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菁  李力 《当代广西》2006,(19):31-33
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同时商机无限。在我区,一些文化产业大户盘活“文化”内涵,依托传统民族工艺优势,做大做强民间文化产业,走“文化”致富道路。在2006中国一东盟文化产业论坛举办期间,记者采访了两位广西民间艺人的代表——广西闻名中外的壮族“绣球王”朱祖线和“三皮画”农民画家沈运香,他们的现身说法充分展现——  相似文献   

2.
苏星 《当代广西》2011,(18):16-20
广西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西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2001年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加快广西文化发展的决定以来,我区文化建设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文化产业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文化体制改革逐步深化,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乘着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东风,广西首家民营美术馆——邕江湾美术馆应运而生。作为一家民营美术馆。如何承担及发挥文化的公益功能?在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时,如何将文化与经济进行巧妙融合?在我区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形势下,如何发展壮大?……9月初,本刊记者以“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为契机,带着以上疑问,走进邕江湾美术馆——  相似文献   

3.
黄丽美 《当代广西》2011,(10):22-23
"绣呀绣,尼罗尼!五彩绣球传情谊,相逢何必曾相识。有缘何必前世修,山盟海誓两心知。祝福吉祥球作证,友谊常青树常绿。五彩人生五彩路,五彩绣球尼罗尼!"一首《五彩绣球》唱响了风情浓郁、和谐幸福的边陲小镇靖西旧州。  相似文献   

4.
“球王“马拉多纳有很高的知名度。一在他球艺出众,不亚于《水浒传》里那位把毬玩得粘在身上般的高俅“阿混“,且为阿根廷赢得过世界杯冠军的殊荣,二在他一不留神即爆出惊天“大新闻“,满世界炒得沸沸扬扬。这既是“球王“的幸运,也是现代传媒笼罩下的“球王“之不幸。足球当用脚来玩,对一个踢足球的运动员而言,脚下功夫如何,关乎他的一切,如球技、收入、名誉、地位等等,实为安身立命之本。马拉多纳一双粗壮灵活的脚,成就了一代“球王“的盖世功名。使人不解的是,“球王“不但脚上功夫了得,他的“手“上功夫竟也不凡。平常人只有两只手,而马拉多纳在两只手之外,还有第三只“手“、第四只“手“,令世人看得目瞪口呆——  相似文献   

5.
曹嘉懿 《现代领导》2011,(10):22-23
今年的教师节,记者在即将喜迎60华诞的高等学府——华东师大采访,接受采访的是华东师大党委书记童世骏教授。此次采访,缘自他在浙江大学东方论坛的演讲:从“中国问题”到“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6.
何雁 《今日海南》2008,(10):12-13
在接受本刊采访时,海南省统计局局长符国瑄告诉记者,海南的文化产业已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他认为,文化产业将成为21世纪海南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相似文献   

7.
十六大以来,我国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今后五年,我国在文化建设方面有哪些规划和目标,并将采取哪些措施来保证这些目标的实现?此次的“十一五”规划与上次的“十五”计划又有哪些不同?就此,本刊记者采访了文化部副部长赵维绥。  相似文献   

8.
《当代广西》2006,(13):49-49
时间:2006年6月10日地点:北京朝阳公园内容: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是中华56个民族共同的盛事,也是世界的盛会。为表达广西4900多万各族人民共同的期盼和祝福,2006北京·广西文化舟活动组委会于6月10日在北京举行“‘送福奥运’——广西人民祝福2008北京奥运会”主题活动。这次主题活动为了突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民族特色,精心挑选2008个绣球,邀请著名的体育运动员、北京市民、新闻记者和广西代表一道,共同制作一个奥运五环,赠送给北京市。红陶艺术家卢权智先生还为北京2008奥运会创作了一只“奥运和瓶”的珍贵红陶艺术品,在中国奥组委官…  相似文献   

9.
《当代广西》记者"走进广东珠三角,寻找创业家乡人"采访调研报道之三"这是一次独特的采访,也是一次收获巨大的采访——全程都是用"现炒现卖"的容县白话采访,采访对象全部是在广东珠三角创业的容县杨村镇一群大老爷儿们,一行6天,感觉是回到了容县采访,而不是身处商业高度发达竞争无比激烈的珠三角地区。"——摘自记者的采访日记  相似文献   

10.
前年9月,记者因省政协成立50周年采访过张老师,这是第2次采访他了,原因是本期杂志要做“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策划。由于接触前来采访的媒体多了,张老师显得轻车熟路:“你有什么感兴趣的就问我,我一边拿资料一边回答。”暑假里的“小长征”环顾一番张老师的家,还是如记者上次采访时那样堆满了各式各样的收藏品,只是在客厅一旁的书柜外挂起了两大块油布,上面贴满了毛主席的头像——这是他为9月7日即将在自己家里举办的“纪念毛泽东文献资料收藏展”作准备。而为了筹备这次收藏展,今年暑假他(图1)专门沿着江西—湖南张家界—河南—陕西西安…  相似文献   

