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驰名商标淡化及反淡化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驰名商标享有很高的信誉度和知名度,世界各国都通过各种措施对本国的驰名商标进行特别保护。驰名商标淡化是一种严重侵犯驰名商标权的行为,往往会危及驰名商标所有权人的商业信誉,从而最终侵害消费者的利益。驰名商标淡化在实践中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弱化、丑化、退化。应通过多种方法完善我国的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淡化驰名商标的表现形式及危害 ,以及驰名商标淡化行为的构成要件 ,探讨了驰名商标的反淡化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社会中因驰名商标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从而受到越来越多的侵害,商标的淡化就是一种主要的表现形式,以几个案例作为参考从驰名商标淡化的认定标准和表现形式等方面简要分析了反淡化保护的重要性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化及我国驰名商标的不断增多以及围绕驰名商标的侵权和不正当竞争行为频繁出现,商标淡化问题也日益受到法律界和理论界的重视,对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也在日益增强。但我国有关商标淡化的立法却迟迟不曾出台,给我国反淡化的实践带来了诸多不便。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外有关反淡化的理论的研究,找出既符合我国国情又与国际条约接轨的反商标淡化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5.
自《巴黎公约》首次引入驰名商标的概念后 ,对驰名商标进行特殊法律保护已成为世界立法之趋势。其中之一就是商标反淡化理论。我国新商标法在驰名商标的保护上有了较大的发展 ,吸收了商标反淡化制度 ,本文从商标法的修订来分析商标淡化的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6.
驰名商标的淡化作为对驰名商标侵权的一种更具有隐蔽性的新形态和表现形式,频频出现在商标纷争之中。因此,以新的视角架构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立法框架,深刻探究对驰名商标进行反淡化的保护之道,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关于商标淡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标淡化是一种特殊的商标侵权行为,也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其构成要件是:要有商标淡化行为;淡化的对象包括驰名商标和知名商标;商标淡化不要求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但应以赢利为目的;商标淡化不以造成实际损害为要件。反淡化保护措施主要有:完善立法、企业要加强自我保护、强化行政和司法救济等。  相似文献   

8.
驰名商标淡化是侵犯商标专有权的行为,对驰名商标侵权有滑稽模仿、抢注与驰名商标相同的域名、自我淡化、反向假冒等表现形式。对防止驰名商标淡化的保护措施有选择显著性商标、先申请后使用、使用有版权或专利的商标、注册使用联合商标和防御商标、商标、商号和域名一体化、考虑目标注册、及时主张权利。  相似文献   

9.
驰名商标司法认定是将驰名商标保护从字面上的法律转化到行动中法律的第一步,认清驰名商标基础理论与驰名商标司法认定之间的关系是理论上澄清如何对驰名商标司法认定关键的问题.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截然不同于驰名商标的反混淆保护,它是迄今为止商标法所能提供给商标权人威力最大的救济手段和进攻武器,因此适用淡化理论的驰名商标的驰名度要求要远远高于适用混淆理论的驰名商标,这不仅体现在驰名的群体范围,也体现在驰名的公众比例.  相似文献   

10.
驰名商标是企业知识产权竞争实力的标准之一,原因在于国家赋予驰名商标特殊的庇佑,使得企业将驰名商标看作经济市场地位和利益的有力保障。驰名商标内在的反淡化保护理论是其发挥特殊性的理论根源。在理论中对驰名商标保护的过度"浓化"使得驰名商标在认定方、认定标准等环节上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尤其在实践中,驰名商标企业会出现侵犯他人在先权利以及将"驰名商标"字样加于外包装等手段获取更大利益。立法应从权衡商标权利人、消费者、竞争者三方利益出发,对驰名商标的授予标准进行量化规定,以有利于提高驰名商标企业的综合水平。这不仅是对消费者负责,同时会提高企业竞争力,防止不正当竞争的出现,以期实现我国驰名商标制度的合理运行。  相似文献   

11.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对驰名商标的侵权手段不断翻新、侵权纠纷的数量日益增多,给社会经济秩序带来的危害更为严重。本文通过分析驰名商标目前面临的被异化问题、被淡化问题和域名抢注问题的背后成因,就如何建立健全驰名商标的保护程序,如何加强对驰名商标侵权的法律救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2.
驰名商标法律保护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驰名商标的认定标准上 ,应明确界定“相关公众”为“本国相关公众” ,不应仅限于注册商标 ,认定标准需要进一步量化 ,在认定方式上 ,应改变目前单一的行政认定方式 ,采取行政认定和司法认定的“双轨认定”模式 ,并应以商标局的事前认定为主 ,法院的事后认定为辅 ,加强并完善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  相似文献   

13.
各国及国际公约对驰名商标保护的理论有三种,"引起出处混淆"理论、引起淡化理论和引起不正当竞争的理论。实践中各国也根据自己的情况采取了各种措施来保护驰名商标。我国在对驰名商标的保护立法方面存在一些缺失,应进一步明确驰名商标的涵义,建立对驰名商标的反淡化制度,建立联合商标和防御商标制度并且授予法院驰名商标的认定权,提高我国对驰名商标的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14.
对驰名商标给予扩大保护已是世界性的潮流。驰名商标的保护,不以注册为先决条件,不论其是否已注册,要给予同样的保护。对驰名商标要进行反淡化保护及网上保护。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市场竞争中的不法行为也日益增多,淡化行为就是典型表现之一。在淡化行为的认定、基本类型和客体等方面的认识不同,并且我国现行相关法律规定不足。  相似文献   

16.
驰名商标的保护与限制一直以来是一个矛盾的话题。对驰名商标保护过分的关注,从另一个角度又给驰名商标保护制度带来了一定的局限与法律上的困境。在对驰名商标提供特殊保护的同时,也应对其给予必要的限制。立法应明确驰名商标的认定标准和限制驰名商标所有人的自我淡化行为,并且对驰名商标的许可、转让行为也应进行严格限制。  相似文献   

17.
文章借鉴商标淡化理论,考虑到社会公共利益保护的需要,从利益衡量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在一定条件下版权人的权利应该让位于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从而构成作者所谓的版权的淡化.  相似文献   

18.
商誉实际上是商誉权主体的特殊经济利益,对商誉的侵害有直接曼害和间接侵害之分,由于商誉载体具有不确定性,对商誉进行淡化的闻接性侵权行为在实践中易被忽视.有必要探讨防止商誉淡化艺的方略,除了立法对商誉保护问题进行规定外,还需应对实践中层出不穷的新问题,设立有关商誉认定、监管的有关机构.  相似文献   

19.
混淆理论和淡化理论对于驰名商标的保护无疑非常重要,但是,由于这些理论本身存在许多争议,给司法实践造成了诸多困难。对此,本文置而不论,而是另辟蹊径,试图从形象权、反不正当竞争,信息传播和关联性理论的角度为驰名商标保护提供一些方案。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法关于假冒注册商标罪客观行为的规定过窄,应包括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相同商品、服务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类似商标、在类似商品、服务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商标以及在类似商品、服务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类似商标的三种情况,但驰名商标的淡化行为及反向假冒注册商标的行为还没有犯罪化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