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火焰 《前线》2014,(4):122-122
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顾炎武学问渊博,被后世称为“清朝开国儒师”、“清学开山始祖”。顾炎武有如此成就,与他从小勤奋好学、热爱读书是分不开的。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由此,可以看出他对读书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涤生 《党史纵横》2005,(9):31-36
“文革”中,依照毛泽东搞“文化大革命”的思路,中国的大中专学校经历了从停课到复课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反映了毛泽东怀着良好愿望,决心搞好“教育革命”的许多想法,也表明失控的“文化大革命”使毛泽东的想法不能实现,甚至走向反面。毛泽东早就对过去旧的教育制度不满意,他有一个“教育革命”的思路毛泽东在他青年时代接受旧教育时,就对旧的教育制度十分不满。他曾用干脆不进学校读书而是自己每天到长沙定王台去自学的办法进行反叛。后来,在父亲停止供他学费的威胁下,他才又进入学校去读书。但毛泽东对旧教育制度的不满始终存在。新中国…  相似文献   

3.
话说藏书     
快乐大叔 《党课》2013,(15):94-96
公元554年11月,南梁国都江陵城破,梁元帝萧绎做的头一件事不是从暗道逃走,也不是仗剑与敌一搏,而是急急火火跑到藏书楼上,一把火烧掉了自己苦心收集来的藏书14万卷。据说萧绎一边烧一边痛哭,并欲与他的藏书一同化为灰烬,幸被左右拦住。有人曾把萧绎比作古代第一书痴。《资治通鉴》就记载:“世祖性好书,常令左右读书,昼夜不绝。虽熟睡,卷犹不释;或差误及欺之,帝辄惊寤。”南梁承圣三年,西魏围江陵,萧绎晚上巡城时,“犹口占为诗,群臣亦有和者”……睡着觉还让人给他读书,读错了他还知道,敌国大军攻城间隙,他还于城头吟诗作赋,  相似文献   

4.
他是南宋爱国名将岳飞的后裔,按岳氏家谱排列,是岳飞第36代孙。他叫岳先广。 “精忠报国”是祖训,岳家后代多忠良。岳先广虽然是个普通工人,然而,“位卑未敢忘忧国”,在平凡的岗位上,他十几年如一日,默默地奉献着。他连续三年被评为公司先进生产者,连续五年被评为公司优秀党员。1990年“七·一”他荣获了沈阳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相似文献   

5.
我国明代著名民族英雄于谦(1398-1457),小时候在吴山三茅观读书期间,曾写下一首题为《石灰吟》的小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小诗虽仅寥寥四句,但却咏物言志,正是于谦一生的真实写照。可谓人如其诗,诗如其人。于谦进入仕途后,果然不违初衷,不仅居官清正廉洁,而且刚正不阿,从不趋炎附势,巴结权贵,以图荣华富贵。在他任职河南、山西巡抚期间,朝庭正值宦官王振专权。当时,王振被公侯勋戚呼为“翁父”,连皇帝明英宗也称王振为“先生”,可见王振当时的权势有多么显赫!于谦进京奏事,有人劝他,即使不…  相似文献   

6.
南宋伟大爱国诗人陆游曾两次到明州并留下不少诗篇,记录了当时明州的繁华景象和他与明州友人的深厚友谊.陆游第一次来明州是在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的春夏之交,那年他37岁,因为主张收复失地.被罢官还乡.这时,比他年长的诗人、曾任礼那侍郎的曾几(字吉甫)也受排斥而闲居在山阴、两人旨趣相投,陆游“无三日不进见”曾几、于是就结伴来游东南名刹——天童寺和育王寺,《陆放翁全集》中有《和曾  相似文献   

7.
赵畅 《前线》2013,(4):88-88
著名表演艺术家于是之走了,但他留给人们诸多宝贵遗产。比如,他的酷爱读书。于是之出身贫寒,幼年辍学,可他后来竞成为一名受广大观众尊敬热爱的演员,还完成了从演员到学者的转变。靠的是什么?读书!于是之说过:“演员必须是一个刻苦读书并从中得到读书之乐的人。”他一生尊重那些有书生气的“学者化”的同行们。他知道,不读书,仅靠初中文化水平,怎么给自己所表演的人物“提供很好的营养”?不能深刻地理解、塑造人物,又怎能打动每一个观众。  相似文献   

8.
有位出名的小学校长,为了把学校办好,每天“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既然声名大噪,少不得被外面拉去开会、演讲、访问、赴宴,几乎没有时间和家人相处。有一天他忽然感慨之至,对我说:“我觉得我已经不识字了。”所以我曾说我们用“残生”读书写作。古人也说“三余”读  相似文献   

9.
吾心禹 《党史纵横》2002,(11):25-27
毛泽东的成长离不开读书,毛泽东的革命离不开读书,革命成功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后,毛泽东在治国上同样离不开读书。毛泽东轰轰烈烈的一生,与读书紧密相联。虽然他曾反对过本本,那是因为王明他们搬的书本词句不和中国国情,他们的读书没有与中国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当中国共产党有自己的理论指导———毛泽东思想以后,他便习惯于用书本来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来提供工作方法,来指导社会运动,来处理微妙曲折的“路线”分歧。读书已合乎逻辑地演变成了毛泽东特殊的政治领导风格和独特的领导方法、治国方法。需要解决什么现实问题或…  相似文献   

10.
东方愚 《廉政瞭望》2013,(18):54-55
8月7日,曾被称为“中国民营航空第一人”、“湖北首富”的兰世立出狱。3年前,他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服刑期间,他咆哮“不能把民企当成猪一样养肥了就杀掉”,甚至从狱中传出一封“绝笔信”。  相似文献   

