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遭难亲人去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春天,农历3月16日,春意浓浓,人们心里充满着喜悦和希望。靠近江苏海门东灶港、鲜圩港的堤北、河塘、双合、新合、同合5个村103名渔民,聚集港口,乘上3条木帆船去捕捞文蛤。船出港湾,进入浩瀚的南黄海,只见海面上一船扑来,冒出十来个陌生人,手持机枪、步枪,高声命令:“不许动。快靠拢。否则就开枪啦。”渔民顿觉:不好。遇上了海匪。手无寸铁的渔民,眼看对准自己的枪口,只要扳机一扣,就会顷刻倒在血泊中,葬身大海。“好汉不吃眼前亏”,还是先依命令再周旋吧。谁知他们又端着枪把渔民一个个逼进船舱内,跳…  相似文献   

2.
据说,内地的人去西藏,不懂藏语,无法与当地藏胞沟通,有时相遇,两双警惕的眼睛对视时,你只要念诵一句“嗡嘛呢叭咪 ”藏族同胞马上就会露出笑容和亲切热情的眼神,与你用手势攀谈,虽然言语不通,但却能够表达与你亲近的热情。“嗡嘛呢叭咪 ”是观音菩萨的六字大明咒,藏胞人人持诵它,以驱灾避邪保平安,藏汉两地读者一致,这六个字,如同一双神奇的彩带,就把两个民族又素不相识的人的心灵联系起来了,这就是文化共同点沟通的魔力。不同的民族,尚且利用借助文化的共同点沟通,那么,我们华夏儿女呢,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人,许多是过…  相似文献   

3.
年届九旬的台湾模范老人高向荣先生,既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又是一位饮誉海内外的著名社会活动家。他善于著书立说,并精于出版发行,在社会交往及促进两岸交流方面也多有建树,留下一串串极为动人的故事,在海峡两岸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4.
5.
洪军 《欧亚观察》2001,(1):30-32,3
今天台湾问题已成为了关乎全局的、关乎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大问题。本文仅就两岸关系的发展与亚太安全问题,作一些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祖国和人民,大陆的亲朋弟子没有忘记张大干。就在张大千84岁寿辰那天,台湾的蒋经国先生授予他“中山勋章”表彰他艺术上的卓越贡献;而在大陆,张大千的老朋友、著名书法家吴玉如先生在生命垂危之际,也在这一天写下一帧条幅:“炎黄子孙盼统一。遥寄张大千。”  相似文献   

7.
徐静 《亚太论坛》2001,(3):38-40
未来几年是台湾产业结构提升的关键时期。90年代中期以来,岛内企业平均获利能力减弱,在制造、服务、金融三大产业中,制造业获利率衰退幅度最大,由1994年的9.4%下滑至1998年的5.7%,企业经营环境已进入低增长、低利润的阶段,所以必须加快产业升级步伐,以确立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
两岸通婚多困扰 大陆配偶苦难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省“两岸婚姻协调促进会”秘书长刘献文指出,现今两岸婚姻最为人诟病的,就是台湾对大陆新娘赴台的配额限制,以及大陆新娘未能获享应有的工作权和保健权,好像是“二等公民”,比外籍新娘还不如.“政府口口声声说大陆人民是我们的同胞”,但当事者向有关单位陈情时,那些单位总是互踢皮球.一位官员甚至说:“你活该!谁教你要娶大陆老婆.”  相似文献   

9.
朱小平  陈权 《海内与海外》2006,(6):F0002-F0002,1
应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邀请,台湾华侨总会全球代表大陆参访团于2006年6月5日访问大陆,这是大陆,台湾两地侨联一次重要的会晤与交流。6月6日两会在北京华侨大厦举行了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论坛。论坛洋溢着“同根、同源、同侨,亲情、乡情、友情”的氛围。  相似文献   

10.
我的家乡在广东省普宁市洪阳镇富袋村。富袋村别名“布袋寮”,曾名“富光”村。富袋村群山环抱、翠竹荔影、山青水秀,北倚洪山岩,南临洪阳河,位于洪阳古镇“百里桥”北一公里的半山丘。这,就是我祖辈几代人居住生息的地方,也是我亲爱的老叔———原柬埔寨黄意首相的出生地。历尽磨砺终奋起富袋村单姓黄氏,先人于明朝万历年间到此创业,距今已繁衍12代,人口已近6000人。黄意老叔在故乡黄氏辈序为“际”辈,列第8代,我父亲为“会”辈,列第9代,本人为“来”辈,均是“春田”祖父的嫡系子孙。相传,十九世纪末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我村的“鳖仔头”山…  相似文献   

11.
前言 在进入正题之前,有几点必须先说明一下。第一,给予笔者的课题如标题所示。但这个问题并不是2004年一年的问题,而是更为长期的问题,因而不得不集中于原理上的考察。第二,尽管如此,单一年度的动向也是引人注目的,因此拟先撇开自由贸易协定(FTA)问题,简单地叙述一下华人经济的动向。第三,华人经济有着各种各样的意思,本文拟将此作为华侨、华人经济的简称。华侨、华人总计达到3 500万人左右,占压倒多数的是华人,华侨只有200-300万人。华侨是指出生于中国的第一代、讲中文(包括各种方言)、具有中国国籍、居住在海外的中国人,而华人则是在侨居国出生的第二代、第三代等、讲侨居国语言、具有侨居国国籍的中国人。但是,因本特辑(2004年世界经济展望)中没有关于香港、澳门、台湾的论文,因此在考察(中国)大陆外华人经济的动向时,也将包括香港、澳门、台湾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今年2月27日是中美关系正常化30周年纪念日。回顾半个世纪来的中美关系发展轨迹,人们可以看到中美两国关系历经风雨,跌宕起伏,从未直线顺利发展过,而是在合作与摩擦中来回摇摆,波浪式前进。  相似文献   

