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吕耀东 《党建》2013,(10):60-62
频繁右倾举动,折射出实质谋求政治军事大国已成为日本政坛保守势力的战略共识。 日美同盟是日本安全战略的主要支柱,因而日本要强化日美同盟,并为最终摆脱美国的控制创造条件。 要积极发展对付日本威胁的实质性力量,让日本充分认识到他们的任何冒险行动将会付出高昂的代价。  相似文献   

2.
杨保筠 《新视野》2012,(3):115-120
中国、美国和日本三大国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而奥巴马总统宣布将把美国战略重点东移至亚太地区的决定,以及日本对此的积极呼应,使中美日三国关系更加复杂。中美、中日之间的战略互疑以及日本难以接受中国的迅速崛起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是,作为大国,三国又必须构建彼此之间和平、稳定的关系架构,这不仅有利于维护三国间的正常关系,而且有助于亚太及世界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牧仁 《理论研究》2012,(6):42-46
后冷战时代东亚的国际政治格局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伴随着中国的“崛起”,东亚地区的制衡力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美国为主导,以关日同盟为基础的东亚“霸权稳定”格局正在向中关日“三足鼎立”的方向演进。美国“重返亚洲”后,进一步强化了美日同盟关系,大国之间的权力角逐产生了新的利益矛盾。中美日之间的大国关系决定着东亚的未来。  相似文献   

4.
黄凤志  武星 《唯实》2015,(1):91-94
东北亚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依托地区,东北亚海域是中国崛起走向世界的战略通道,也是中国与美日等国交往的地缘政治互动的前沿空间,中美日地缘政治空间的折冲汇聚在此。而冷战遗留未决问题、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走向前景问题、中日战略抗衡问题凝聚了具有"火药桶"意蕴的"朝核问题"、"钓鱼岛问题",使得2014年东北亚政治与安全形势仍将运行在安全困境"无解"的时空。一、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与东北亚地缘政治困境  相似文献   

5.
李海波 《世纪桥》2010,(21):67-69
冷战结束后,在国际、国内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日本逐渐形成了"普通国家化"战略。日本"普通国家化"战略的核心,就是强调要把日本的不够"普通"之处——"不能发挥对外军事作用"的限制加以改变。面对日本的"普通国家化"趋势,中国应努力使"普通国家化"的日本对自身的国家利益的影响降到最低。中国应充分利用中日关系回暖的机遇和美日关系的矛盾,利用美国在美日同盟中对日本的控制和影响力,使日本实现政治大国的愿望延滞,从而保持在国际政治中对日本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日前,日本自由撰稿人高桥在《亚洲时报》发表的题为《日本将成为远东的英国》的文章,引起了各方关注。文中写道,英国是美国在欧洲的最亲密盟友,而日本是美国在亚洲的最亲密盟友,近期美日军事合作明显升温,这标志着美国正在把日本变成“远东的英国”。那么,美日关系能否成为美英那样的关系?日本能否成为“亚洲的英国”?  相似文献   

7.
美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不同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统生  陶然 《求实》2004,(11):78-80
美日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的不同是导致 2 0世纪 90年代两国经济发展呈现不同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分析美日两国高新技术产业在研究开发政策、风险投资政策、中小企业政策、专利政策、公共采购政策等方面的不同 ,有利于我们从中总结经验 ,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2010年以来,美日对华政策都进行了明显的调整。美国一改奥巴马上任初期的对华合作姿态,转而采取合作与施压并举的双重举措;日本则从鸠山由纪夫在任时强调的"对等对华关系"转向防范为主接触为辅的强硬对华路线,同时两国还相互协调配合默契,联合一致对华的态势愈发明显。美日政策转变有其深刻的现实背景,也给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增添了更多的变数,值得中国深思。美日联合对华咄咄逼人2011年6月21日,美日两国政府公布了共同战略目标,其中强调了几点重要内容:一是"将敦促某些国家  相似文献   

9.
<正>日本首相安倍在刚刚过去的五一长假中,远涉重洋到美国访问8天,不仅与奥巴马单独畅游了林肯纪念堂并发表联合宣言,还作为战后以来在美国参众两院举行联席演讲的第一位日本首相而受到格外关注。美国以"高大上"的规格接待安倍,给足了日本面子,两国的官方报道也对首脑峰会的收获大加褒扬。但随着安倍的离去,所有关注美日关系的人士都在深思,美日关系是否真如其官方言论所称"坚如磐石"?  相似文献   

