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家11口参加长征,最后只剩下她一个人 1935年5月,红四方面军撤离川陕根据地。在这支成千上万,望不到头的红军队伍中,有一家三代11口人,上至60多岁的老人,下至襁褓中的孩子,踏上了西去的漫漫征途,这也许是绝无仅有的。这便是陈真仁一家。 陈真仁的老家在陕西省宁强县烈金坝,是当地叫得响的大户人家。她生于1919年,排行第9,是家中最  相似文献   

2.
1937年1月进延安之后,我就在国家保卫局特务队手枪连当战士,后来给陈真仁同志当警卫员。1938年夏,陈云同志从苏联回到延安,我即调给陈云同志当警卫员。陈云同志当时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住在西山脚下的窑洞里,和李富春、蔡畅同志住在一个院子里。冬天,陈云同志鼻子流血的老毛病又犯了,在家休息。快过  相似文献   

3.
方自咏 《党建》2013,(4):55-55
在湖北省麻城市顺河镇西张店老街,有一位名叫周兴荣的农家妇女。在革命战争时期,她有4个英俊威武的亲儿子,还有很多红军干儿子。后来,4个亲儿子全部英勇就义;红军干儿子中则有4个成了共和国的开国功勋。  相似文献   

4.
1934年12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贵州黎平。国民党反动派命令地方势力造谣诬蔑,并强迫群众把粮食、生活用品搬到深山里,连舂米的石臼都藏了起来。红军不仅很难弄到吃的,连人影也很难看见几个。敌人妄图用这种方法割断红军和人民的联系,给红军制造困难,把红军饿死。  相似文献   

5.
红军长征途中,不少女同志得了各种各样的妇女病,那些刚出生的婴儿,也因环境所迫,不得不送给当地群众抚养。作为一名红军医生,傅连暲倍感心痛。到达陕北后,慢慢也汇聚了一些小孩,其中有的就是傅连暲亲手接生的。这些小孩,有的是中央领导同志的,有的是正浴血抗日疆场的前线指战员的,有的是组织上通过种种办法帮助找回的革命烈士的遗孤。 当时作为过渡办法,许多小孩都寄养在老百姓的家中。但老乡们自己生活就很艰苦,加上不懂得科学喂养,卫生条件又差,不仅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不少小娃娃还由此夭折了。有次傅连暲夫人陈真仁去看寄在老乡家的大女儿傅维芳,回来后把衣服随便一抖,竟抖落出许多虱子。  相似文献   

6.
《党课》2006,(10):94-95
在长征的红军队伍里,有一只连队被称为“特殊连队”,这是一支由老弱病残组成的连队,又名干部修养连,其中30名女红军被编入这支队伍,队长董必武,副队长徐特立。女红军并没有获得特殊的待遇,她们身负10公斤重的行装,包括武器、干粮等。虽然女红军们都配有马匹,但这些马匹常常被让给伤员,她们自己则徒步行军。吴仲廉是队伍中唯一缠足的妇女,但她爬山的速度常常比别人还快。  相似文献   

7.
威舍红军村     
正兴义市威舍镇红军村,是红军长征西出贵州途经之地。1935年4月23日,中央军委纵队进入威舍镇猪场村,与敌激战。随总卫生部休养连行动的贺子珍在战斗中遇敌机轰炸,为掩护战友而受伤。危急之下,她被抬到附近老乡家包扎伤口,这位老乡家也是红军的临时电台指挥部。战斗结束后,数千名红军在威舍镇停留休整,红军伤员就在附近山洞里隐蔽治疗。后来,为纪念这段艰辛历程,这个红军疗伤的山洞被命名为"红军洞",猪场村  相似文献   

8.
刘高平 《党史博览》2006,(10):44-46
长征前夕体检,难住了红军女战士。邓六金是体检女战士中第一个合格的1911年9月,邓六金出生在福建省上杭县旧县乡新坊村。1929年5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来到了闽西上杭。邓六金听说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是帮穷人打天下的,她的心沸腾起来,便毅然剪去辫子,和小伙子们一起,站岗放哨,打土豪,捉劣绅。后来,她和她的两个姐姐凤金、来金都相继参加了红军,被称为闽西的“三凤”。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张鼎丞曾赞扬她们是“土窝窝里飞出了三只金凤凰”。邓六金先后担任过区委青年干事、上杭中心县委巡视员、福建省委妇女部部长,是长征出发时担任县团…  相似文献   

9.
在艰苦卓越的长征路上,红军中的共产党员们虽然处于紧张、激烈、动荡不定的战争环境中,但他们却仍按党的组织原则,及时过党的组织生活。无论是党的最高领导人还是普通党员,他们都积极参加党的基层组织的活动,在长征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长征开始时,党中央、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分别编为两个中央军委纵队和五个军团。参加长征的共产党员们也分别编入部队各单位党的基层组织。据著名教育家、作家成仿吾回忆,他编入了中央军委纵队休养连的党支部和党小组。和他在一起的还有谢觉哉、蔡畅等,后来董必武、徐特立也来了。他们这些老党员,对党有着深…  相似文献   

10.
正在瑞金市万田乡麻地村一村民家中,留存有两张红军借谷票。据保管者钟天连说,这是红军长征在第一个宿营地麻地村补充粮食时,红军给他爷爷留下的。这两张借谷票都是小型的黄色毛边纸铅印的。一张为粉红套红色,小长方形,横批上印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借谷票·干谷壹百斤",中间半圆形的图中是几个全副武装的红军战士,图下三行  相似文献   

11.
在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途中,有这样一位红军女战士——她背着沉重的政治包袱,迈着一双曾经缠过足的“解放脚”跋涉在万水千山之中,不停地为部队后勤工作而操劳,为鼓舞同伴前进而歌唱,深得红军指战员们的赞誉,她就是危拱之。  相似文献   

