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史为鉴,跳出“腐败周期率”陈永庆(一)自从阶级社会产生以来,腐败就象毒瘤一样紧附于政治机体之上,产生着极大的负效应,严重地阻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翻开中国历史,上自夏商下至明清,每次王朝的迭复更替,几乎无不看到腐败的魔影,民国以降,腐败尤甚,从而使开...  相似文献   

2.
<正>腐败的实质在于公权力的不正当使用以谋取私利,表面上看来是权力侧的问题,以致长期以来反腐败的理论聚焦于以权力为直接目标的制约和监督机制,但往往因“内部人陷阱”导致控权失灵,因为实际上腐败发生的根本在于运用权力的“人”。显然破解对策就是要以“人”为核心,建立“人”“权”并重的“正人治权”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通过“正人”来实现“治权”。以“人”为反腐败的出发点,是因为“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最根本要素,在决定“人”现实行为的种种因素中内因才是决定性的。长期以来的反腐败实践中聚焦于“权”而忽视了“人”,使得围绕“权力”设计诸多精良的控权措施并没有发挥预期的效果,利益冲突无法根本消除。欧美国家的实践也说明了防范利益冲突的重点实际上并不是“权力”而是“人”,加拿大、美国、英国等国家都将管理利益冲突的制度制定为法律,强化利益冲突行为的惩戒机制、形成防止利益冲突的组织保障机制,他们防范利益冲突的重点实际上并不是权力运行中的“风险点”,而是官员的财产、经济行为等个人利益。  相似文献   

3.
地方对反腐败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 在“反腐败在当前工作中应该所处的位置”方面 ,1/3的人认为应该是首要任务 ,超过 1/5的人认为应该是第二号任务 ,没有人认为是不重要任务 ;而对于“反腐败在当地工作中的实际位置” ,只有 10 %的人认为是放在了首要位置 ,10 %的人认为是放在了第二号位置 ,还有 10 %的人认为是放在了不重要的位置。这表明 ,政府官员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性。最易于产生腐败的领域是垄断行业 地方干部认为腐败最严重的领域是垄断行业和海关。如果将腐败的严重程度按 5(最严重 )到 0 (最不严重 )排序 ,地方干部…  相似文献   

4.
王丹 《行政论坛》2003,(6):88-89
把腐败理解为特权者利用公共权力谋私利的行为显然是把腐败的主体(腐败者)狭隘化,在我国现阶段不仅存在着许多“官场腐败”,还有大量的“大众腐败、平民腐败”,“大众腐败、平民腐败”的蔓延和恶化使腐败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腐败行为,而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思维定势、大众心理,即腐败文化。本文接着论述了腐败文化的巨大危害,并提出了反对腐败文化的主要措施,从而为我国的反腐败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当前,反腐败既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两手抓”的重要内容,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议论纷纷的热点问题 本文仅就这一问题略述个人浅见。 一、正确认识腐败现象 (一) 权力腐败是腐败问题的核心和反腐败的关键 腐败的概念,当有广义和狭义之界分。广义的腐败,是指某一团体、个人或事物向腐  相似文献   

6.
1993年5月6日,一个新的国际组织——“腐败与反腐败国际”在柏林成立。该组织的成立大会指出:腐败问题严重地存在于亚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的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和非民主国家。大会认为:“在大规模商业活动中涉及到政府官员的贪污行为正在破坏着千百万人的生活,使数十个国家政局不稳。腐败作风是当今贫穷的重要原因,是遏制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这绝非危言耸听。腐败,已成为蔓延全球的“政治瘟疫”。为了社会的纯洁,为了国家的稳定,从1993年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刮起了一场反腐风暴。反腐败,成为人类的世纪之战! 腐败是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民都不能容忍的罪恶。1993年  相似文献   

7.
反腐败必须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腐败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其艰巨性同腐败产生的社会文化基础直接相关。当前,我国反腐败斗争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难题在于,反腐倡廉的社会文化资源相当短缺。因此,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将反腐败引伸到反腐败文化的高度,是反腐败斗争的一个重大的基础性课题。警惕“腐败文化”蔓延如果腐败呈现出普遍化、流行化、社会化的趋势,除了体制层面的原因外,还因为它获得了一种文化上更有力、更稳定的支持。这就意味着,腐败也容易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和生活方式,渗透到一些人的日常行为之中。当前,我国的集团性腐败、体制内腐败以及人们的羡腐心理等等,都是“…  相似文献   

8.
杨恒达  刘颖 《理论视野》2008,(11):55-57
一、关于为官准则中国历史上的腐败和反腐败斗争十分复杂,统治阶级倡导廉政,也往往出于很复杂的政治目的。不过,为了使政权具有稳固的基础,统治者都需要一批忠实于他的臣子与稳定的民心。儒家的为官、为政、为人的思想,历来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2005年10月27日10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批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决定”。这为国际合作反腐败奠定了法律基础,也为我国遣返外逃腐败犯罪人员,追缴被非法转移国外的资产提供了国际法依据。一腐败行为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危害,我国政府一直在努力完善反腐败机制,预防、根除腐败犯罪。正确认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运作机制,对我国及时调整、改进现有反腐败法律机制,并参与国际合作打击腐败,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于预防腐败犯罪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目前,腐败犯罪越来越…  相似文献   

