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5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从1958年到1978年这二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第104页)最近他又指出,社会主义一定要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邓小平同志这番话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即衡量社会主义不仅要有生产关系的标准,还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一个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指出,全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1]。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具有鲜明的制度优越性。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制度能够使生产力发展得更快,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能够消除种种贪婪、腐败和不公平现象;能够做到集中统一,保证重点,保持高效;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因此,研究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思想,对于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增强制度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十五大报告指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这个论断,体现了我们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体现党和政府历来工作的根本目标。邓小平同志指出:党的“正确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到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我们无论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还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无论是搞好经济工作,还是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使人民逐步过上富裕、舒适、充实的生活。离开了改善人民生活这一根本目的,我们的…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利益理论,形成更为系统、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利益观。其主要思想是:强调和重申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大力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的物质需要;始终倡导经济利益优先、人民利益至上和集体利益为重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强调坚持正确的个人利益导向,坚持正确的致富导向和精神文化生产要把社会利益放在第一位。邓小平的利益观,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改革是第二次革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强国之路,这已经成为所有中国人的共识。我国社会主义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在这样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更高的速度发展生产力,极大地丰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就显得尤为迫切。而我国进行的改革开放,使国家更加繁荣强大,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更加丰富,这就说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的未来希望之路,成功之路。下面就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的由来与发展作一些…  相似文献   

6.
另一手怎样硬起来──柳州市文化建设考察启示录邓小平同志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建设物质文明;与此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就是邓小平同志两个文...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重要谈话中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了精辟的阐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又说:“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社会主义本质中,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统一的,发展生产力是压倒一切的根本任务,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把社会主义建立在坚实的物质基础上,才能最终消除各种弊端,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富裕是最…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将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得失与否归结为: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提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正是按照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思想,带领着全国人民按照邓小平同志的分三步走的社会主义发展战略进行着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否有…  相似文献   

9.
实践“三个代表”,最根本的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通过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使人民群众不仅过上比较富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过上比较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弘扬先进文化,繁荣文化事业,应正确认识和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邓小平的民生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邓小平的民生思想包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生产力以奠定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反对平均主义和防止两极分化,从分配环节确保人民物质利益的实现;保持国家稳定.促进世界和平,为改善民生创造良好环境.新时期邓小平的民生思想围绕着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理论问题而展开,辩证观察和处理人民生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系;着力点在于解决温饱问题,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舒红跃 《理论月刊》2001,3(2):40-41
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吸收利用资本主义的优秀成果,不仅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西方现代化的生产设备,而且要学习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文化伦理观念。在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的论断中,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服务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一目的的手段,人的标准比生产力标准更高、更重要。  相似文献   

12.
工人阶级在建立生产资料的礼会主义公有制后,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293页)这是由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乍产之间的矛盾决定的。解决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必须连续不断地进行再生产。随着物质资料再生产的不断发展,劳动者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不仅从本质上描述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而且从公共关系的角度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追寻世界和平、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人民利益至上、走共同富裕之路是邓小平社会主义公共关系思想的集中体现。邓小平社会主义公共关系思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启示是:世界和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外部条件;发展生产力奠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人民利益至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共同富裕是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4.
今年3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强调指出:“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是一个关键时期。我们要认清形势,把握机遇,真抓实干,讲求效益,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力争几年上一个台阶。”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力争几年上一个台阶,是邓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提出:“我们一定要根据现在的有利条件加速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好一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好一些。”(《邓小平文选》第123页。以下简称《文选》1980年1月,他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一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深刻地指出: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为什么党和国家各项工作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呢?从根本上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党的工作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从根本上抵御和粉碎国际敌对势力的武装进攻与和平演变图谋,不断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执政党的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巩固与发展,必须依赖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日益增强,归根到底依赖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在社会主义国家只有执政党的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起强  相似文献   

16.
生产力的观点、文化的观点、人民群众的观点,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生产力、文化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人类社会的主要关系。生产力、文化和人民群众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主要矛盾。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给我们全面展示的生产力、文化和人民群众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和内在统一,源于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又发展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与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7.
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县市一级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大力发展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和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从而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 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加快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最终体现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所说的社会主义本质,是指社会主义的目的、任务。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主要有两项,一项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一项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在社会主义的这两项任务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最根本的。因为只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才能为人民的生活改善并最终达到生活富裕创造物质条件,同时也才能使消灭剥削,消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对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新发展,二者是完全一致的."始终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社会主义本质;"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对"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理论的丰富;而"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则是对邓小平同志关于文化建设一系列重要论述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刊资料     
小康概念 1979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这是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一个简单通俗的描述。 1984年,邓小平同志说:“所谓小康,从国民生产总值来说,就是年人均达到八百美元。” 1991年,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对小康的内涵作了如下描述:“我们所说的小康生活,是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人民生活的提高,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童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