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或“毕际卡”,其本意一说是“本地人”的意思,一说“毕兹卡”是古代“伏羲”、“鼻息”(古羌戎的一支)的转音。土家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别称,殷周时称为“巴人”、“彭人”,春秋战国时称为“板盾蛮”,秦汉时期称为“武陵蛮”,  相似文献   

2.
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的集大成者。没有领会南方谈话的精神 ,就不可能理解和掌握邓小平理论。南方谈话表明我党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 ,特别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认识 ,有了质的飞跃。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 ,南方谈话益发显示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灿烂光辉 ,在我党的历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体系的重要标志邓小平理论有一个逐渐形成、发展到走向成熟的阶段。科学理论的形成取决于实践和认识的发展。由于建设有中…  相似文献   

3.
土家语中“巴”音节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语言中经常有“巴”音节出现,有的专家把它作为土家族是巴人后裔的佐证之一。中央民族学院已故的潘光旦教授在《湘西北的“土家”与古代的巴人》一文中,认为古代巴人活动区域内有些地名、人名或族名是土家族自称“比兹”的对音或转音;一些巴音节的词汇仍保持在今日的土家语中。近年来有些专著也沿袭其说:“土家族地区还保留着不少有关  相似文献   

4.
从史学结合民族学看巴国与苗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者们对巴族与今天国内各族相比较,与那族有渊源关系,其说法迄今还不统一。童恩正同志说:“在古代巴国的境内,虽然民族的称呼很纷繁,但概括起来,只有两个系统,其中苴、賨、壤、夷和一部分巴人与现在壮傣语族有关;而蜑和一些巴人则为现在苗瑶族的先民集团之一”。彭秀枢说土家族就是巴族或巴人发展成的。童、彭等学者的研究仅以史  相似文献   

5.
作为邓小平理论归结性伟大成果的南方谈话 ,与作为江泽民同志理论创新标志性伟大成果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交相辉映的两大智慧结晶 ,是马克思主义创新史上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继承了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基本思想 ,又在这个谈话的基础上作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富勒是新自然法学派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论著《法律的道德性》使新自然法学思想得到巩固并足以与分析法学鼎立、抗衡。更重要的是,富勒前承哈特,后启德沃金,为二战后西方法律思想向何处发展起到了导向和引路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富勒是西方法律思想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7.
在历史上,土家族曾盛行过杀人祭祀的风俗。相传廪君死后魂魄化作白虎,因虎饮人血,于是后人杀人以祭廪君。这种风俗到清代还在部分地区存在着。距今150年前,鄂西南咸丰县活龙坪一位田氏族长的儿子犯了“白虎煞”,需要向白虎神还“人头愿”。由于巫师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身体政治思想史上,笛卡尔无疑是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他不但把肉体从灵魂中剥离出来,赋予身体以重要位置,而且认为激情与意志也是身体的产物。笛卡尔身体思想的产生与其身体病癢、天主教身份、所处时代和科技局限有密切关系。其身体政治观对现当代身体理论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三峡考古与巴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三峡考古在本世纪所取得的成果作了详细叙述,分析了三峡考古中的巴文 化因素,认为通过三峡的考古资料研究巴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提早了对巴文化在时间上的认识,即 至少在7000年前就有一支巴人在山峡地区活动;巴人有可能起源于三峡;巴人极有可能有文字存 在;巴文化与蜀文化、楚文化存在着广泛的交流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土家族族源研究综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40多年的土家族族源研究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分别列出了巴人说、氐羌说、土著先民说、濮人说、江西迁来说、乌蛮说、东夷说、蛮蜒说、人说、毕方兹方说、多元说的主要依据。在对各种学说作比较分析后,提出了土家族的两大源头是巴人和濮人的观点。文章还就土家族族源研究中应注意的源与流的问题、地缘问题、语言问题、考古资料运用问题、民族调查问题、多元文化的表象问题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1.
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生前毁誉参半。既有“中兴第一名臣”之美称,亦有“贼”之恶名。一生严于治军、治家、修性,实践了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被视为道德修养的楷模。1917年,曾国藩的同乡毛泽东在给友人信中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更是把曾国藩奉为终身学习楷模。  相似文献   

12.
穆光宗 《协商论坛》2011,(11):53-56
在20世纪中国人口思想史上,有一位铁骨铮铮卓然而立的人物,他就是明知寡不敌众,依然单枪匹马誓死坚持“新人口论”的马寅初先生。  相似文献   

