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弓玉彬 《学理论》2011,(2):233-234
"以诚取信"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优秀文化传统,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的各个领域中都出现了种种不诚信的现象,这种现象给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更令我们担忧的是,这些不诚信现象已经在培养人才的最高学府——大学校园里出现,就业诚信问题就是其中典型的一方面。从高职大学生就业市场上存在的诚信问题出发,从社会、学校、毕业生三个方面深入分析原因,最后提出切合实际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颜志刚 《学理论》2009,(18):231-233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我国历来都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几年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大学生就业并非只是大学生个人和他们家庭的小事,更是全社会的大事。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大学生就业的困难,此问题可能给社会稳定带来哪些影响,已经成为必须予以高度关注并加以认真研究的重大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
韦练珍 《学理论》2010,(10):220-221
在充满激烈竞争的新时期,高校传统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日益突出。采用调查法、文献法、材料分析法对我国体育专业培养模式出现的问题进行审视,基于此希望重新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体育专业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就业中的民族歧视问题伤害了少数民族感情,阻碍了少数民族寻求发展的道路,同时也给社会的和谐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就业中的民族歧视问题已经到了必须正视的地步。本文就从笔者的亲身经历浅谈就业中民族歧视的成因、危害以及避免歧视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我国历来都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几年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大学生就业并非只是大学生个人和他们家庭的小事,更是全社会的大事。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大学生就业的困难,此问题可能给社会稳定带来哪些影响,已经成为必须予以高度关注并加以认真研究的重大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6.
做下岗职工的思想工作难,主要是因为这项工作面临四个矛盾。一是社会进步与切身利益得失之间的矛盾。改革给社会带来的进步和注入的活力,每个人都会肯定。但对下岗职工来说,却需要为社会整体进步而承受阵痛和付出代价。“为什么代价要我来付?”这个问题难以回答。在进行宣传思想工作时我们可以说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不会因有人下岗而改变,但下岗者生活窘迫、地位下降、社会价值难以实现,又是不容回避的事实。二是“面”上的安置与“点”上的无业之间的矛盾。宏观上政府和企业都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解决再就业问题,也创造了不少新的就业…  相似文献   

7.
试论人文精神失落下审美教育的重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值世纪之交,人类社会逐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本身就存在着经济技术的规范与文化的反制度、反规范的矛盾,加上工业经济所遗留的问题,就形成了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贫困问题以及精神危机等问题。现代化为人类带来生产力空前发展的同时,也为人类生存带来了负面效应,这就要求我们从知识经济和科技革命的新视角,在人文精神逐渐衰落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审美教育的作用,重新认识审美教育重构的现实意义。 一   审美教育的基本职能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作用在现代科技革命进一步发展的今天显…  相似文献   

8.
潘瑜 《学理论》2012,(32):216-217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问题是当今社会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促进就业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职业指导在就业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就业工作发展。促进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是职业指导的重要任务,也是难点所在。针对高校毕业生中的就业困难群体,国家要以立法形式进行社会扶助;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政府要通过公共服务职能提供社会扶助。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27)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大学生就业问题始终是我们社会中的大问题。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为青年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势必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用哲学思维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从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分析,在就业的社会历史变迁中找到影响大学生就业的观念和心理,辩证地看待全球化和科技对就业的潜在影响,力求从大学生个人出发,兼顾学校、社会的支持,不断优化大学生就业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一、就业与再就业:多年累积的问题     客观地讲,我国无论政府或个人在就业问题上的态度大都比西方发达国家努力得多。但是,由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过高的失业率对社会稳定及失业者的生活与心理压力使就业与再就业不能不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历史地看,近年集中表现出来的失业现象,是一个多年累积的连锁性问题。     从市场化改革进程看,各项改革措施都不同程度地在就业问题上留下了难以回避的现实。 (1)1994年以后,当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作为中国的一大课题时,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中必然出现在业人员数量与结构的重…  相似文献   

