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秋蓉 《工会论坛》2006,12(4):102-102
声乐艺术是声音与情感的完美统一。声乐教师通过培养学生对声乐的积极情感,提高学生的心理自控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演唱激情等与情感相关的教学途径,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相似文献   

2.
在高师声乐教学中,教师精炼、准确的教学语言是声乐教学的关键,情感的表现是艺术的本质,学生良好的听觉训练则是声乐演唱水平提高的重要一环。抓住了这些重要因素,声乐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杨瑞 《工会论坛》2005,11(5):123-124
歌唱是在心理调控下的发声器官的生理运动。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以及个性特征等心理因素,在演唱和教学中常常发挥着重要作用,始终支配和影响着歌唱的全过程。因此,对声乐教学中心理调控功能的探讨,是声乐教学理论研究领域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歌唱心理对声乐演唱和教学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它主要由情绪(情感)、性格(个性)、意识三个方面共同构筑。歌唱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发声技巧的训练同等重要,声乐教师应遵循科学的心理方法展开声乐教学。  相似文献   

5.
“小组课”是对专业课“一对一”授课方式的一种辅助性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以演唱为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融为一体的主修专业课。目的是为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解决专业教学中共性问题,及个别授课课堂教学中不能解决或不易解决的有关问题,通过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与理论学习,挖掘学生艺术潜能,开发学生表演才华,培养具备高度综合艺术特点的民族声乐人才。  相似文献   

6.
曹芳芳 《工会论坛》2009,15(6):110-111
声乐钢琴伴奏在声乐教学及演出实践中是最常见的一种音乐表演形式,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的协调配合是正确诠释声乐作品的基础,本文从演奏者和演唱者应达到的要求,以及正谱伴奏和即兴伴奏在声乐钢琴伴奏中应如何体现这三方面来谈一下如何把声乐钢琴伴奏弹好。  相似文献   

7.
张先仁 《工会论坛》2011,(2):140-141
声乐学习者和声乐教学工作者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循序渐进"这一教学原则。本文以教学经验为基础从四个方面分析了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的必要性及其意义和具体措施:示范与模仿,启发与激发,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只有对这一原则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并且掌握运用娴熟以后,作为歌曲演唱和教学的有效处理手段,才会使这一科学的原则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8.
从“钱学森之问”的视角看“概论”课实践教学,可以发现“概论”课实践教学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1)对实践教学在“概论”课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2)教学环节形式单一,内容单调;(3)执行的随意性强,缺乏规范性管理。深化“概论”课实践教学改革,需要在“尊重的教育”理念下实施,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中国艺术歌曲,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艺术歌曲作家所写的独唱、合唱歌曲。这些歌曲都是中国声乐的精华,大部分是声乐教学中经常演唱的作品。  相似文献   

10.
实践教学环节在“概论”课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概论”课实践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突出学生的参与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概论”课的兴趣;能够激发学生情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和认识;着眼于学生的情绪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能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激发。“概论”课可以运用图片、图画、影视、动画、电脑课件以及学生自身的角色扮演等方式开展情景教学。  相似文献   

11.
“花儿为什么这么红”是一句歌词。红花美凤,人所共知。然在举国上下反腐倡廉的今天,有惯于移“花”接“木”者说是要“多栽花少栽刺,留下人情好办事”恕笔者直言:如此“花儿”并不红。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多媒体等一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技术的运用,传统声乐教学中单纯的“听觉艺术”,越来越与视觉感受结合在一起。在声乐教学中,学生除了耳朵接受音乐信息外,眼睛总是不可避免的要接触到千姿百态的的外部世界,视觉的感知与参与,可以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掌握。利用视觉感受,增强学生对声乐技巧的掌握。在声乐教学的实践中,学生往往对理论知识不感兴趣,例如初学声乐的学生,对音乐作品节奏的掌握就是一个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动脑筋、想办法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寓教于乐的形式,改变枯燥的讲授方式,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每种节奏…  相似文献   

13.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积极探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大思政”的视角出发,明确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形式;创新了实践教学的考核体系;完善了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从而构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4.
从声乐教学中表演艺术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声乐表演艺术的“声”和“情”,并就两者的结合进行了重点的分析。最后,讲讲了要想提高声乐教学中的表演艺术,声乐教师必须注意的问题:自身素质和水平的提高,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情绪变化。最后得出:在以后的教学中处理好声、情、表演技巧之间的矛盾,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声乐教学表演艺术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5.
贾鹏 《工会论坛》2009,15(1):156-157
本文通过对舒伯特的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中的“人物、场景和情节”的分析,使歌唱者和欣赏者能够更加真切具体地体会到作品中所蕴涵的浪漫抒情气息,也为更好地演唱和欣赏这部作品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当前,高校应克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着力构建“三三制”实践教学体系——“三足鼎立”的教学体系、“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三管齐下”的保证体系,以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面临三方面的挑战,一是集体本位与学生主体的张力,二是社会的功利性与道德的非功利性的张力,三是理想与现实的张力.“基础”课的教学艺术体现为生活中“真”与“善”的感性呈现,既要挖掘真与善的内容,又要用感性的形式呈现出来.感性的形式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语言艺术,二是影视资料,三是非语言因素,四是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18.
“两课”教学过程中,情感参与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从情感参与的巨大作用入手,论述了情感参与的作用及发挥情感参与作用的原则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生命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概念。其中,“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重要理念的基石,“自然”概念的流变映射出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凸显与“大地伦理学”的出现,以人类为唯一成员的传统“共同体”范畴需要接纳“自然”这个新成员,“自然”复归“共同体”之中,并经由马克思的“实践”达成了与人的有机联结。以“实践”为中介,人与自然不仅表现为共时性的人与自然生物的有机联系,更昭示着历时性的时代与文明的变迁。“生命共同体”重要理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自然观的社会历史性特征,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哲学思想的中国化和时代化创新。  相似文献   

20.
汶川抗震救灾是“以人为本,生命至上’执政理念的生动实践。“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理念,体现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快速反应和紧急部署中,体现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强有力指挥中,体现在党和国家领导人深入灾区和对灾区人民的亲切关怀中。“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价值观念的彰显,“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精神的大力弘扬,赢得了世界大家庭的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