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维西县贫困的深度和广泛性在全省都比较典型,其扶贫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依然庞大,深度贫困人口比重依然很高,全县面临的贫困问题依然严重。只有增强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鉴于维西县经济欠发达的实际,建议中央和省、州在资金、财税、投资、生态补偿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维西县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一、当前贵州扶贫开发的困难和问题 20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贵州各级党委、政府率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初步走出了一条有时代特征、贵州特色的扶贫开发之路,基本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扶助贫困群众的良好社会氛围。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受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历史因素、思想素质等影响,贵州在扶贫开发工作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柯振华 《学习月刊》2014,(14):111-112
长期以来.扶贫开发工作存在着贫困对象不准、情况不明、扶贫资金指向不准的问题,“撒胡椒面”、“扶富不扶贫”等现象也不同程度存在.造成扶贫资金流失,扶贫开发效果大打折扣。因此,“精准扶贫”的提出对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襄平 《党建文汇》2007,(8):13-13
农民决定扶贫资金怎么花、资金直接拨付到村、农民管理项目实施、县乡政府监督指导帮助农民解决难题……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世界银行共同启动的社区主导型扶贫开发试点项目为现阶段我国的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盛夏时节,记者在四川、广西一些贫困村采访时发现,在这些扶贫开发试点村里,确定村里修路、改善饮水条件、种植生态林等项目一切都由农民说了算,任何外部人员都无权干涉和改变。  相似文献   

5.
张作明 《学习月刊》2009,(18):91-92
建始县是新阶段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经过多年扶贫开发,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由于全县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返贫现象严重,我们的扶贫任务还十分艰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始找准"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简称"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这个平台,探索扶贫开发新路子,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6.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省开始大规模的扶贫开发,致力于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帮助贫困群众增加收入,提高素质,逐步解决温饱,脱贫致富。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全省的贫困面貌有了很大改善。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新阶段扶贫开发以来,则是我省扶贫开发力度最大、贫困农民受益最多、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时期,扶贫开发为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为了纪念国际消除贫困年活动,辽宁省委共产党员杂志社与辽宁省扶贫开发办公室、省扶贫开发促进会三家共同倡议评选、表彰在辽宁十年扶贫开发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十大扶贫状元”和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8.
秦安县位于我省东南部,总面积1601平方公里,总人口61.6万人,山多川少,资源匮乏,是全省18个干旱县之一,也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六盘山集中连片地区特困县.截至2014年底,全县仍有193个贫困村、15.2万人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为26.62%.近年来,秦安县委、县政府始终将扶贫开发放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改穷业、挖穷根、换穷貌、脱穷帽、断穷链”的整体思路,坚持政策向扶贫发力、资金向扶贫倾斜、项目向扶贫聚集,在整村推进、片带开发的基础上,狠抓特色产业、重点项目、基础设施、商贸流通、文化旅游和生态文明六大建设,走出了一条群众受益更多更实、脱贫进程更好更快、县情特征更加鲜明的扶贫开发之路,全县贫困面貌发生了明显改变,群众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9.
《党的建设》2014,(2):35-36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该意见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开发的6个工作机制,包括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健全干部驻村帮扶机制、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霄'现机制、完善金融服务机制、创新社会参与机制。《意见》同时提出组织实施村级道路畅通、饮水安全等10项扶贫开发重点工作。此次《意见》有"三大看点"引人注目:一是贫困县考核不再GDP至上。二是精准扶贫机制"瞄准"最贫困人群。三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审批权下放到县。  相似文献   

10.
科学规划是提升产业扶贫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国多年的扶贫开发经验证明,产业扶贫是治贫的根本性措施,是走出贫穷的根本出路,是打赢脱贫攻坚的"关键一招",是农民致富的希望所在。产业扶贫是一种"造血型"的扶贫开发模式,能让贫困群众有稳定的、可持续的收入。一、加强产业扶贫的意义(一)产业扶贫是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的重要措施贫困群众之所以贫困,就是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扶贫就是让群众有稳定的收入,产业扶贫是扶贫  相似文献   