11.
《求知》2006,(5):47-47
王传荣、钱乃余撰文认为,近年来,环球就业出现5大趋势:1.劳动力市场格局出现新变化。随着世界经济格局发生的重大改组,全球劳动力规模扩大一倍。参与全球经济市场的总人口由1985年约为25亿到2000年多达60亿。由此带来的就业岗位的国际化竞争也更加激烈。2.就业方式呈现多样化,就业稳定性下降。就业模式由传统的工业社会中的工厂制度中的集中就业。逐渐发展为短期就业、派遣就业、自营就业、独立就业、远程就业、兼职就业、项目合同制就业、季节性就业、家庭就业等多种就业形式。3.就业结构的变化。其一表现在就业的产业构成上,由于技术进步和现代商业服务业迅猛发展,产业升级进程加快。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2.
唱响时代主旋律克服错误倾向广西公安干部学院刘根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给社会的全面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但同时也出现了某些负效应.社会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错误思想倾向时有产生。面对新的形势,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  相似文献   

13.
叶青 《民主》2013,(1):21-22
由于现代社会文化因素中开始出现多元特别是不良思想的影响,家庭和学校有关生命教育的相当缺乏,再加上青少年个人认知模式偏差等原因,使得当代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问题也日益严重,如对自身生命漠视;对他人生命的轻视;对异类生命的摧残;网瘾、早恋、厌学、吸毒、犯罪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自身的健康和谐发展,对学校、家庭也带来了巨大压力,更是影响社会和谐安定的重大隐患。  相似文献   

14.
上海企业社会工作发展的基础和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日趋多元化、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化、就业方式也日渐多样化,这些都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由于社会和工作环境发生巨大变迁,企业员工面临着许多从未遇到的问题,包括个人、家庭或社区等层面的社会问题。而这些问题单靠员工个人的能力难以解决,必须依靠专业的知识、技术以及组织的协助才能获得解决。在一些发达国家和我国的港台地区,  相似文献   

15.
张晓庆 《学理论》2008,(22):65-66
进入新世纪以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并且这一形势日趋严峻,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就业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也是每个大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课题。现如今的就业问题既是个人生存前提,也是人生实现的主要舞台。  相似文献   

16.
劳动是增加财富的必要投入要素,一个国家希望加速经济产出,就必须增加就业。就业也是百姓自己最关心的事。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找不到工作,生活无着,陷入巨大的痛苦,甚至铤而走险,导致犯罪,对个人和社会都极端不利。可是我们发现,增加就业既不能完全靠市场,也不能完全靠政府。或者说,在就业问题上市场和政府都会失灵。政府帮助百姓就业是义不客辞的责任。这个道理虽然完全正确,但是要在政策中贯彻却并不容易。原因是,增加就业需要政府的许多部门配合,包括工商,税务,环保,质检,卫生,扶贫办等等,而税收收入的增加只表现在税务部门。前面那几个…  相似文献   

17.
青年就业是世界各个区域普遍存在着令人忧虑的问题,一个全球性的趋势是:劳动力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越来越多的青年获得了得到工作的必要条件,而他们的就业机会却没有成比例增加,无论是在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在贫穷的第三世界,就业不足或青年失业都是造成社会政治生活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而引起各国政府的严重关注。青年就业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经济的衰落、政局的变化、心理上和文化上的异化、地理环境的差别以及战争等等,都会影响青年就业的实现,本文将就世界各地青年就业的状况,原因及各国的对策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18.
袁艺红 《学理论》2013,(30):229-230
运用文献综述法对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认为影响因素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中国式家庭教育是基础因素,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重视孩子的成绩而轻视孩子的道德教育和体育,在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上有所欠缺;第二,学校教育问题,中国的学校教育没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才能,降低了学生的自信心,进而影响就业和工作;第三,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也同样影响着家庭教育,农民工家庭的出现导致大量的留守儿童,离婚率的上升使单亲家庭的学生量增加,这都将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来承担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9.
李冰清 《学理论》2009,(6):111-112
本文从社会资本角度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造成其差异的社会资本因素,在此基础上,从大学生个体角度提出了开发和利用大学生就业社会资本的一些建议。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对大学生社会资本的获得有很大影响,社会、学校、家庭、经济环境、专业、团体都可能影响到这一资本的获得。因此,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应该积极扩充自己的社会资本,争取就业优势。  相似文献   

20.
菁菁 《党政论坛》2014,(18):18-19
1979年2月,几百万上山下乡的知青大军如潮水般返回他们当年出发的城市。按规定,知青返城是要安排工作的,一般都被分配在国营和集体单位。而当时返城知青规模庞大,根本无法全部安置,就业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小型骚乱。在这种情况下,最明智的做法莫过于“开闸放水”,也就是发展个体和私营经济,让他们自谋出路,解决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