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崔会如 《河北法学》2011,29(10):112-118
社区矫正蕴涵重要的安全价值。它一方面通过疏散监狱人口、激发罪犯的改造动力促进了监狱的安全,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对罪犯的社会控制、促进罪犯人格的改善维护了社会的安全。为充分实现这一价值,首先要完善社区矫正危险管理体系,以避免罪犯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其次采取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案,促进罪犯心理、行为的良性发展;再次要着力解决罪犯的生活困难,以产生长久的安全效应。  相似文献   

2.
罪犯是社会人口构成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罪犯既是犯罪的主体,又是处遇的客体。如何对待罪犯,选择何种处遇模式,关涉一个国家法治文明的进程。以历史的眼光审视,罪犯处遇历经多方面的嬗变:处遇技术从身体到灵魂的递进、价值诉求从惩罚向矫正的更替、处遇场所从监狱到社会的转换。这种嬗变不仅是惩罚类型的转变,而且是一种权力技术的革新。直面当下,社区矫正在我国的试点,标志着我国行刑处遇体制和行刑处遇模式的重大转向。但在未来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社区矫正只能是作为监狱矫正的补充和配角存在于我国行刑体制和格局中,这种关系定位是由我国特定的法律文化背景、政策语境和刑法环境所决定的。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指导下,依托累进处遇制实现罪犯处遇的宽严相济。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社会,监禁刑的执行存在着若干悖论:罪犯监狱化和罪犯再社会化的矛盾,监禁刑措施所产生的监禁痛苦与刑罚人道化以及刑罚矫正功能的矛盾,封闭的监禁机构与开放的社会之间的矛盾等。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罪犯的监狱化问题,监狱化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结果是对罪犯亚文化的学习与接受,表现为犯罪化和机构化。由于罪犯监狱化过程实质是一种反社会化过程,所以监狱化的存在使得以监禁为刑罚手段而进行矫正罪犯、促进再社会化等目标大打折扣甚至归于失败,监狱行刑悖论的基本形式——罪犯监狱化与罪犯再社会化的矛盾由此展开。行刑社会化能够有效地缓解监禁刑所存在的上述矛盾。  相似文献   

4.
如何突破矫正效益的局限,是当前中国监狱学界关注的重点,更是监狱矫正的灵魂所在,本文从多个角度简要介绍了《矫正技术原论》、《矫正质量评估》、《监狱民警执法质量评估》、《矫正激励统论》的理论根据、研究方法和目标导向。在现代行刑理念和矫正哲学的指导下,《21世纪监狱管理创新丛书》围绕如何帮助罪犯重新回归社会,在研究矫正罪犯的方法、途径和措施上,取得了突破,特别是对行刑的模式和矫正的方式进行了多层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法社会学视野中的社区矫正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是与传统的监狱矫正相对而言的一个概念。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犯罪多样化,需要罪犯矫正模式多样化。传统矫正模式由于未能充分考虑罪犯的不同社会需求,随着社会发展、文明进步、人权以及人性化矫正需要提出,传统矫正模式的局限性也日益暴露出来。因此,我们在讨论再社会化时,应该把社区矫正作为与传统监狱矫正同等重要的矫正模式。由于社区矫正是一个全新的矫正模式,需要我们在矫正观念、制度,以及运作方面予以明确和规范下来。  相似文献   

6.
科学改造论的突出特征是法治、科学和人文,具体表现为监狱本能的回归以及对监狱、对罪犯在认识论和价值观上的改变,随之而来的是对罪犯矫正手段的多元化和科学化。在科学认识监狱和罪犯的基础上,通过强化罪犯心理矫治,以矫正和回归社会为目标,实施多样化的矫正技术,多侧面、多视角地矫正教育罪犯,实现改造罪犯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社会暴力型犯罪不断增加,由监狱假释出来的暴力型罪犯也日益增多。所谓暴力型犯罪,是指行为人以暴力或者以暴力相胁迫,非法侵犯他人人身或财产的犯罪行为。实施暴力型犯罪的罪犯在经过一定期限的监狱改造后,确有悔改表现,人民法院认为其不致再危害社会的,裁定假释,在社区中继续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暴力型假释罪犯,相对于非暴力假释罪犯和管制、缓刑、暂予监外执行罪犯,一般认为具有更大的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融入社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期,社会犯罪急速上升。作为国家对犯罪人惩罚的有力工具之一——监狱,它的存在,对社会、国家和罪犯有积极的、正面的作用,还因其固有的属性与特点必然对社会、罪犯的改造有负面的影响。监狱功能中,监禁功能过于强化、惩罚功能呈现“钟摆现象”、矫正功能相对弱化、维护功能有待加强的境况,面临着功能的重新定位与调整。  相似文献   

9.
狱政管理工作创造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构建了坚固的外在防御体系。监狱工作改革和发展、敌犯情态势严峻、罪犯心理现状给狱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树立以罪犯为本体的理念,以心理矫治手段为突破口,由“防守型”管理手段向“进攻型”管理手段转变,构建并推进心理矫治操作体系,使罪犯的犯罪思想行为产生“四个转变”。实现狱政管理的本位职能,提高狱政管理效能,维护社会环境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0.
正在现代司法领域,与犯罪分子的斗争更加注重行刑阶段对待罪犯的态度和效益,用一句专业的话说,就是重视对罪犯的保护和矫正,以便为罪犯的再社会化做好准备。而监狱在现代社会的边缘化格局以及由此导致的矫正罪犯目标的偏差,正威胁着监狱作为社会治理机构正常功能的发挥。一监狱的历史形态表明,在现代监狱确立监禁与矫正的主体地位前,监狱仅仅表现为犯罪人的拘禁地和保管场,在很长的历史时段内监狱的矫正功能是忽略  相似文献   

