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司法》2012,(11):5-5
律师是社会的法律工作者,他们法定权利的大小及其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方面所发挥的实际作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维护公平、正义的社会能力的大小,也是一个国家法治化建设和司法文明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关注和重视律师的权利,与其说是为了保障诉讼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之需,不如说就是为了维护社会利益和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之需。就这个意义上讲,法院和律师事务所、法官与律师以及他们与检察院、  相似文献   

2.
律师诉讼权利救济的价值分析与程序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烽 《中国司法》2008,(8):55-58
一、《律师法》对律师诉讼权利的修改 (一)进步:权利扩展 2007年10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改后的《律师法》。新《律师法》对律师权利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较大的修改,既有对律师执业资格、执业组织、行业协会等组织形式上更加细化的规定,也增加了律师在诉讼过程中诉讼权利保障的内容,如在会见、阅卷、调查取证这三个“老大难”的问题上迈出了突破性的一步,规定了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不须经批准,不被监听;将律师有权查阅、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法治化建设是在复杂的境遇与多种压力下进行的浩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其中,后现代思潮是我们必须正视的一种理论。后现代理论本质上是后工业社会的产物,因而有其特定的生成环境。对中国法治建设而言,最缺乏的是现代性,而不是后现代,而且应当警觉中国前现代法律化与西方后现代法学思潮的畸形杂交对中国法治化的消极影响。现代性应当是中国法治化必须记取的基本前提和必须围绕的一个中心。  相似文献   

4.
权利救济是评判法律体系是否健全的重要标志。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个案情形下的权利救济方面,已经制定了相应的法律。但是,当人民权利遭受来自公权力机关具有普遍效力的行为的侵害时,则明显缺乏相应的救济制度构建。加快这方面的制度构建,是保护人民权利的必要,也是健全法律体系、实现"中国(法治)梦"的当务之急。这一制度至少应包括两点:一是使得涉嫌侵权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以及规范性司法解释能够得到及时纠正;二是因这些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规范性司法解释受到损害的权利人能够获得赔偿。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并对律师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如何认清使命、勇于担当,这是全体律师面临的新课题。成都,是一座被誉为西部大开发中的引擎城市、中国内陆投资环境标杆城市、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重要引领城市。同时,成都也是一个拥有近8000名律师、500家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大市"。成都律师如何顺应时代大潮,在地方法治实践中把握机遇、担负使命、奋发有为?为此,本刊记者对四川省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6.
王晓明 《法治研究》2007,(11):35-39
针对目前执行拍卖程序中权利救济程序薄弱和救济途径缺失的现状,以司法合同概念为导引,解析了执行拍卖的概念、基本内容及法律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明确了执行拍卖救济程序中的权利主体和权利内容,提出了补正拍卖瑕疵、撤销拍卖委托、撤销拍卖结果等几种救济权利的基本途径。力图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分析的结合,促进我国建立完善的执行拍卖程序中的权利救济体系。  相似文献   

7.
我国公司瑕疵设立的救济程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公司法及审判实践尚未确立完善的公司瑕疵设立及其救济制度,通过对发达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相关制度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的公司瑕疵设立的救济程序,尤其公司瑕疵设立无效或取消的法定事由、主张方式、原告和被告、诉讼期限、效力等制度进行预期和设计。  相似文献   

8.
建设法治中国,完善的法律制度只是一部分,而人永远是事业成败最重的砝码,尤其是作为法治建设核心力量的法律人。只有德才兼备的法律人队伍,才能坚定人们对法治中国的信心。律师作为法律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业道德建设理应与国家的法治建设进程同步。  相似文献   

9.
胡杰 《法学》2020,(5):106-118
城市因人民而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构成并确立城市存在的基础范畴,人民的城市权利则构成了城市存在的核心价值。建设改造自己和自己城市的自由是最宝贵的权利,也是迄今为止被我们忽视最多的一项权利。城市化进程中折射出的问题是公民与市民之间关于利益的多元性以及主体的多样性之间的平衡与断裂。城市权利的话语构造了城市理论以及人的尊严理论的关联耦合。法治建设的核心推动力及主战场是且只能是城市。只有在城市空间中,利益的表达、权利的聚合、自由的汇总以及社会的多元才有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彰显,权利的种类和内容才有可能渐次得到更新与发展,法治的理论与实践也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从文本到行动、从理念到现实的有机协调。认真对待城市权利将成为我们构筑城乡区域均衡发展、实现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以及法治发展三位一体建设的重要战略支点。  相似文献   