10.
更加关注人权、反腐政策法制化、预防腐败与推进改革相结合:既打“老虎”又打“苍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中国反腐败斗争在过去一年取得一系列成果的基础上,目前正呈现出一些新的动向。中央纪委有关人士最近在接受《瞭 望新闻周刊》采访时,将这些新动向概括为五个方面,即:在打击腐败分子的过程中更加关注人权;推进反腐败政策的法制化;预防腐败与推进改革相结合;在打击高官腐败的同时,高度关注基层腐败;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反腐败斗争。  相似文献   

11.
管淮  姚润皋 《理论探讨》2007,8(1):132-136
腐败和不讲真话是对党和国家造成威胁的两个大问题,这两个问题紧密联系,互相作用。营造“讲真话”氛围与反腐败密不可分,离开反腐败,“讲真话”风气就很难树立起来;离开“讲真话”,反腐败的成效就必然受到影响。必须把营造“讲真话”氛围与推动反腐败紧密深入结合起来,发挥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12.
当前,反腐败斗争在取得明显成果的同时,也出现一些错误认识和观点。先是有“对立论”、“自发论”。“代价论”,后来又出现“公有制产生腐败”、“私有制是遏制腐败的力量”、“共产党不能解决自身的腐败问题”之类的说法。尽管持有这些错误认识的是少数人,但这是原则问题,有必要明辨是非,澄清舆论,以保证反腐败斗争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3.
瞭望哨     
《瞭望》2001,(9)
谁不反腐谁下台 山东 郭树合 湖北省委书记蒋祝平日前在该省反腐倡廉工作会议上说,要严明纪律,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反腐败的各项方针政策,凡在反腐败问题上表现动摇或不愿意反腐败的领导干部,都要坚决从领导岗位上撤下来,以免误党误国误民,贻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众所周知,不反腐败者表面上看似乎是“好好先生”保持“中立”,但实质上却是在姑息纵容腐败,支持保护腐败,甚至是直接或间接参与腐败。不反腐败者不下台,滋生腐败的土壤难以铲除,民心不定,国难安宁。“谁不反腐败谁就下台”,合乎民心,顺应民意,乃…  相似文献   

14.
论反腐败与坚持社会主义湖南师大政治系黄百炼一、腐败与社会主义没有必然联系腐败现象一般都是以权力与金钱的结合为基础,表现为权力转化为金钱,金钱腐化权力的逻辑过程。即掌权者以权换钱,有钱者以钱买权。因此,权─—钱交易在很大程度上既是腐败的因,又是腐败的果...  相似文献   

15.
纵观历史,大凡新兴阶级或各封建王朝前期的统治者,多是倡导廉政,要求属下官吏廉洁自律,奉法尽职;而各封建王朝后期的大多数统治者,虑不及此,奢侈荒淫,故其时政治黑暗、法纪松弛、官场腐化。政治廉明或腐败,必然会带来绝然不同的结果;世风尚俭或极欲,直接影响着王朝的盛衰。毋庸置疑,“廉”与政权的存亡息息相关。东汉末年,以曹操为首的政治集团,在其形成和崛起的过程中,展现出奋发向上的勃勃生机。究其原因,不仅缘于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的基本正确,而且缘于集团内部保持着廉洁的“官风”。正如史家记述:“诸宰  相似文献   

16.
健全执政党拒腐防变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的滋生是一个综合性社会问题,防止和遏制腐败,需要系统地进行研究和科学设计。健全执政党的拒腐防变机制,就是运用系统论方法和控制论原理研究遏制腐败的重要探索和尝试。强调执政党拒腐防变中的“机制”建设,重点是揭示反腐败系统中各种要素的内在关系,把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各个环节的协调互补、制约互动关系,运用系统控制论原理研究建立防止和遏制腐败的体制、制度和环境氛围,充分开发反腐败动力资源,激发党内和整个社会反腐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反腐败系统的整体功能和监控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权力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它很容易为直接行使权力者制造三个腐败空间:一是决策权空间,二是制造稀缺资源权空间;三是拖延办事时间权空间。公权力腐败与反腐败,已被我党提到了决定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将浅论公权力腐败的危害,并进而重点从监督层面探析公权力腐败的成因以及如何加强监督在预防公权力腐败中的重要作用,以望能对我国的反腐倡廉工作做一些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推进党的反腐败工作和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将民主理念和民主手段引入其中,将民主提升为惩防腐败的新治本之策,着力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民主”并重的惩治预防腐败体系。这就必须切实关注“民主”惩治预防腐败的四大基本要素,即“民主”惩治预防腐败的机理、“民主”惩治预防腐败的机制、“民主”惩治预防腐败的机遇、“民主”惩治预防腐败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腐败是政治的杀手,更是社会的毒瘤.党的十八报告提出:“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坚决查处大案要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1]查处腐败,发现是关键.发现腐败不仅是查处的开端,更是遏止小患酿成大祸的要害.因此,在加大反腐败力度的同时,健全完善腐败发现机制,增强对腐败的发现力和预见性,有效降低未被发现和未被查处的“腐败黑数”,对实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反腐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腐败与反腐败的收益成本博弈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曾凯 《理论导刊》2006,(9):14-16
腐败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比较严重的政治和社会问题。腐败的泛滥程度取决于腐败收益和成本与反腐败收益和成本之间的博弈。收益高、成本低是当前腐败现象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运用经济学中“成本-收益”理论,对腐败收益和成本的构成因素以及与反腐败收益和成本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提高腐败成本从而抑制腐败现象的蔓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