11.
容小宁 《当代广西》2006,(19):26-27
广西文化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新亮点近几年来,广西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坚持改革创新,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整合文化产业资源,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培育了一批文化产业品牌,建设了一批文化产业项目,一些文化产业特色品牌和重点项目在我国处于领先地位。——文化产业增加值快速增长:广西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增加值2001年为3.28亿元,2005年为11.7亿元,年均增长率53.2%。——文化市场总量快速增加:广西文化系统文化市场经营户营业收入2001年为3.12亿元,2005年为12.83亿元,年均增长率105.75%。——文化产业门类快速形成:互联网上…  相似文献   

12.
美丽的漓江,源远流长;青春的广西,风华正茂。2006年的仲夏,在首都北京这座流光溢彩的城市里,“来自刘三姐家乡的文化报告”,以一种张扬而繁盛的姿势,以一种优美而热烈的形式,轰轰烈烈地演绎广西文化前所未有的光辉和精彩。“风情广西”——广西舞台艺术精品展、“魅力广西”——广西美术精品展、“美在广西”——旅游嘉年华、“激情广西”——广西文化名人在北京高校演讲、“开放广西”——中国-东盟博览会成果展、“送福奥运”——广西人民祝福2008北京奥运会,六大浓墨重彩的文化板块相继掀开神秘的面纱,在首都各界人士的面前,洋洋洒洒,铺…  相似文献   

13.
曲文上次接受记者采访是2005年7月。当时他刚工作1个月,抱怨自己为什么没有出生在一个大款或官员家庭。 在他看来,正是家庭背景不同.才导致他和一位同学在找工作上的冷暖不均。现在,他已经换了两份工作,也习惯把那份“不平”看作“正常的社会现象”,自称“早就习以为常”。  相似文献   

14.
她把小小绣球做到了极致。因为在绣球制作的创新及绣球文化传承方面的杰出贡献,她荣膺了“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的称号。  相似文献   

15.
一个5岁独自赴美与父母团聚的中国小男孩范紫光,17岁获“全美高中学生领袖奖”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不久前在北京举办的《奔跑的青春——全美中学生领袖范紫光》一书的签名售书活动中,记者采访了范紫光。  相似文献   

16.
采访孙东生,也易,也难。易在,每年的全国和黑龙江省“两会”期间,作为记者追逐的经济学界热点人物,他敢于直言,总是能够就当前的经济形势和任务提出独到的观点和思路,让记者们满载而归;难在,他是我们从事新闻工作多年来最难约见采访的一位。从2007年5月当选为民建黑龙江省委主委,再到2008年1月当选为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如今已经过去了两年半,每次见到他时,他总是匆忙地留下一句话:“我还没有做出什么成绩。”  相似文献   

17.
1991年初春,他领着一支名不见经传的乡镇建筑工程队来到北京。1999年金秋,他以两度勇夺代表中国建筑业最高荣誉的“鲁班奖”、先后荣膺“北京市十佳外来务工经商青年”和“中国优秀外来务工青年”称号的业绩,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记者的采访。2000年,他又当选为  相似文献   

18.
春寒料峭的三月,北京又迎来了政协、人 大两大盛会——十届政协一次会议和 十届人大一次会议。趁此机会,记者就如何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采访了与会的部分政协委员。 石四皓委员(全国台联顾问)作为一位老委员、老台胞,他对记者提出的这个话题感受很深。他说,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工程,需要海内外同胞的广泛参  相似文献   

19.
师小玲  蒋晓丽 《传承》2006,(10):29-33
对广西人来说,张云逸这个名字是再熟悉不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杰出军事家,曾任广西第一届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大将励精图治,为广西遍洒心血,广西的历史铭刻着他的功绩,广西人民也铭记着他的风范;而张云逸大将之子,原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副院长张光东少将,更有着浓浓的广西情结,来广西的次数多于回自己真正的故乡,他说父亲也是如此。7月26日,他随“情系长征路——开国元勋子女重走长征路”活动团来到湘江战役的主战场兴安时,记者采访了他及其夫人曹莉冬。少将豪迈的军人气概、高远的学养识见、忧国爱民的情怀深深地感染了我们,采访气氛因此异常愉快活跃,话题就围绕张老主政广西和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理想及风范展开。  相似文献   

20.
五月的北京,阳光明媚,鲜花绽放。5月17日上午10时“,2006北京·广西文化舟”组委会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大厅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2006北京·广西文化舟”将于6月9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李纪恒致发布词,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沈北海出席会议,自治区副主席吴恒主持新闻发布会。来自中央和首都北京以及境外的120多家新闻媒体的记者出席了会议。李纪恒代表组委会介绍了“2006北京·广西文化舟”活动的有关情况。他说,这次活动定位为“来自刘三姐家乡的文化报告”,挑选了一批体现广西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