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瑜 《中国减灾》2004,(8):31-32
北京位于华北北部阴山燕山地震带中段。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6级以上破坏性地震,1679年华北北部最大的8级地震就发生在现北京平谷和河北三河交界处。北京周边地区的地震活动也经常波及北京并造成灾害。同时,随着北京正在向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迈进,城市发生灾害的危害性也大大增加,因此,北京必须重视突发性灾害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日本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频发。据统计,全球里氏6级以上的地震约有20%发生在日本。日本防震抗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将投资2.56亿元建“首都圈”防震减灾系统工程。首都圈包括北京、天津及河北的张家口、唐山、石家庄等8个地级市。该工程将采用高科技,重点强化地震监测预报、地震应急、救灾决策指挥等防震减灾技术系统,提高工程抗震设防、地震应急方案的健全与完善功能。 “首都圈”是我国震灾频发地区,建国50年来共发生9次严重破坏性地震,2次毁灭性地震,其中包括1976年唐山的7.8级地震。该工程预计2001年底完成。我国将投资2.5亿元建“首都圈”防震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4.
我国地处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之间,破坏性地震频繁,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自2000年以来,中国大陆相继发生了2001年昆仑山地震和2008年汶川地震两次震级8.0级以上大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震级为7.1级,2013年芦山地震震级为7.0级,震级6级左右的中强地震更为频发.在人口密集区,中强地震往往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而拯救生命、减少人员伤亡是地震救灾应急初期的首要任务,因此,破坏性地震中与人员伤亡有关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地震灾害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世纪行》2008,(5):48-48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地质构造早已决定了我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1900年以来,我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几乎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相似文献   

6.
正全力以赴开展救灾工作2017年,新疆发生4级以上地震23次(其中5级以上地震3次),共造成近13万人受灾,8人死亡,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3.5万户房屋倒塌损坏。尤其是塔县5.5级地震和精河6.6级地震,造成较大影响。地震发生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做出重要指示批示,国家减灾委、民政部两次启动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及时拨付救灾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境内10月16日夜间发生里氏6.1级强烈地震,地震造成3人死亡,56人受伤,经济损失逾6亿元。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大理市东北约100公里处,距昆明市约180公里。这也是大姚县今年第二次发生6级以上地震,今年7月21日,大姚县昙华乡发生6.2级地震,造成16人死亡。  相似文献   

8.
数字     
《人民公安》2014,(1):5-5
截至2013年12月6日.2013年四川境内共发生包括里氏3.0级以下地震43081次。里氏3.0级以上地震231次.地震活动居全国第一.  相似文献   

9.
九江地震是多年来发生在我国中东部的一次中强地震,地震造成了较大的财产损失和一定的人员伤亡。这次九江地震直接警醒人们,作为人口稠密、经济相对发达的中东部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各项建设过程中,务必重视防震减灾体系建设。深入开展防震减灾宣传,大力推进地震安全农居工程,强化房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建立健全综合震害防御体系,尽快实现防震减灾工作信息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减灾》2013,(3):59-59
近日,全国首个地震实用性烈度速报台网在河北省唐山市开始试运行。至此,唐山己拥有测震台网、地震烈度台网、地震前兆台网、地震分析预报、地震应急指挥、地震通讯网络6大防震抗震技术中心,成为国内防震减灾技术最先进、学科最健全、系统最完善的城市之一。据介绍,该台网服务于地震应急救援,主要应用于震后黄金救援期,可针对突发性地震发生后的致灾程度、规模、重点进行地震预警,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与建设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齐瑜 《中国减灾》2005,(3):34-36
北京作为“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近两年加快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步伐。居住在北京,当地震、火灾、洪水等重大自然灾害或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时,什么地方应急避难最安全?离居住地最近的应急避难场所是哪个?本文为您揭示——应急避难所是指利用城市公园、绿地、广场、学校操场等场地,经过科学的规划、建设与规范化管理能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避难、基本生活保障及救援、指挥的场所。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加快,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公共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早在1976年7月28日,北京地区受唐山7.8级地震的波及,部…  相似文献   

