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作为公务员管理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务员聘任制的平稳运行有利于深化公务员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从而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文章以制度为核心分析变量,阐述了我国公务员聘任制从制度萌芽-制度探索-制度发展的变迁历程及特征形式,并重点糅合历史制度主义和结构-行动者两种理论视角,展现了公务员聘任制的产生与变迁动因。环境压力、配套制度等结构因素与政治相关者等行为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推进了公务员聘任制的生成发展,且在变迁过程中表现为层叠式的渐进特征。未来需要以需求为导向精准招聘,推进项目型聘任制,强化分类管理措施,完善激励机制,从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人才和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颁布实施,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已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行政学院建设是国家公务员制度培训系统中的一个重要要素.在行政学院建设中,形成一支由领导、管理干部、教师和科研人员构成的、结构合理、素质较好的培训者队伍,又是完成国家公务员培训任务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特别注重改革的速度、时机、条件、措施和方案等的选择,因此渐进性是其一以贯之的特征。这一特征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探索试验是渐进改革的背景。社会主义改革本身就是一场试验,政治体制改革更具有特殊的困难性。二、政治稳定是渐进改革的基础。三、经济发展是渐进改革的条件。四、过渡转化是渐进改革的途径。我国的选举制度建设、领导干部任期制和退休制建设都是通过过渡转化的途径进行的。渐进改革是符合我国情的选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特点和优点。  相似文献   

4.
警察招录是从外部获取警察人力资源的重要方式。中美两国政治制度不同,公务员制度也有差异,在警察招录原则上都遵循"公开考试、平等竞争"的原则,这些基本原则是公务员招录制度的基石,应该严格遵循。但我国在警察招录制度改革中可借鉴美国的一些经验,如大张旗鼓地进行招警宣传,重视心理测试环节等。  相似文献   

5.
基本制度缺失与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的发展中国家,如何改变基本制度缺失状况,是转型经济学面对的重大课题。我国选择了非“华盛顿共识”的“局部渐进”方式,使市场经济新制度因素逐步产生与演化,使计划经济制度逐步淘汰与退缩最终被平稳替代。这一实践充实了转型的政治约束原理和渐进模式,为正在发展的演进一制度理论提供了经验知识,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有待研究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6.
政府雇员制的含义及其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公务员制度可以吸纳政府雇员制中的合理因素,与其把政府雇员制当作政府内部另一种用人机制,还不如把政府雇员制合法化引入中国公务员制度体制之内.这也是近20年来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改革的一种有效尝试.  相似文献   

7.
随着公安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和任务更加繁重,公安队伍的正规化、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已成为推动公安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实行公务员招录制度以来,我国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招录制度不断完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整体素质显著提高,对提升公安队伍的战斗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实践效果看,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招录制度还存在一些体制性和机制性的问题。作为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招录制度改革,既是提升公安队伍战斗力,促进公安队伍规范化、职业化和专业化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创新公安工作发展需要的人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正>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已正式颁布,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公务员制度中,公务员的培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第二章“义务与权利”中规定公务员要“参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培训”,第十章全文对培训作明确规定,条例第五十一条:“国家行政机关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职位的要求,有计划地对国家公务员进行培训”,第五十二条“国家公务员的培训分为对新录用人员的培训,晋升领导职务的任职培训,根据专项工作需要进行的专门业务培训和在职国家公务员更新知识的培训。”为什么《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这么重视公务员的培训呢?我想这是由于公务员培训的自身价值所决定的。下面,就公务员培训的价值谈谈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9.
国家公务员交流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公务员实现定期交流是我国干部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已经不同程度地实现了公务员的定期交流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也存在诸如人治积习太深、公务员的思想观念需要不断更新、公务员交流制度自身不完善、与其它有关制度存在矛盾之处等困难和缺陷 ,亟待解决与克服  相似文献   

10.
从义务本位发展为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是《公务员法》的重大发展。从公务员制度的起源和发展来看,公务员的法律地位经历了家臣、公仆和政府雇员三个阶段。二次大战以后,重大权益论逐渐代替了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公务员真正成为一种以从事公共事务管理为职业的人员,公务员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也退渐演变为一种准契约关系,公务员成为政府雇员,公务员的权利保障机制日渐成熟。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为基础的我国公务员制度基本是义务本位的。《公务员法》明确提出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并通过诸多的制度设计体现了这一新的立法思想,这标志着国家公职人员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