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人间天籁     
正对音乐的认识我写过文章,在人们大谈音乐"形而上"理论时,我则以一个下里巴人写些"形而下"。我的主张很明确,就是音乐之于人,好听而且能抒发传递情感,那么它就是好音乐。好的音乐是交流与对话,旋律和节奏便是人们娓娓的倾诉。我宽泛地说音乐而不说歌曲,这里面也有原因,归其一,乃是听不清和记不住歌词。这方面的误区让我差不多就是一个歌盲。虽然我一直不愿承认,并努力锻炼自己的听力,可终于还是气馁,对歌词的排斥使我转而  相似文献   

2.
从记事时起,我就知道,我跟别的孩子不一样,孤儿院的生活,让我开始理解什么叫做"怜悯".就是在这样的目光和慈悲里,我走过了童年,也许,这本身就是一种缺陷.  相似文献   

3.
玮东 《新青年》2004,(3):32-33
“You are beautiful.nomatter what you say……I am beautiful……”“美人是你,无论你说什么……美人是我……”这是一首流行歌曲中的一句歌词,演唱者Christina Aguilere是一位在舞台上光彩夺目的明星,曾多次获得美国音乐最高大奖——格莱美(Grammy),我们曾在电影《红磨坊》中欣赏过她的演唱。虽然我不是她的歌迷,可  相似文献   

4.
这题目有点不伦不类。黄霑是当代歌词圣手,骆宾王是初唐四杰之一,八竿子打不着。不过二人有一共同特点,就是耿直率性、喜爆粗口。黄霑才华横溢、散淡不拘,被冠以"流行歌词宗匠",是香港流行文化的代表人物。他一生创作歌词2000余首,《上海滩》、《沧海一声笑》、《狮子山下》、《我的中国心》等等,至今脍炙人口,成为"经典中的经典"。其中《狮子山下》更成为香港市歌。  相似文献   

5.
木叶清香     
小妖 《新青年》2002,(12):12
无眠的夜里,我不愿意听歌。因为在那样寂静而又含着感伤的夜里,总会有一首歌或仅仅就一句歌词,轻易打破我那自以为很坚强的伪装。而一个人在异乡,无眠的日子又是那么的多,从高楼内望出去是一片片代表着温馨的灯火,那种奇特莫名的感受是经不起一句伤感的歌词的,我会情不自禁地让思绪飞扬千里,想起一些人、一些事、一些温馨而美好的画面,我会佩服并心疼着自己的脆弱和坚强。相对而言,我更愿意站在  相似文献   

6.
奔跑的蚂蚁     
《新青年》2006,(11):28
西方有一位诗人写过这样一句诗:"我想描述一束光,它来自我的内心".我很喜欢这句诗. 与我而言,这束诞生自内心的光有可能是我们体内一只奔跑的蚂蚁、一只飞翔的蝴蝶,甚至是一面为我们呐喊助威的锣鼓.  相似文献   

7.
绿色妒嫉     
最近,根据法国一家环境保护组织发布的生态环境报告的统计,每3周用洗衣机洗一次牛仔裤,用烘干机把牛仔裤烘干,然后再用电熨斗熨好,这样下来一年就要消耗240千瓦小时的能量,相当于在一小时之内同时点上4000个60瓦的电灯泡所消耗的能量.根据这份报告的统计,干洗牛仔裤更是"一场环境灾难". 我发现这事儿真的很有趣.我得提醒你一句,洗牛仔裤还要熨,就凭这一点,熨牛仔裤的人就让所有的人相形见绌了.如果你还把牛仔裤烘干的话,那你就是疯了,因为那只能让牛仔裤缩水,穿在身上往上提的时候更费劲儿.  相似文献   

8.
秀腿修长     
朱卡斯塔想让我早晨快点起床,于是她采用了自己一贯使用的行之有效方法,那就是把孩子们都扔到床上,和我躺在一起,就好像孩子们都是燃烧弹一样.这真是让人一想起来就十分恐怖的一幕,当然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很快结束了我那早上躺在床上读报纸的恶习.可是,今天早上这一招儿却失灵了.  相似文献   

9.
玮东 《新青年》2006,(1):38-39
M:你好! 写信就像播种,接到回信就是收获.我愿意这样想. 我想不起来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写信的,大概是上小学的时候,表姐去上海工作,来信问我们想要什么礼物,在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上海的产品就是世界名牌.什么样的礼物我忘记了,只记得我把"啰嗦"写成了"哆嗦",让大人们取笑了好一阵子.  相似文献   

10.
吃人嘴短     
我们的朋友戴维非常热爱烹饪.他常常会给我们打电话说:"到我这儿来吃饭吧!我这里有一条羊腿."那口气就好像是这条羊腿突然从天而降,碰巧落在了他的怀里似的.戴维说话速度非常快,我想这其中的原因就是为了能够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尽快回答类似"你今天晚上做什么饭"这样一类的问题.我丈夫埃德和我上次去戴维家吃饭时,他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这样的,请注意我真的不是在开玩笑.  相似文献   

