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11月1日是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高士其同志诞辰100 周年纪念日,许多地方都开展了纪念活动,以缅怀高老先生的光辉业绩,弘扬其爱国忧民、献身科学的可贵精神,表达对他的敬仰之情。上了年纪的人对高士其这个名字都十分熟悉,“高士其伯  相似文献   

2.
科普,是指采用公众易于理解、接收和参与的方式,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科普工作是实施科教兴赣战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的、长期性的工作。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2006年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的颁布实施,对于推动我省的科普工作,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科普出版纵横谈谭清莲科学普及与科学发展总是相伴而生的,每当科学发展到一个阶段,科普书刊便会随之问世。也惟有如此,科学才不致于禁锢在学院的尖塔之中,科学才能成为大众的科学,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提高。我国科普图书出版简况在世界范围内,英国皇家协会是...  相似文献   

4.
陈希 《中国人大》2012,(15):15-16
作为世界上首部促进科普事业发展的专门法律,科普法的颁布实施,在我国乃至世界科普发展史上均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一是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科普工作的高度重视,明确提出“发展科普事业是国家的长期任务”;二是标志着科普工作正式步入法制轨道,为科普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强有力的法治保障,三是把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作为立法宗旨,强调提高全面科学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四是首次以法律形式规定了各类科普工作主体,其中强调科协组织是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赋予科协组织在推动科普事业发展中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5.
2007年6月1日,福建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福建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依据国家科技普及法,结合新形势下我省科普工作开展的特点,并与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任务目标相衔接,在加大政府推动力度、促成科普工作社会整体合力的形成、强化重点人群科普工作、保障科普工作者权益、保障科普经费投入以及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等方面,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厚的福建特色。  相似文献   

6.
《北京观察》2023,(3):34-35
<正>目前北京已建成的科普场馆基本是通过线下展品或科普活动进行科学传播,科普场馆的数字化还处于初级阶段。现有科普场馆的数字化改造空间潜力巨大。建设“科技馆之城”是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推动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抓手。2022年6月20日,《北京市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关于建设“科技馆之城”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的普及,是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关键措施,是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做好科普工作,发展科普事业,对于推动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促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社会进步,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认为,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科普应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来抓。早在1949年,全国政协一届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就把“普及科学知识”列为社会各界建设新中国的共同任务ZI954年颁布的第一部宪法又把“普及科学知识”,写人总纲;90年代的《科学技术进步法》也对科普工作提出了要求。针对近些年来科普工作…  相似文献   

8.
科学普及的盲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 十年来 ,社会化科普得到较快的发展 ,社会各界参与科普的人员不断扩大 ,科普投入有较大增长 ,科普活动的数量和形式有很大进展并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公众科学素养有所提高。但是 ,在科普较快发展的同时 ,存在一个多年没有解决的问题和盲区 ,这就是在“四科”为内容的科普中 ,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普及远没有像科学知识普及那样受到“公正待遇” ,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普及存在明显的缺失。那么 ,缺失到了什么程度 ?缺失所造成的后果有多么严重 ?如何从机制上解决这种欠缺 ?社会关注和研究的比较少 ,对此本文谈一点意见 …  相似文献   

9.
正确认识科普 从形式上讲,科普是人与人的双向交流,是人对人的工作。从内容上看,科普工作主要是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宣传身体的科学,这对每一个人都是必要的、适用的,包括医疗卫生、健康保健等方面的科学知识。二是宣传身边的科学,因为我们每个公民在社会上所处的具体环境不一样,那么他所需要的科学知识也是不一样的,在具体的科普工作中就要针对这种差异来组织开展相应的科普。  相似文献   

10.
《今日浙江》2010,(15):64-65
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是科学技术腾飞发展的重要两极。近年来,浙江各级科协充分发挥科普主力军作用,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为契机,搭建平台,创新载体,组织和动员广大科技人员和社会各界力量积极投身科普事业,构建社会化科普工作新格局,积极探索富有浙江特色的科普工作新路子。  相似文献   