11.
王树增 《党建文汇》2009,(11):49-49
他高二退学。摆摊晃到了30岁,他当上了新东方教GRE的老师,被德国媒体评为“中国最好的英文老师”。他办了个网站,没赚到钱,但他和他的牛博网从未在重大公共事件中缺席。他也曾被现实深深地挫伤。但他依旧执著、真诚地要活出自己。他说,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成了广大青年的座右铭。他就是老罗英语培训学校校长罗永浩——  相似文献   

12.
朱德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学习知识和尊重知识的重要性。他常说:“一个革命者如果不好好学习,就不能获得必要的知识去为人民服务。而不能很好地为人民服务,还算个什么革命者呢。”朱德的夫人康克清回忆说:“他喜欢运动,但是也喜欢读书。他仔细订出读书计划,熟读政治、经济的书籍。”对于学识丰富、某些方面颇有造诣的人士,  相似文献   

13.
扛鼎与拔山     
在我国历史上,有个楚霸王项羽。据说他力大无比,一人能打得起一个鼎;他曾打过七十余次仗,从来没有人能胜过他。后来,他被刘邦的军队围困在垓下,还单枪匹马杀了百人,冲出了重围。他虽然这样勇敢善战,武艺超群,但是他不会团结人,不会使用人。在他手下,人才不少,却什么作用也都不能发挥。如有一个很有才能的陈平,曾提出过一些好点子,然而楚霸王置若罔闻,当成“耳边风”,气得陈平跑到刘邦那里去  相似文献   

14.
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瞿秋白被解除了中央领导职务,他非但没有懊丧,诚如他在《多余的话》中所说,反而庆幸自己“从此脱离了政治舞台”而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我所愿意干的俄国文学的研究”。他也因此而与鲁迅相识相知,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知己的同志。上海的3年时光,虽然在白色恐怖的肃杀气氛中生活,可是,瞿秋白的心情是愉悦的,他终于又能“回过去再生活一遍”,读书、写作,重新感觉这“最惬意的事”。可是,当他就要离开上海,离开鲁迅,一种怅惘、寂寞的心情便油然而生了。我们是这样亲密的人,没有见面的时候就这样亲密的人。瞿秋白被王明一伙排挤出中央,他不怨天尤人,而是利用自己对于文学艺术的特有悟性,开始阅读和写作。“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瞿秋白在从事文学  相似文献   

15.
土皇帝     
梅桑榆 《唯实》2002,(12):79-79
皇帝这种珍稀动物在中国已绝种近百年 ,然而有个芝麻绿豆大的官职 ,便占“土”称“帝”的人 ,而今却多如驴毛。这些称霸一方的人被百姓称之为“土皇帝”。土皇帝虽然官职大小不等 ,级别高低不一 ,但却皮毛有异而骨子里相同 ,那就是在他治下的土地上 ,处处模拟皇帝 ,寻找当皇帝的威风、当皇帝的快乐、当皇帝的感觉 ,过一把皇帝瘾。皇帝金口玉言 ,土皇帝也说一不二 ,谁若敢于披他的逆鳞 ,开口说一个“不”字 ,绝无好下场。皇帝可以任意处置他的臣民 ,他也可以想治谁就治谁。虽不能像皇帝那样“君叫臣死 ,臣不得不死” ,但大点的家伙可以命令公…  相似文献   

16.
《党史纵览》2002,(5):47
毛泽东曾经是个出色的守门员。据复旦大学老教授陈子展回忆,他当年在长沙县立师范读书时,是校足球队队员。该校与湖南一师的足球队经常比赛。他回忆道:“一师”队守门员毛润之表现不错,守门时,头脑冷静,反应灵敏,沉着勇敢。他在那边守门,陈子展在这边当前锋,陈子展的射门总是被毛润之“没  相似文献   

17.
已过不惑之年的梁雨润来到夏县任县委常委、纪委书记虽然只有短短几个月,但他一心为民、勇于办案的事迹却在广大群众中广为传播,人们亲切地称他是“铁纪检”。“官可以不做,但老百姓的事不能不管”1998年6月18日,也就是夏县党代会召开的前一天,梁雨润收到一封...  相似文献   

18.
朱镕基严于律己,举世皆知。他自定的不题词、不受礼、不吃请、不剪彩、不批条子的“五不”,曾传为佳话。但这位作风严谨的共和国总理,还是4次破了“不题词”的戒律。 第一次:为日本友人题写“清正廉明” 1989年8月,朱镕基在担任上海市市长时,经日本友人一再要求,为上海和大坂结成友好城市15周年举办的书法交流题写了“清正廉明”,但同  相似文献   

19.
曾国华的一生,既坎坷又充满传奇色彩。他在国民党军内服过役,被中国工农红军收编后,在革命队伍里战斗、成长,战功赫赫,威名远播。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了人民空军的一位副司令员。在“文化大革命”中,被中央军委定为犯有“严重的政治错误”。虽然这过去了许多年,但作为一位曾经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贡献的老将军,他的一生值得我们去了解。  相似文献   

20.
宋阜森 《理论学刊》2004,4(1):102-104
赵树理的创作虽然带有明显的政治功利性,但由于他最终坚持了艺术源于生活的创作原则,并不一味地“赶任务”,因而他一直在某种夹缝中苦苦探寻,创作出大量的不媚世俗的“问题小说”和个性鲜明的“中间人物”。正因如此,他的创作虽曾被誉为“赵树理方向”而红极一时,但他本人还是未能逃脱“文艺黑线人物”的命运以致被迫害致死。赵树理的悲剧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