11.
罪犯矫正技术是自由刑的产物,也是现代监狱的重要内涵和表征。罪犯矫正技术是有关利用、控制和矫正罪犯的方法论的实践性知识体系。监狱工作科学化包括矫正的技术化。研究罪犯矫正技术,建构我国罪犯矫正技术体系,对建构我国现代监狱制度,促进矫正科学发展,不断提高矫正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开展中国特色社区矫正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国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是为了克服传统监禁刑存在的弊端。这些弊端主要是:监禁的定期性与刑罚的个别预防目的相矛盾:监禁在客观上为犯罪人交叉感染提供了条件;监禁刑不利于犯罪人的再社会化;监禁刑不利于罪犯特别是短刑犯的改造;监禁刑的行刑成本较高。推行社区矫正有利于贯彻罪刑相适应和刑罚个别化的原则;有利于降低行刑成本和合理配置行刑资源;有利于解决监狱拥挤状况和减少监狱人口;有利于利用社会资源改造罪犯;有利于维护罪犯的合法权益。创建中国特色的社区矫正模式要坚持依法规范的原则.积极稳妥的原则,协调配合的原则,改革创新的原则,矫正为本的原则,利用社区资源的原则,与监狱矫正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监狱行刑理论思想也逐渐由原始复仇性质的报复刑向改造罪犯实现再社会化的教育矫正刑转变,我国罪犯劳动改造之性质、内涵、功能及价值取向也随之在不断向前发展和变迁。从罪犯教育矫正视角,探究罪犯劳动改造之功能迁移,以及现时期罪犯劳动改造教育矫正之价值趋向,以期正确引领现时期监狱罪犯劳动改造工作,真正实现罪犯劳动之改造功效。  相似文献   

14.
监狱化人格对刑罚执行制度改革问题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狱在矫正罪犯成为遵守社会规范的新人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长期的监禁生活也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即容易促使罪犯监狱化人格的形成。因此,有必要对现行的刑罚执行制度和监狱行刑模式进行改革,确立以教育矫正为核心的行刑思想。其途径主要包括:一是建立和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非刑罚化措施和非监禁刑执行模式;二是改革和完善我国的监狱管理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伴随着我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中国监狱工作也经历着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逐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笔者从事监狱工作近30年,深深感受到作为我国专门的刑罚执行机关,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发展,监狱工作在行刑理念、行刑制度、  相似文献   

16.
安宁 《中国监狱学刊》2006,21(1):101-105
心理矫正理论和技术介入改造罪犯工作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我们在肯定其价值和意义的同时,还要给这项活动科学定位。心理矫正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心理矫正的模式自产生以来。主要有医学模式和社会一生物一心理综合模式。监狱对罪犯的心理矫正只能采用后一种模式;心理矫正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就监狱的实际情况而言在监狱只能开展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心理矫正是罪犯改造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所发挥的作用与狱政管理、罪犯教育、罪犯劳动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行刑观念从以死刑、肉刑为刑罚体系的中心转向以自由刑、罚金刑为其中心,刑罚的谦抑性、人道主义理念的进一步传播,同时,以监狱行刑来完全防止犯罪的想法的破灭、重新犯罪率上升等因素共同促使刑罚目的由惩罚报应向教育矫正的转变,世界各国纷纷采取了将改造和矫正罪犯,特别是轻刑犯以及人身危险性已经得到改善的长刑犯的设施内处遇(institutional correction)转向社会内处遇(community correction)的刑事政策。在这种背景下,作为犯罪人处遇刑事政策的“社区矫正”近年来在国内也开始受到关注,在全国进行试点并推广,本文拟通过对此项刑事政策萌发背景及其在刑事政策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进一步对我国如何建设立法科学、制度完备、裁量执行体系健全的社区矫正制度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张晶 《中国司法》2003,(4):10-11
(接上期) (三)科学 监狱存在的法律意义是对罪犯实施惩罚和改造。贯彻落实“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方针,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不仅是一项法律任务,而且是中国特色监狱工作的根本标志。 当下,我们所面对的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轨的大背景。在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9.
国外社区矫正的经验和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国外社区矫正的经验社区矫正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有较长的历史。早在18世纪后半叶,英国进步的监狱改革家约翰·霍华德就提出过反对监狱非人道化刑罚的监狱改革理论,促进了对罪犯的人道化待遇。19世纪后半期,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激化及西方国家犯罪现象的急剧增加,刑事近代学派的奠基人龙勃罗梭运用人道主义和实证主义方法,深入探究了犯罪的深层个性原因,论证了教育、劳动等社会因素对于矫治罪犯心理及行为倾向的重要作用,引发了以李斯特为代表的近代刑事学派的产生,以及缓刑、假释、不定期刑、保安处分等一系列现代刑法制度的出现。第…  相似文献   

20.
黄梅 《法制与社会》2013,(26):130-131,140
恢复性司法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制度模式,其核心在于改变传统刑事司法以惩罚为主的观念,把促进和解、修复受损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社区、受害人关心犯罪和罪犯,促进罪犯回归社会作为依归,同时改变在刑事司法过程中受害人边缘化的地位。在监狱刑罚执行阶段,监狱应成为恢复性司法程序的启动主体,在罪犯入监服刑改造初期为罪犯制定个别矫正方案的同时,为适用恢复性司法的罪犯制定恢复性司法方案。将罪犯"认罪悔罪,积极参加劳动改造,获取劳动报酬赔偿被害人,取得被害人的谅解",确认为"确有悔改表现",结合其他减刑、假释条件由监狱向人民法院提出减刑或假释建议。这涉及到对《监狱法》的修改,是对我国刑事奖励制度的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