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洁玲 《前沿》2010,(22):166-168
当前世界范围内动漫产业的蓬勃发展,动漫消费的飞速增长和动漫应用范围的全面扩张,形成了势不可挡的动漫审美热潮.本文认为,这种繁荣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由于以受众生命需求发展为内在驱动的动漫审美文化场域的发展所导致.与大多数研究者选取的动漫制作技术水平演进的角度不同,本文从审美生态环境的角度,展开视听化、消费化、享乐化三维,力图对动漫审美热潮愈演愈烈的原因进行本体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刑事立法犯罪化的提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伟锋 《前沿》2008,6(4):133-137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刑法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应在多大范围内介入社会生活的合理化问题凸现出来,刑事立法应该“犯罪化”还是“非犯罪化”成了刑法演进中的一个主题。一种观点从个人权利奉位、刑法应当谦抑出发,主张我国刑事立法应该非犯罪化;另一种观点从保护社会秩序、刑法应当法网严密出发,主张我国刑事立法应该犯罪化;还有观点认为要建立、健全刑法出入罪机制,刑事立法应该循着非犯罪化和犯罪化双向思路进行。本文认为,就我国目前而言,刑事立法应当“犯罪化”,一方面刑事立法犯罪化并不意味着重刑和对个人权益的必然侵犯,也不意味着将刑法的触角伸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应转变观念,建立刑事一体化原则,完善司法制度,确保刑法制度的严而不厉。  相似文献   

3.
周芳友  周万春 《求索》2013,(1):237-239,43
公共行政价值研究进入我国行政学界的研究视域后,便因其基础性、重要性而广受学界关注。然而,由于受研究背景、研究视角、研究需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公共行政价值研究正日益呈现概念混乱、理论肤浅、要素不明的内卷化趋势,这不仅严重影响公共行政价值研究话语表达的统一、理论体系的构建,也不利于充分发挥公共行政价值研究对公共行政实践的指导作用。因此,从夯实理论基础、明确价值要素、探寻实现路径三个方面探讨我国公共行政价值研究的内卷化规避,便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胜枝 《人民论坛》2020,(12):131-133
网络空间亚文化形成了一个被网络媒介、消费文化和全球化趋势重塑的新型场域,在这一场域内出现了青年文化圈层化、封闭化的现象,这是青年群体追求集体身份建构和自我认同并以集体化的方式和以文化资本为筹码进行斗争所导致的结果。网络亚文化场域与社会场域之间以及场域内部不同圈层之间存在着区隔与竞争机制,而惯习的培养则是圈子生成、存在和规训个体成员的根本逻辑。这种规训对青年个体行为及观念的影响往往是深层的,其负面影响需要我们予以警惕和重视。  相似文献   

5.
兼类词指的是在一定的词类系统中兼属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词类的词。[1](p259)本文从词义引申、词类活用、语言接触、方言影响、语法化等五个方面考察了兼类现象的成因,认为词义引申导致词语语义—句法功能的转化,词类活用及"入句变类"衍生固定的新义,语言接触产生欧化语法现象,对方言用法的吸收合并以及语法化现象的影响扩展词义,并指出词义引申尤其是词汇语义—句法功能转化是兼类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李祥金 《求索》2012,(4):235-237
基于传统和现实原因,我国现行刑罚结构仍属于重刑结构,实践中还存在着泛刑化、重刑主义的思想,这已不能适应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要求,违背了基本的刑罚价值理念。在世界范围内非犯罪化、非刑罚化的趋同刑事背景下,刑罚轻缓化应成为我国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予以关注的重要问题,并应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梁漱溟与甘地现代化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带来了巨大的物质文明,同时也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经济震荡、道德沦丧、精神枯萎等弊病。由此东方国家20世纪上半叶出现了反现代化的思潮,梁漱溟和甘地是中印两国的突出代表。在排斥现代工业文明,批判西方文化、提倡本国文化,主张乡村重建方面,他们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但也存在一定的区别,梁不像甘那样排斥工业化,认为西方必将被迫接受中国文化,在乡村重建的经济方面主张“中道’即不排斥工业化,但又反对过度工业化,提倡分散、中小规模的工业化。  相似文献   

8.
卢景国 《前沿》2013,(4):8-11
医学化已成为当今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精神病学、医学、教育学、人类学、社会工作等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在探讨社会医学化的理论渊源及其概念建构的基础上,综述国内相关研究进展,并提出中国社会未来的研究进路与研究议题。  相似文献   

