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粟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著名将领。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他身经百战,总能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克敌制胜。从他的身上,我们不仅可以重温中国共产党人浴血奋战的历史画卷,而且可以深剖体验到中国共产党人由弱变强的波澜壮阔的整个历程。在世界战争史上真正的常胜将军并不多见,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也是如此。而粟裕,肯定就是属于这不多见的一个。你看,一场黄桥决战,粟裕以7000对敌3万,彻底打败顽军; 你看,苏中七战七捷,粟裕指挥华野扬威中原; 你看,淮海一战,60万时敌80万,粟裕从谋划到指挥,功不可没! 多少次关键战役,多少次关键决策,多少次关键指挥,其中均可看到粟裕这位常胜将军的心血凝结。将军不易,常胜更不易!正是: 热血当年浴神州,常胜将军美名收。千年铁锁不砸碎,哪来今日共自由!  相似文献   

2.
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他是一位基本上没有受到冲击的开国大将:不仅没有被拉出去批斗,没有因为中央军委的“一号命令”而强制离开北京,更没有被监禁或坐牢;而且还出席了“文革”期问几乎所有象征政治待遇的党代会、人代会、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一直者陧中央委员、国防部副部长;1967年4月更是增补为中央军委常委,和他同时增补的有刘伯承、徐向前、聂荣臻三人,粟裕不是元帅却进入军委常委,开我军之先河。这一现象在开国将帅中是极其罕见的。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承担了许多具体的工作,并取得了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3.
吕春 《世纪风采》2009,(3):21-24
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粟裕是一位基本上没有受到冲击的开国大将。他不是元帅却进人军委常委。这在开国将帅中是仅有的。“文革”期间谁保护了他?他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是怎样的?他与林彪、“四人帮”集团是如何相处的?他在晚年为党为国为军队都做了哪些工作?  相似文献   

4.
在战争指导和实践上,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1948年9月30日,时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代政治委员的粟裕第二次来到了曲阜.第一次到曲阜是召开华野前委扩大会议,部署济南战役.这次是部署即将进行的淮海战役,策划一场决定中国命运的大决战.  相似文献   

5.
1943年至1948年,我有幸在粟裕身边工作5年,经历和见证了苏中、鲁南、孟良崮、济南、淮海和渡江战役等解放战争史上气吞山河的伟大战役。  相似文献   

6.
2007年8月10日是粟裕大将诞辰100周年。他雄才大略,战功赫赫,铁骨铮铮,是中国共产党久经考验的忠诚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他为新中国建立,为巩固国防和建设现代化革命军队作出了重大贡献,立下了不朽功勋。他离开我们已经23年了,人们仍深深地怀念他。  相似文献   

7.
30年前,也就是1973年6月的一天,在广东省“工交办”工作的妹妹王莹接到办公室的同志通知:根据上级示知,要她和哥哥王文彬(当时在省革委会组织办公室工作)第二天上午到省委小岛宾馆,粟裕同志想见见你们。骤然的惊喜,多年的悬念,不知从何陈述。  相似文献   

8.
余玮 《党史纵横》2007,(8):20-25
2007年8月10日,是我军素有"常胜将军"之称的高级将领、杰出军事家粟裕将军诞辰百年纪念日。粟裕将军在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立下过赫赫战功,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过重大的贡献,本文通过粟裕将军的夫人楚青同志的回忆,再现这位将军的英雄事迹和作为平凡人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9.
徐庆全 《湘潮》2004,(4):35-39
粟裕将军一生功勋卓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这已经为人们所熟知了。但在“文革”期间,他顶住压力,一身正气,竭尽自己的所能,配合周恩来总理的工作,保护老干部,为党和国家作出了极大贡献,可能还不为世人所知。  尽其所能,保护老干部  1966年“文革”初期,粟裕所在的军事科学院受到冲击。机关内部的造反派和社会上的造反派遥相呼应,把矛头对准了两位院领导,并给他们扣上了“修正主义”、“三反分子”的帽子。粟裕听到汇报后说:“三反分子”这顶帽子怎么能随便给人戴上呢?他们主持日常工作,尽管可能有这样那样的差错…  相似文献   