10.
由于战后日本政府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与台湾保持"外交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日两国无法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为了打开中日关系的僵局,中国政府提出了"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方针,通过与日本爱好和平的民间人士交往的"民间外交"促进两国外交关系正常化.  相似文献   

11.
王升 《新视野》2005,(3):77-78
欧洲发展模式是当今西方世界的三大经济模式之一,自二战后形成以来曾对欧洲尤其是西欧的经济、社会、文化乃至人民的生活方式均产生了重大影响,发挥巨大作用。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就是:保护竞争,强调国家适当干预,重视职工参与和劳资协调,重视公平,突出共识,致力于社会稳定。但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该模式由于形势的变化出现了许多困难,如经济增长低迷、国际竞争力下降、制度僵化与结构弊端日显、社会福利开支巨大、劳动力成本高昂、失业增加。对此,西欧大多数国家启动了以革新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提高竞争力为目标的体制改革,因改革的阻力较大,改革成效也未达到预期。估计欧洲模式仍会在保持原有特色和优势的前提下进一步调整,且有更多借鉴美国等模式优点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以政治统帅贸易,急于求成,是建国以来中日贸易领域的主要"左"倾思想.它集中体现在商品分类、互设常驻商务代表机构、长崎国旗事件、广交会、特惠关税等一系列事件中.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专论抗战时期延安史学成果的传播机制.延安史学界顺应局势需要,秉持学术的严肃态度,以非常有限的报纸期刊作为传播载体,在关于中国史学的发展方向、有关古代社会性质和分期、有关历史人物评价等问题的争鸣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对当时的学术交流和学术走向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这是我们的事业取得胜利和成功的秘密之所在,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也是20多年历史巨变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5.
早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就清醒地认识到翻译具有启迪思想、沟通文化的作用。他的翻译作品为传播被压迫民族的反抗之声、启迪国人思想作出了很大贡献。鲁迅这一阶段的翻译以间接翻译为主。这种根据中介本进行翻译的移译经历为其日后翻译路径观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6.
每当我的记忆之帆飘到遥远的海外时,往往就在一衣带水的东瀛那里抛了锚,从追忆而陷入沉思。随邓小平副总理访日,出席“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互换批准书仪式的往事一幕幕掠过脑际,美好的回忆常常使我高兴异常,思绪翩翩。继承周总理的遗愿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原是周恩来总理的  相似文献   

17.
让更多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腾 《学习论坛》2009,25(11):64-67
我国现阶段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迅速,但仍存在数量不足、增速不稳、来源不多和差距较大等问题,其根源在于现实中仍存在源泉障碍、思想障碍、制度障碍和基础障碍。为此,就必须发展经济、加强教育、完善法律、改革制度,筑牢基础,创造条件,让更多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18.
韩强 《理论学刊》2005,(12):72-75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是不断提高广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现实选择是从制度建设出发,提高干部管理制度的系统性,因为系统性既是目前干部管理制度建设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也是实现干部管理制度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前提。目前的干部制度建设与系统性目标尚有很大差距,亟需我们从创新制度入手,从全面实施干部任期制着手推进干部管理制度系统化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强调了遵循规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问题。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同样必须深刻把握其规律性。这种深刻把握,就是要把握党的建设一般规律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体现,就是要把握矛盾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规律,这是对反腐倡廉建设的一种更高要求。把握反腐倡廉建设规律,就要强化遵循规律的意识,提高把握规律的能力,健全遵循规律的制度,探索运用规律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周恩来、张学良等人做出了巨大贡献,世人皆知;但潘汉年作为中共方面的重要谈判代表,他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做出的重大贡献,则鲜为人知.实际上,是他第一个受命同国民党代表谈判合作;他的陕北之行直接推动了中共对蒋介石方针的转变,为两党合作创造了条件;西安事变发生后,他又代表中共同南京国民党上层直接交涉,有力地配合了周恩来在西安的和平斡旋;他还受中共中央委派,在上海等地广泛联络各界知名人士,为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