代发展相结合的创新意识、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相结合的育人意识、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相结合的目标意识,依托所属学科和专业、结合“四个伟大”实践、巧用国内外时政热点、面向知识应用及影响进行思政元素的挖掘。在此基础上,需要通过发挥个体功能、利用平台赋能和挖掘学生潜能,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素养、优化教学管理、增强师生互动,从而构建起全员育人大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