12.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之际,遐迩闻名的大连“红军村”老将军们,回顾了长征时自己亲身经历的几个片断和故事,带我们走进七十年前那段震撼人心、感人肺腑的岁月。颜文斌:一碗炒面救我一命1936年初,红军渡过了金沙江,这时我在红六军团十七师五十一团二连担任连长,由于频繁行  相似文献   

13.
智者的回答     
祖母是个普普通通的乡间农妇。她活着的时候,平凡得如同地里的一棵草;故世的时候,也如同一棵自然枯萎的草,无声无息,永远被大地包容。祖母从40多岁起,就一直做着村办托儿所的保育员,前前后后有20多年, 村里一茬又一茬孩子都是她带大的,所以村里人人都喊她“婆婆”。后来托儿所停办了,祖母从此“赋闲”在家。闲来无事的祖母常常和村里的老人们一起打打麻将,日子在不知不觉中流逝。牌友们逐年“减少”,祖母一天比一天寂寞。小辈们上班或上学去了,祖母就坐在门前自己跟自己玩牌。一张张牌搬过来又搬过去,独自消磨着时光。  相似文献   

14.
正有句顺口溜叫做:"村骗乡,乡骗县,一路骗到国务院。"《朱镕基讲话实录》中披露的一件往事,则印证了所谓"骗到国务院",绝非仅是调侃。朱镕基曾提及:"不久前我到安徽南陵县去察看粮食仓库,在我没去之前粮库都是空的,后来他们把一些粮站的粮都搬过来,摆得整整齐齐。连我都敢骗,真是胆大包天!"  相似文献   

15.
《湘潮》2017,(4)
正人物简介:殷成福,湘西大庸(今张家界市)人,土家族,1934年12月参加红军,在家属连被服队当缝纫工。1935年,近50岁的她与全家人一起随红二、红六军团长征,后与部队失散,沿途战胜各种困难寻找红军队伍,找到红军后仍归队于红二方面军。殷成福知道自己要一个人长征,是在茫茫草地上。此前,她被二三十个身穿藏服、留着长发、像厉鬼一样嗷嗷尖叫的藏人土匪围攻,再被有准头的黑石头和噼啪疾响的马鞭击中,昏死过去。醒来后,她从身边横七竖八躺着的早没了气息的战友中,找不到儿媳刘大梅、女儿侯幺妹时,就知道——这里只剩她一个人了!  相似文献   

16.
何幺妹真名何绍梅,因为是家里的老小,所以大家都叫她幺妹。她曾是众多打工妹中的一员,上世纪90年代初就来到农八师一四四团北区二连打工,后来在此安了家落了户。这  相似文献   

17.
夜渡于都河1934年8月,我从瑞金红军学校毕业(该学校于1931年开办,负责人先是周坤,后是刘伯承)。我是1932年调到红军学校特科营学习的,当时特科营只有工兵和炮兵两个连。1934年春天,红三军团在福建缴获了敌人一部分炮,有小炮和迫击炮,于是,炮兵连又分成山炮连和迫击炮连,我在迫击炮连二排五班担任副班长。后来二排排长王寿之(福建人)调走了,由五班班长张国成代理排长,我代理五班班长。后来前方缺干部,又把张国成等一部分干部调走了,我留下来当排长。8月中旬,补充了一批新兵。当时没有指挥员,上级就指定我当连长,全连装备了4门迫击炮,并就地进行了一个多月的突击训练。  相似文献   

18.
张杰 《党史纵览》2006,(8):25-25
老板:×们吃了你半坛咸菜几根大××××几根柴共补你黄豆六升红七师机炮连一排条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张特别的字条,那是60年前,红军经过四川省彭水县黄家坝时,留给老乡黄堂珍家的一张字条。1934年5月8日,红三军(后恢复为“红二军团”)在军长贺龙、政委关向应的率领下,冒雨攻打彭水县城,全歼国民党军第二十一军第十三旅1个营,俘敌400余人,占领该县城,随后进入贫穷的苗汉杂居的黄家坝地区。当时,那里的老百姓还不了解红军,加上当地反动政府的宣传,老百姓都吓得躲藏起来,镇上到处都空空荡荡的。饥肠辘辘的红三军第七师机炮连…  相似文献   

19.
在长征过程中,红四方面军中有一位小脚的女兵连长,她就是河南籍共产党员王泽南。她!2岁就到姑姑家,给表兄做了童养媳。姑姑很疼地,但封建思想严重,让小泽南坚持裹脚,生生把一双正在发育的小脚终于衰成了一对“三寸金莲”。当地十七八岁的时候,红军在她家乡建立革命根据地,小脚王泽南从此走出家门,参加苏维埃,入了党,后来加入了红军。长征中,过草地,爬雪山,率领女兵,一步不拉。女兵连在过大渡河铁索桥时,场面令人惊心动魄:门面高出水面足有三四层楼高,两岸陡峭有如刀削,河面有八九十米宽,水流湍急,声如间雷;铁索桥横…  相似文献   

20.
《新长征》2014,(12):35-35
红军中央纵队在长征中快要到达永宁府时,战士们已经两天没吃一顿饱饭了,部队派人到沿途两侧的村镇去筹粮,结果因为先遣部队刚筹过粮食,所以,中央纵队没筹到多少粮食。部队官兵就这样饿着肚子来到了永宁府。有一部分兵力包围着城内的敌人,主力则开向营盘山。行到山下,抬头一看,满山都是黄澄澄的桔子。越走越近了,拳头大的桔子,散发着一阵阵诱人的清香,挑动着人的食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