10.
余玮 《湘潮》2006,(7):22-28
按照预定的时间,笔者随粟裕大将生前的秘书刘祥顺来到坐落在北京市地安门地区雨儿胡同的一个四合院。不多久,一位清瘦的耄耋老人走过来,她就是粟裕的遗孀楚青。老人看上去身体很硬朗,只因小时候伤寒而留下后遗症,有点耳背。老人很健谈,很开朗。在访问中,不时地梳理思绪,有时禁不住有些激动,声音有些哽咽。从她湿润的眼眶里,笔者仿佛看到了她与粟裕将军相依相偎、相敬如宾时所表现的情景……“隐姓埋名”的实情:毅然离家投奔新四军一落座,笔者就禁不住发问:“您这个楚姓有些不多见,您的名字有来历吗?”老人听后,略加思考,说:“你这个问题还很…  相似文献   

11.
王勇 《党史纵览》2007,(7):39-41
"兵者,诡道也."这是中国古代军事家孙子的名言."兵以诈立"乃是军事常理.可以说,谁真正掌握并运用了诡道,精于诡诈,谁就能在战场上"制人而不制于人".作为杰出的军事家和解放军的高级将领,粟裕大将可谓"深谙"此道.他曾如此总结:"对敌应多施欺诈手段","应该极尽欺诈之能事".他在长年的军事生涯中,不知演绎了多少骗敌诈敌的精彩故事.  相似文献   

12.
1934年8月,党中央组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挺进闽浙皖赣4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推动全民族抗日救亡运动,扩大党和红军的影响,策应中央红军主力战略转移。粟裕存担任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参谋长和红军挺进师师长期间,曾率部二进闽北游击区.  相似文献   

13.
陈模 《党史纵横》2006,(2):14-15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2007年8月10日,是我军素有"常胜将军"之称的粟裕将军百岁诞辰.仅以此文,作以怀念.  相似文献   

14.
余玮 《党史文汇》2006,(11):31-34
一 1942年9月,正在抗日前线浴血奋战的太行军区副司令员王树声,奉命回到延安参加整风运动,被分配到中共中央党校学习,任军事队队长.  相似文献   

15.
在"文化大革命"中,粟裕是一位基本上没有受到冲击的开国大将。他没有因为中央军委的"一号命令"而被强制离开北京,更没有被监禁或坐牢;他还出席了"文革"期间几乎所有象征政治待遇的党代会、人代会、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并担任国防部副部长要职;1967年4月,他和刘伯承、徐向前、聂荣臻等同时增补为中央军委常委。  相似文献   

16.
原边 《新湘评论》2007,(10):61-63
题记:开国大将粟裕,1907年8月10日生于山清水秀、人文荟萃的怀化会同侗族之乡。家乡的土地不仅哺育了他健康的躯体,而且培养了他爱国爱民的思想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刻苦耐劳的精神。1927年粟裕跟随毛泽东、朱德上井冈山。他会打仗,被誉为常胜将军,1955年被授夫将衔,毛泽东曾称赞他“担的大将衔,而干的却是元帅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粟裕是我军杰出的高级将领,是一个真正从士兵成长起来的共和国大将.他虽然从未进过军校,但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粟裕将军善于学习和应用毛泽东军事思想,不断积累战争经验,掌握战争规律,最终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的常胜将军.更为可贵的是,作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粟裕将军自觉以无产阶级革命思想武装自己,处处以身作则,一心以党和革命事业为重,从不计较个人名利,是中国共产党人无私的光辉典范.其中,粟裕将军两次辞让司令的故事,一时成为人们传颂的佳话.  相似文献   

18.
邓江华 《世纪风采》2008,(12):28-32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十位大将中,张云逸是极具传奇色彩的一个:年龄最大(授衔时已63岁),比毛泽东还大一岁多;工资级别最高,是惟一拿着元帅级别工资的大将;资历最长,参加过同盟会,1926年加入共产党时已是国民革命军的少将参谋长。更让人称道的是,张云逸不仅有着辉煌的革命经历,而且他的婚姻和情感生活也极具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19.
北京永定路26号。国防大学第二干休所一座静谧的院落。满头银发、面容清癯的离休干部鞠开,在刚刚乔迁新居的会客室,为记者讲述粟裕大将鲜为人知的生活细节。鞠老今年85岁,在粟裕身边担任秘书工作14年,离开粟裕后,也没有和老首长中断过联系,即使在“文革”那段艰难的时期,也常常去看望老首长,彼此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相似文献   

20.
文字狱,是封建社会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以清除异己的一种手段。谁都没有想到,这种在封建社会才有的冤狱。却让共和国开国大将罗瑞卿陷入其中。因文字获罪…… “七千人大会”之后.林彪大获“文字誉”,罗瑞卿却滑向“反毛主席、反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