11.
朱洪启 《人民论坛》2022,(Z1):60-63
当前,科学已泛在于生活中,科学元素包含在诸多社会生活场景当中,参与了生活意义与生活品质的塑造。科普工作呈现出新格局,其特点是社会化、泛在化、日常化、消费化。在这种文化场境中,需要对科普工作重新进行界定,构建新的科普工作机制。科普工作应更加关注日常生活,打造泛在化的科普空间,推进科普工作的社会化,加快科普工作的融合发展,推进科普向科学文化建设转型。  相似文献   

12.
第十五课锻炼意志只有目标坚定,才能意志坚强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强烈的事业心,才能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才能产生出伟大的毅力。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诗人高士其,长期克服着疾病所带来的种种困难和痛苦,从不间断地进行创作,为我国的科学普及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高士其是福建闽侯人,年青时曾参加过“五四运动”。1925年赴美留学。1928年在培养一种脑炎滤过性病毒时,因瓶子突然破裂,毒液四溅,身受感染得了脑炎,从此他的眼球上翻,四肢颤  相似文献   

13.
《小康》2017,(30)
正2015年6月,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承担建设的移动端科普融合创作项目正式启动。经过两年的运营,"科普中国"项目已成为中国科普传播最广泛的平台,其开创的科普融合创作新模式值得更多科普传播平台的学习借鉴。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作为中国科技大师的荟萃之地,中国科学  相似文献   

14.
加强科普宣传 提高民族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充分认识科普宣传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租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中的 重要地位和作用 科学技术普及程度是反映一个民族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我们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科普宣传工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更加强调科普工作和科普宣传,着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1996年,我们召开第一次全国科普工作会议,发出《关于加强科普宣传工作的通知》,要求把科普宣传作为宣传工作者的重要责任和光荣使命,对开展科普宣传作了部署。各地和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会议精神,采取有力措施,做了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科普承担着全面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当前,科普内涵由“知识补课”向“价值引领”转变,强调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科普理念由“教化式灌输”向“融入式服务”转变,旨在提高人的科学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普手段由传统方式向信息化方式转变,应用智能化信息技术开展科技传播成为新常态;科普机制由单一政府主导向多元主体参与转变,着力构建“大科普”格局。调研发现科普高质量发展在观念和实践层面均面临重大挑战,因此建议从完善顶层设计、强化科普的价值引领功能、激发科研工作者投身科普、构建中国式科学教育新体系大格局、加强开放合作等方面推进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从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正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渝府办发[2016]89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重庆市科普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16年5月23日重庆市科普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为进一步加强我市科普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公众科学素质,夯实西部创新中心建设的社会基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重庆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编制本规划。一、"十三五"时期重庆市科普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相似文献   

17.
高士其名字由来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高士其,原名高仕錤。后来他把“仕”字去掉人旁,把“錤”字去掉金旁改名为士其。有人问他为什么要改成这个名字。他说:“去掉人  相似文献   

18.
一个以“科学·健康·生活”为主题的社区公益性科普教育场馆在闵行区江川街道建成开馆。这是根据市委市府关于“为了提升市民科技素养,规划在每40万人口的居住区域建立一个贴近市民生活的科普教育活动馆”思路而建的上海第一个科学健康生活馆。  相似文献   

19.
科普在中国,潮起潮又落,走过了风风雨雨几十年。尽管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今天,在世纪之交的重要时刻,科普已然被放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然而,依旧听到有人说:现在是“科学的春天,科普的冬天”。话虽刻薄,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实情——  相似文献   

20.
1999年9月27日,北京市减灾协会科普专业委员会、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减灾专业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减灾科普座谈会。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办公室、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北京减灾协会、科学新闻周刊及浙江省有关方面的代表近30名专家学者、灾害管理人员及新闻界人士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为总结和回顾减灾科普工作的成绩和问题,并探讨如何进一步搞好减灾科普工作。会上放映了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组织制作的反映我国减灾十年成绩和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