10.
罪犯权利的救济制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艳  金川 《中国司法》2006,(2):89-91
一、引言长期以来,我们对监狱的解读是“国家的专政机关”,“暴力机器”,对罪犯的认识是“被专政的对象”,罪犯几乎没有权利可言,因而侵犯罪犯权利的现象时常发生。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加快,现代法治理念逐步确立,基本人权保障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罪犯也是人,也有“人之所以为人的权利”,保障罪犯权利已成为人民的自觉选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保障罪犯的权利,就是为了保障所有人的权利。罪犯“权利主体”、“特殊弱势群体”的观念得到普遍认同,并逐渐成为行刑活动的基本人权理念。在法治理论的框架里,救济是权利的应有之意。没有救济就没有权…  相似文献   

11.
有限公司股东出资瑕疵是公司法实务中较为普遍的现象.股东不出资或不适当履行出资义务会造成股东之间合作破裂、公司经营管理陷入困境.鉴于立法规定的不足,对处于该僵局下的诚信股东的权利如何救济,进一步在不解散公司的情况下实现公司运营的好转,成为公司法实务中的一个难点.文章从典型案例出发,探讨了依据现有立法解决该类纠纷的缺陷,并主张应当尽快在我国公司制度中确立股东失权程序.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依法执政不仅是法治国家的题中之义,也是中国共产党实现执政为民,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必然要求。执法方式法治化是依法执政的具体化和实践化。  相似文献   

13.
法治之于一个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性不可或缺,恰如德国著名法哲学家拉德布鲁赫的名言:"民主的确是一种值得赞美之善,而法治国家则更像是每日之食、渴饮之水和呼吸之气。"对于一个拥有13亿民众的泱泱大国,为崛起复兴实现"中国梦",惟有法治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制度动力和根本保障。法治天下,人心所向,更是几代律师为之孜孜以求、共同追求的梦想。对于只有在民主的政治制度下才能产生和发展的律师制度而言,没有民主法治的政治框架,没有对法治的崇尚,没有良好的法治环境,就不可能有真正发达的律师业。  相似文献   

14.
<正> 人类社会从蒙昧、专制到逐步走向文明、民主的历史,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刑事被告人从诉讼客体逐渐具有诉讼主体性的演讲过程。如果说被告人诉讼权利的确立和不断丰富发展,标志着刑事司法进入了一种文明状态,那么作为最低限度地保障被告人诉讼权利的国际标准在世界范围内被普遍认同和推广,则深刻地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刑事司法领域中人权保障的特别关注和现代刑事诉讼制度发展的世界性趋势,也反映了人类社会跨文化的基本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以及人类社会共同的文明成果,体现了现代刑事诉讼规律的客观要求,为各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价值标准。本文拟从刑事司法的国际标准这一角度,对刑事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及其程序救济问题进行比较研究,希望依此能够对促进中国目前刑事司法现代化的进程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不久,中央隆重纪念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近日中央又召开了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一时间,"依法治国"、"依宪治国"、"法治"成为最令人关注的字眼之一。十八大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  相似文献   

16.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律师兴,则国家法治兴。律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青年律师作为这支队伍未来的中坚力量,除了具备善良、正义等基本素质外,正如中国大律师张思之曾用诗—般的语言描绘优秀的律师形象:“哲人的智慧,诗人的激情,法学家的素养,政治家的立场”。是的,非经终身的学习,难以历练这样的素养;非经终身的奋斗,难以打造这样的品行。“不愿做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追求优秀的律师也不是好律师。所以,愿为律师这一事业奋斗的青年律师就不能不身体力行地练就终身学习的素质。一、认清青年律师学习的必要性,增进学习的自觉性。一是职业…  相似文献   

17.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7年1月1碍收回死刑复核权。这意味着中国法治事业的又一进步,意味着中国律师在刑事辩护领域有了更大的空间和舞台。  相似文献   

18.
很高兴来到中国,来到合肥,和诸位一起参加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  相似文献   

19.
刘树桥 《人民检察》2012,(11):77-78
信访作为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体现,在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理论上对信访功能的争论,笔者认为,回归权利救济功能的信访制度设计,才能真正按照权利救济的思路去处理信访问题。一、善待信访制度:法治背景下信访制度的必要性。目前,我国的信访工作已经进入了法治化的轨道。因此,从信访的文化传统及信访的制度确认、信访的功能表达考虑,要善待信访制度,在法治背景下坚持司法最终裁决纠纷的  相似文献   

20.
权利的关怀     
去法院打官司还是去上访,曾让许多面临困境的人两难,在一个信奉法治的国家,应普遍遵循“司法最终解决原则”,任何解决不了的纠纷最终都会流向法院,由法院作出的最后自然也是最权威的裁决,虽然这种裁决有时并不受当事人所信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