11.
云上的阿里     
尽管在行政区划上,阿里地区和日喀则地区以马攸木拉为界山,翻过马攸木拉才算真正进入阿里,但实际上,西出拉孜,上了219国道,就已经是渐行渐浓的"阿里风味"了:不见了青稞地,树木和人烟越来越稀疏,公路在赤裸的大地上向着天际延伸,光线可以画画,云朵插上了翅膀,夜晚的星空就像月光下荡漾的水波……套用一句歌词,"这是一条神奇的天路",不光有梦幻般的风景,还有海市蜃楼,还有时空隧道.但凡晴朗的下午,前方的公路上就会冒出一片湛蓝的湖水,你进它退、你停它停,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两点左右出现,三四点钟消失,这就是传说中的"海市蜃楼",只可惜景象太单调了,始终不曾出现仙女团,或者哪怕是一条美人鱼.过了老仲巴,翻过一座小山包,公路里程赫然从1740公里飞越至1703公里,这当中的30多公里哪里去了,是被老怪吃了,是我闯进了时空隧道,还是公路局在耍魔术?  相似文献   

12.
刚来新加坡的时候,朋友告诉我,租房子最好不要找马来人或印度人做房东。他们的生活习惯与华人不同,先不说语言不通无法交流,单就他们烧菜发出的那股呛人的咖喱味儿,就会让你落荒而逃。有一天,房屋代理给我找了一家。他在电话里告诉我:"房东是夫妇俩,讲英语。"我问:"是新加坡人吗?"他说:"是。"之后又加了一句:"是白皮肤的那种。"我当时的反应是:这一定是新加坡籍的欧洲人,他们讲卫生,又文明礼貌,品位也高,和他们住在一起还能练习英语口语,多好的条件呀!于是就高兴地答应下来了。但是,第二天当我和代理一起去看房子见到房…  相似文献   

13.
客串艺术家熬夜又喝酒菲总统写歌出唱片 熬了几个夜晚,喝了不知多少烈酒,菲律宾总统埃斯特拉达终于完成了自己31年来一直没有完成的事——为他写的第一首乐曲填上歌词,并在乐队伴奏下公开演唱了自己的歌。这首新歌已被收入一张民歌专辑。 埃斯特拉达在为他举行的专辑发行礼上对数百名乐迷和商界人士说:“这是我第一次得到作词的灵感。但这首歌依然让我几个晚上没睡好,也喝了不少酒。”  相似文献   

14.
一、让印共成为农民的真正领导者迪·努·艾地(1961年7月16日在印共第二次全国农民代表大会闭幕会上的演说)在印尼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农民代表大会闭幕之前,请尤许我对会议所讨论过的一些问题讲几句强调性的话.我的闭幕词的题目是"让印尼共产党成为农民真正的领导者".可能有些同志会问:是否要把印尼共产党变为农民的政党?我的意思当然不是这个.印尼共产党从它开始成立的那一天起到现在以至到将来都是工人阶级的政  相似文献   

15.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是一句什么样的豪言壮语,我无法考证。可是,几千年来天下的男子汉大丈夫们都这样说,语言有所不同,大意如此,以显示自己的英雄气概,好像姓什么叫什么本身就是一种权威,凛然不可侵犯,只要  相似文献   

16.
指尖与键盘触碰,面前的屏幕上很快出现了这样一行字:歌声与大理。而此刻,我的心里是忐忑的。我知道,这并不是一个很严谨的提问。歌声与大理,并非是唯一的配搭。同样可以提问:你能想象没有歌声的蒙古草原,或者没有歌声的侗族村寨?又或者其他的地方。说起大理,风花雪月,上关花、下关风、苍山雪、洱海月,并没有提到歌声,但不知为什么,只要提起大理,在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这样一句。从两年前第一次到大理的时候就是这样。今年第二次走大  相似文献   

17.
五毛二     
我写第一篇小说时是在我上三年级的时候。那时候收音机里天天都在播放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听众如云。于是我模仿“说岳”的路子写了一篇800字的小说,大意是:金国攻打某城,大将某某浴血奋战,最后全军覆没。写作的过程中我曾经试图让自己感动,但无论如何总感觉不如《岳飞传》,达不到曲折动人,催人泪下的效果。后来就匆匆结尾了。不过让我颇得意的是自己在小说里用了“沙场”这个词,并在末了写了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相似文献   

18.
咏柳     
柳属杨柳科,遍布世界的柳约有三百多个品种。我国的柳树也有五十多种,以垂柳、河柳、旱柳、杞柳、黄花儿柳、长叶柳居多。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喜欢柳。许多诗人墨客以柳入诗,不知写下多少美妙动人的诗篇。最早《诗经》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之句。最著名的一首咏柳许当推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绦(tao:用丝线编成的细带,比喻柳条。这首诗妙在三、四句,一问一答,另出出心裁。在春风吹拂之下,柳树抽芽长叶,而诗人却想象联翩,比喻春风如剪刀,"裁"出万…  相似文献   

19.
旅行的意义     
"你看过了许多美景/你看过了许多美女/你迷失在地图上每一道短暂的光阴……"每次一听到陈绮贞的这首《旅行的意义》,我就忍不住想跟她互动一下,不是在演唱会上她每唱起这首歌歌迷都要戴上机车帽的那种互动,而是,随着歌声思考:旅行,到底意义何在? 从欧洲回来后,更经常地思考起这个问题,尤其在整理旅行相片的时候,想来想去,结论是:旅行让人打开记忆的储物盒,拂掉灰尘,然后惊喜地发现:咦?原来我还存有这样一件宝物?!  相似文献   

20.
李白     
赵方 《新青年》2006,(9):58
李白仿佛是生在我们身边的诗人,从幼时到上小学中学,一路都在背诵他的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诗作十佚其九,留存后世九百多首;而我们说到诗人几乎第一个划等号的就是李白,可我们能完整记得的又有几首呢.这就像自己的家人,天天见面,却常常是最不了解他的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