13.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位好姑娘……"这首美丽动听的歌谣曾让多少男女如痴如醉。这也是陈尔升老人发自内心的对妻子李叶萌的深深赞美。他们半个世纪的恋曲就是在新疆那片神秘的土地上开始……   1950年 9月的一天,对陈尔升来说,是永生难忘的日子。他接到上级让他去北京参加组建装甲兵文工团的通知,当他与所在的新疆军区文工团办理调离手续时,听说团里因排练话剧需要撤卸手榴弹的雷管来制造舞台效果。他二话没说,就主动承担了这一任务。谁料中午时分,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随着一声巨响,陈尔升的双手被炸飞了,腹腔当即被炸开,血肉…  相似文献   

14.
清末的教育家们认为,对世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少不了“由乡及国”,因为“乡土之爱”“足以发人爱国之精神”。多年来的对台宣传,特别是广播家信,一直坚持着“由乡及国”的做法,把乡情、国情有机而自然地结合起来,生动活泼、细致入微地宣传了去台人员家乡的新貌、国家的振兴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情、国情融贯于亲情之中,描绘出一幅幅令天涯游子心驰神往、魂牵梦萦的国盛乡美、人丁兴旺的绚丽画景。“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大陆去台人员离开家乡50多年了,结思千重,情飞万里,有多少人“欲笺心事无邮处,哭向天涯泪似沱…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东南亚新娘逐渐成为中国台湾省社会的一个特殊人群。本文主要对东南亚新娘嫁入台湾的原因、东南亚新娘在台湾的生活情况、台湾当局对东南亚新娘的管理和扶助措施进行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15年前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当张延平随父亲张雨卿先生第一次踏上故乡的黄土地时,“故乡”两字便从他的心灵深处凸现出来,而他对故乡的爱也从此愈加炽烈。十几年来,他虽身居海外,但心中一直装着故乡这片热土,也一直牵挂着故乡的老乡亲。那年张延平还很年轻,他随父亲回甘肃泾川老家寻根问祖。站在丰台乡广袤的原野上,父亲指着周围郁郁葱葱的庄稼地,深情地对儿子说:“这就是咱们的家乡,是咱们要寻的根呀。你要记住这里,以后要常来常往。”延平会意地点着头。两年后,父亲溘然长逝,而他如同父亲在世时一样,依然年复一年关爱着故乡。一个生长于台…  相似文献   

17.
王炳毅 《海内与海外》2004,(7):59-61,65
2000年,台湾民进党在选举中获胜,台独逆流更甚于前。在台北国民党举行的声讨台独的万人集会上,相貌清瘦但体魄健壮的夏功权老人登上主席台,发表演讲痛斥台独分子妄图分裂祖国的险恶用心。说到气愤处,夏老咬破手指,用鲜血在一方白绸布上,当众写下“誓死反对台独”字样。全场欢呼,掌声雷动,经久不息……据当时美国的《美洲华侨日报》报道,隐居纽约蝗虫谷别墅的宋美龄得知此事,连连点头,对夏功权的爱国之举表示嘉许。她与身边人提到夏功权,一直慈爱地以“功权”或“小夏”相称。确实,这位经历世事沧桑、风云变幻的百岁老人对夏功权一直另眼相看…  相似文献   

18.
1940年5月下旬,正在延安中国女子大学学习的我和几个华侨女生,被组织上召集在一起开了个会。说著名的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要来延安访问,我们华侨女生要参加接待工作,热情欢迎陈先生来访。陈嘉庚先生是我们侨胞所熟悉和敬仰的华侨领袖。20世纪30年代初期,我在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学念书。那时新加坡是英国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人民群众没有言论、出版、结社、集会的自由。“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东三省,在海外的日本人也到处横行霸道,欺侮中国人。英帝国主义对于华侨的反日斗争、爱国运动,不仅不予以支持,相反百般刁难限制。那时,陈嘉…  相似文献   

19.
最近,台湾岛内纷争不断,完全是陈水扁等人一手造成的。现在有个说法,称李登辉和陈水扁为“麻烦制造者”。这顶帽子,不是中国大陆给他们扣上的,而是美国等国给这两个人扣上的。不仅仅是一顶帽子,以李登辉和陈水扁的所作所为,这样说也恰如其分。  相似文献   

20.
今年农历3月初十(公历4月28日)是爱国华侨领袖、著名华侨教育家———我们的祖父张国基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日。祖父在走完他“国而忘家、公而忘私、一生重教、永爱中华”的百年人生历程后,于1992年8月30日辞世。祖父逝世后,党和人民对他一生业绩的高度评价以及海内外侨界人士对他的深切悼念之情,使我们至今感动不已,铭记难忘。在纪念祖父诞辰110周年之际,我们追思祖父历尽沧桑的人生之路:他和毛泽东同志是同窗挚友,在学生时代即加入新民学会,并成为新民学会派往南洋任教的第一批会员。先后在新加坡道南学校、华侨中学、八华学校、广仁中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