12.
同志们 :今天 ,我很高兴参加镇江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下面 ,我重点介绍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基本思路 :1 我们面对的严重地震灾害1.1 我国地震灾害概况  我国既是世界上多震的国家之一 ,也是蒙受地震灾害最为深重的国家。全球陆地 7级以上地震有 1/ 3左右发生在我国大陆。本世纪以来 ,我国因地震死亡 5 5万多人 ,占全球震亡人数的 5 5 %左右 ,占我国因各种自然灾害死亡总人数的 5 4%。本世纪全球因地震死亡总人数超过万人的国家和地区共 19个 ,中国居首位。本世纪以来 ,我国共发生 6级以上地震 6 6 0多次 ,其中 7级以上 10 8次 ,8级以上 …  相似文献   

13.
“地震发生几分钟以后,我开始查询地震是哪里发生的,情况怎么样。在电话不通、信息中断的情况下,我们派出卫生厅应急办公室的一位干部到地震局去了解情况。由于市区较混乱,交通堵塞,半个多小时才赶到地震局。了解到地震发生在汶川映秀,当时报的地震震级是7.6级。我们马上就组织应急医疗队伍出发,  相似文献   

14.
正东日本大地震后,日本受国际减灾领域重视弹性社会的影响,同时基于对东日本大地震的反思,开始实施弹性国家建设。从2013年开始,日本的弹性国家建设,实现了制定法律、明确责任组织、制定实施规划,明确实施指标的制度建设。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大陆地区平均每年发生5级以上地震约20次,6级以上地震约4次。2012年,我国城镇化水平达到了52.57%,超过50%。未来20年我国城镇化仍然处在快速  相似文献   

15.
侯杰 《求索》2013,(4):F0003-F0003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东经103.0)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据雅安市政府应急办通报,震中芦山县龙门乡99%以上房屋垮塌,卫生院、住院部停止工作,停水停电。截至2013年4月24日10时,共发生余震4045次,3级以上余震103次,  相似文献   

16.
钟欣 《中国减灾》2007,(3):39-39
2007年1月13日,千岛群岛发生8.3级地震,随后日本北海道的东部地区很快发出海啸警报,本州岛的东部地区也发出较低程度的海啸警报。地震发生之后,日本当地政府已要求民众到地势较高的地方去避险。日本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防震抗灾体系。  相似文献   

17.
我国所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近年来,重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灾害风险不断加剧. 仅2008年,大陆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87次,其中6级以上地震19次,特别是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汶川8级特大地震,共造成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惨痛的事实告诫我们要铭记历史,深刻反思、科学总结地震经验教训,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关注民生的高度,切实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18.
1991年11月6日至7日,云南省抗震防震指挥部、大理州人民政府、云南省建委和大理市人民政府在大理市联合主办了抗震防灾演习和宣传周活动。大理州和市出动60个单位以及部分驻军、武警共2500多人参加了演习。地震演习以模拟发生7.2级地震为背景,共进行了抗震救灾指挥,抢救转移安置伤员与  相似文献   

19.
提高抗震防灾意识的有效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平英 《中国减灾》1992,2(2):65-66
提高全民的抗震防灾意识对于减轻未来的地震灾害将有重要作用。如何提高抗震防灾意识,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根据云南省多年来抗震防灾实践,我们认为提高抗震防灾意识的一条有效措施是要脚踏实地地抓好抗震知识普及与宣传。云南是一个多地震的省份,从1949年至1990年41年间,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39次,7级以上大地震7次,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如70年代峨山、大关和龙陵3个县境内  相似文献   

20.
一、制定防震减灾法的必要性地震作为地球运动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是人力所不能控制和抗拒的,同时,地震也给人类带来了极为惨重的灾难。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由于地处亚欧板块的东南部,受西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喜马拉雅山——地中海地震带地震活动的影响,地震活动不仅频度高、强度大,而且分布很广。本世纪以来,我国大陆发生的7级以上浅源地震(深度小于70公里),约占全球总数的35%,全球一次死亡20万人以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