11.
新阶段扶贫开发,乐安县扶贫部门要创新工作思路,按照"建立扶贫开发新机制,树立扶贫开发新理念"的总体要求,突出一个重点:扎实稳妥实施移民扶贫工程;围绕两大目标: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强化三项工作:强化资金项目监管,强化扶贫统计监测,强化重点村班子建设;落实四个结合:国家扶持与地方配套相结合,与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相结合,与部门扶贫投入相结合,与社会各界帮扶相结合;做好五篇文章:产业扶贫文章、科技扶贫文章、社会扶贫文章、跑项目争资金文章、招商引资文章,在扶贫开发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具体要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相似文献   

12.
扶贫与扶志     
扶贫与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促进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大战略部署。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我们感觉到存在一个如何处理好扶贫与扶志的关系问题。就拿我们南召县来说,前些年扶贫开发工作还是沿袭传统的思路,认为一些贫困乡村自然条件差,群众收入水平低,特别需要“上边”和“外边”给予资金和物资等方面的支持。于是,县委多次安排县直单位分别与贫困乡村挂钩,实行包村扶贫,帮助制定脱贫计划,落实扶贫项目,筹措开发资金。县委还通过几年不懈的努力,对鸭河口水库库区40个淹没村4万多农民补贴一定的口粮,使他们的基本生…  相似文献   

13.
何云江  李牧 《当代贵州》2008,(24):20-23
从1986年起,大规模扶贫开发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多年来,随着扶贫开发不断向前推进,和吉顺德老汉一家一样,贵州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在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告另I了贫困,并不断用亲身经历的伟大实践,改写着不合时宜的旧歌谣。  相似文献   

14.
实践证明,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完全适应我省农村山区土地瘠薄而雨量充沛的自然特点。反映了山区贫困群众的必然要求,是贫困农村农民治贫致富之路。也是扶贫开发促进生态平衡、实现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开源引流     
正金融扶贫的"组合拳",为贫困农户扫清贷款障碍,为贫困山乡带来发展机遇,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为脱贫攻坚注入金融活水。缺资金是制约贫困户发展的瓶颈,贷款难、贷款贵则是产业扶贫的"拦路虎"。要实现"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的目标,必须找到资金"开源"、精准"引流"的途径。对此,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也是扶贫开发的活水。"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降低金融服务的门槛和成本,让金融惠及农村、农民、农业,才能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增强贫困农户发展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6.
宁夏扶贫开发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经历了“三西”专项建设、扶贫攻坚和综合扶贫开发三个阶段,绝对贫困人口数量和贫困发生率都有了大幅下降。回顾和总结扶贫开发工作的历程,有助于更好地推进宁夏的扶贫开发事业。  相似文献   

17.
正沿河自治县以"精准管理、精准帮扶、减贫成效、整改成效和资金使用成效"为重点,掀起脱贫攻坚"大比武"热潮,助力脱贫攻坚稳步推进。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武陵山片区特困县。目前,全县有贫困村230个,农村贫困人口8.1562万人,贫困发生率13.18%。如何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共奔小康?从最偏远、最贫困、最落后贫困村入手,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扶贫、搬迁扶贫、产业扶贫、智力扶贫、劳务扶贫、保障扶贫"六大精准扶贫"措施和一系列产业扶贫新举措,沿河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群众欢迎的脱贫攻坚路子。  相似文献   

18.
我省是全国典型的贫困省份,对我省来说,扶贫开发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与全国其他地区一道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是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甘肃时提出“贫困地区党委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贫开发上”,为我省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工作重点.近几年,省委、省政府在全省相继实施“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和“1236”扶贫攻坚行动,经过不断实践和探索,进一步凝聚起了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走出了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扶贫开发路子.可以说,这几年是我省减少贫困人口最多、农村面貌变化最大、贫困群众增收最快的时期.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贵州作为我国贫困面积最大且程度最深的省份,近年来扶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扶贫开发面临的主要矛盾和深层次问题没有得到较好解决,因灾、因病、因学致贫返贫的情况时有发生。精准扶贫是基于对以往扶贫工作的反思,是指导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指针。一、精准扶贫模式提出的背景(一)以马克思贫困理论为理论  相似文献   

20.
挥别“十一五”,四川扶贫开发实现了新的历史性发展,数千万人口圆了千年温饱梦;迎来“十二五”,如何让贫困彻底远去,如何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省委九届八次会议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以扶贫攻坚为重点,着力改善民生,让各族群众共享跨越式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