9.
陈燕 《求索》2008,(6):186-187
新闻故事化文本通过丰富的感性材料、故事性的叙事方式、引入故事性元素对新闻要素进行重新组合,为受众提供了解读新闻事实的“另类途径”。然而,新闻故事化在媒介的新闻实践中渐渐步入了娱乐化的误区,产生了一些不良效果。为使新闻故事化健康发展,需要媒介尊重新闻基本规律和文化核心价值,强化党和政府的新闻监管职能,提升受众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0.
当下,大连新市区管理体制改革已经启动,开发区与金州区进行资源整合,组成金州新区。这是我市经济发展到较高程度,寻求更大发展空间、释放更大发展能量的大势所趋。两区融合后,从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看,将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金州新区将成为大连新市区的核心,成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骨干。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民事习惯法治化既是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方法治建设的重要工程,关系着中国整体法治建设事业能否最终取得成功。因此,论文从立法和司法两个法治化的中心环节上对民事习惯的立法化、司法化路径进行了深入的探析,以期尽快实现少数民族民事习惯与国家民事法制的无缝对接与融合,加快民族地区国家统一法治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关于"现代化"的内涵是指在特定的国际关系格局下,经济上落后的国家通过技术革命、改革开放等方式,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而使得在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方面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过程.邓小平提出的"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总体性的社会变迁过程,既有时间尺度上的意义,又有价值尺度上的意义,既具有中国特色,又融入世界进程之中,其中,关键是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赵海峰 《传承》2010,(6):12-13
邓小平关于"现代化"的内涵是指在特定的国际关系格局下,经济上落后的国家通过技术革命、改革开放等方式,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而使得在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方面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过程。邓小平提出的"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总体性的社会变迁过程,既有时间尺度上的意义,又有价值尺度上的意义,既具有中国特色,又融入世界进程之中,其中,关键是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康镇麟 《求索》2012,(3):130-131,36
从人类的发展历程看,人化自然可以理解为截然不同的三种样态:"人格化"自然、"人力化"自然和"人道化"自然。这三种样态的发展轨迹体现了人类在认识自然、对待自然的态度方面的历史进步,这种进步深刻地反映了人类理性能力的不断拓展与道德境界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5.
娜琳 《前沿》2006,(3):108-110
宪法效力在我国一直以间接效力为主流学说,而宪法作为最高法不应只能通过普通法律实现它的价值,其适用范围还应包括国家机关的侵权行为,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基层自治组织等社会组织乃至公民个人的侵权行为,也即传统的私法领域。  相似文献   

16.
信息时代行政权力发展的六大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在信息时代到来之际行政权力的六大发展趋势,即权力结构的扁平化、权力分配的均等化、权力行使的共享化、权力运行的透明化、权力约束的法治化和权力价值的人本化。作者认为,把握这些新趋势,才能保证行政权力公正、廉洁、高效、和谐地运转,从而实现人们追求良好治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邓楚开  于世忠 《求索》2012,(9):87-89
刑法乃规定犯罪与刑罚之法律。良好的刑法,既是保障犯罪人权利的大宪章,也是保障一般国民权利的大宪章。宪法作为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大法,必然对刑法作原则性规范。宪法制约刑法,有刑法宪法化和宪法刑法化两种基本模式,我国实行宪法刑法化模式。我国宪法自1982年通过以来,30年的发展过程中几经修订,体现出市场导向、法治导向和人权导向等基本价值取向。当下,社会转型日趋激烈,时代法治精神不断强化,为此,直接关涉公民财产、人身自由甚至生命的刑法应遵照宪法并不断革新,以严格贯彻罪刑法定,提升刑法领域的人权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因需求或刺激引发的行为中,因理想、信念、信仰等高级需求诱发的行为是最为坚定、自觉、强劲和恒久的。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置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信仰之中,并使之情感化与审美化,这是"中特"理论大众化的普及与践行的基本起点和理想追求,也是其从理论形态转变为实践形态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9.
李金 《学习与实践》2006,(11):89-96
本文试图使用“去身份化”和“再身份化”的概念来把握中国社会在体制改革和市场化中分层秩序所发生的变化。原有身份格局的解体——去身份化并不意味着身份失去了社会意义,它同时也是再身份化的开始,即建立新的身份资源关联、提出新的权利诉求或设置新的社会限制并加以合法化的过程。这一双向的过程至少意味着身份性原则对市场化中利益格局的形成仍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鲍磊 《前沿》2010,(11):125-127
我们所生活的时代正在经历一种社会医学化现象,先前的非医学生活领域已逐渐被医学“殖民”了。包括制药公司、医药研发机构、疾病医疗部门在内的现代医学工业和大众传媒,成了医学化的积极推动者和受益者,民众也通过自我实现的预言促成了医学化。健康人担心得要命,成了现代医学最大的荒谬,也成为当代社会人的一种生存状态。除了要坚持适当的医学化,防止过度的医学化,要求人们自己冷静地面对生活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