13.
曾国藩在近代诗歌、散文史上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在道光、咸丰、同治三朝处于文坛盟主地位。就诗而论,陈衍在《石遗室诗话》里说:“有清二百馀载,以高位主持诗教者,在康熙曰王文简,在乾隆曰沈文悫,在道光、咸丰则祁文端,曾文正也。”论者以为近代宋诗运动,主要是在曾国藩的鼓吹、推动下发展起来的。晚清几个重要诗派,除以黄遵宪为代表的革新派以外,诸如以邓辅纶、王闿运为代表的汉魏六朝派,以  相似文献   

14.
<正> 继“妞妞”之父、深圳市市委副书记李意珍致歉之后,深圳市的权威部门也终于做出正式回应。在新近召开的深圳市委三届四次全会上,市委通报了《时差七小时》及相关问题的调查处理意见。(11月12日《深圳特区报》)时评家肖余恨先生说,“妞妞事件”无疑是2004年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新闻事件,“甚至可以说,在中国新闻史上,这一事件将具有划时代意义。”诚哉斯言!在“妞妞事件”中,我们的新闻传媒实现了三个突破:其一,突破了“打死老虎”的窠臼,事件有牵连的政府高官受到了追查;其二,突破了“本地媒体集体失语”的惯例,《南方都市报》重拳出击,率先暴露了“妞妞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个充斥着“知道分子“的时代.知道分子代言人、知道分子人物榜、知道分子年度词典、知道分子阅读时代……知道分子日益喧嚣.甚至有人大声发布&lt;知道分子宣言&gt;,有“我们从此可以自豪地说:我们不是知识分子,我们是知道分子“,有“我们可以大声地向世界宣告:未来必将是知道分子的天下“,云云.某地晚报还辟有“知道分子“专版,推广了知道分子的概念,“误杀还是谋杀“之类,是其标题.……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个充斥着“知道分子“的时代.知道分子代言人、知道分子人物榜、知道分子年度词典、知道分子阅读时代……知道分子日益喧嚣.甚至有人大声发布&lt;知道分子宣言&gt;,有“我们从此可以自豪地说:我们不是知识分子,我们是知道分子“,有“我们可以大声地向世界宣告:未来必将是知道分子的天下“,云云.某地晚报还辟有“知道分子“专版,推广了知道分子的概念,“误杀还是谋杀“之类,是其标题.……  相似文献   

17.
刘越峰 《求索》2007,(9):149-151
在中国经学发展史上,北宋时期出现了疑古惑经的思潮。学界普遍认为,在这股思潮中有所谓“疑经”和“疑传”之分。胡瑗是疑古惑经的重要代表人物,但他的《周易口义》中就有很多疑改经文之处,其实,他并不属于所谓的“疑传派”。可见,这种“疑经”与“经传”的两分法并不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说:“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沉重地打击了世族豪强的腐朽统治,为三国时期法家路线的推行开辟了道路。当时,开展统一战争,消灭封建割据势力,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曹操这个法家代表人物,就是适应了这个时代要求而登上历史舞台的。公元一八九年(汉灵帝中平六年),曹操在陈留己吾组建军队,开始掌握了独立的武装。他以顽强的斗志、十足的信心、充沛的精力,投入了这场统一战争。其间虽然有过暂时的挫折和失利,但总的说来,是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二十年间,“决机乘胜,气势盈溢”,曹操集团统一了长江以北的大半个中国。正像鲁迅所称赞的,“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相似文献   

19.
巴人图腾信仰——兼论土家族的族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人是中国古代的人体群落之一。约在父系氏族时期就生活在鄂西清江流域,后来又不断向四周迁徙和扩散。其活动中心为鄂西南、川东、湘西北和黔东北的衔接地带;散布得最广的时期是东汉到南北朝,东到今安徽的南部,北达渭河流域和河南黄河南岸,西至成都平原,南及黔北与云南边境。此外,山东、江苏、广东等省也有过他们的足迹。北宋之后,巴人经长期与其他人体群落融合,已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人们共同体——土家族;分散的巴人遂彼其他民族同化了。由于巴人分布广,又辗转迁徒。因此给巴人的生活习俗和信仰造成了极其复杂的情况,但也有一致的一面。本文力图从这些复杂的情形中,说明巴人信仰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我们读了《美学论丛》1980年第二期上发表的蔡仪同志的《论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思想》一文。在这篇文章中,蔡仪同志对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思想作了比较全面的评述。我们深受启发。 车尔尼雪夫斯基,是美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美学思想,在世界美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在我国现代美学界也有巨大影响。因此。对他的美学思想作正确的评述,不仅有历史意义,也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