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鼓励社会办医是中国近年来医疗服务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然而,随之而来的卫生系统民营化是否有利于促进居民的健康保障并提高其就医满意度?既有研究聚焦公立和民营医疗机构之间绩效比较,而相对忽略民营化在社会层面的溢出效应。文章从混合医疗服务体系的竞争视角入手,在"结构—行为—绩效"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利用嵌套数据的多层次模型进行研究发现:民营医院数量占比和市场份额的增加并没有对居民的自评健康水平和就医条件满意度产生显著影响,但与住院费用、自付住院费用显著地负相关。民营化很可能促进了医疗服务的价格竞争,却未能增强其质量竞争。进一步的分析指出,中国公立和民营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定价、质量监管和人才流通等方面存在多重制度分割,从而制约了民营化产生的市场效应。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政府应同时注重公私结构上价格竞争和质量竞争,完善治理结构,消除竞争壁垒,以进一步提高卫生系统的微观健康绩效和消费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城乡公立医疗机构在整个医药卫生服务体系中占据主体地位并发挥着主导作用,同时也是我国历次医药体制改革中多方利益博弈与协调的焦点。我国城乡公立医疗机构因为其级别划分的差别所表现出的突出问题亦有所不同,应当予以区别对待,具体分析。公立医疗机构改革合理与否关系到整个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与稳定,国家的政策导向应更加关注区域公平,政府的财政投入应更多流向基层,公立医疗机构的功能发挥应更加彰显社会公益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疗领域中的人力资源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官方统计数据,考察了中国医疗领域近二十多年的人力资源增长状况,发现该领域正出现人力资源危机。一方面,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普遍不足,导致服务品质难以提升;另一方面,医学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大量新技术人员无法在医疗机构中找到工作,就业难成为医科大学生面临的普遍问题。这一危机的总根源在于医疗服务体系的市场化不足。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受到抑制,而公立医疗机构的资源配置受到各种行政化管控措施的制约。尤其是,在公立医院的人事制度中,计划经济时代的遗产仍然左右着人力资源的配置。由此,无论是民营医疗机构还是公立医疗机构,都无法为新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提供足够多的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4.
我国近期出台了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政策。然而,公立医院占有医疗生产资源的准入体制阻碍了社会资本的进入。因此,需要建立和完善医疗市场准入制度,努力形成多元投资的公平竞争的市场格局。  相似文献   

5.
目前,卫生产业是目前我国有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又是公共消费和私人消费最大的服务产业之一;健康消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是最重要的国内居民消费热点之一,也是今后扩大国内投资需求的新增长点;稀缺的卫生资源与医疗需求之间的矛盾始终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现行的卫生服务体系或办医模式客观上抑制和阻碍着社会对医疗需求的增长,加快变革体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深化医疗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否则难以实现其目标。基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深化医疗改革必须坚持以满足人民的健康需要为核心追求,为人民提供良好的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突出公益性。医疗改革不是改制,新时代深化医疗改革必须要坚持公立医院姓"公",增加政府对公立医疗机构的投入。公平是新时代深化医疗改革的价值底色,必须着力解决医疗资源配置不平衡问题,减少乃至消除医疗"特权",坚持在生命和健康面前人人平等。  相似文献   

7.
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目的在于降低公共资金开支,提高社会服务水平,故购买价格必须合理,购买价格可以根据投入与效益的关系、政府直接生产及市场提供的服务价格等予以确定,但社会服务本身的难以度量性、购买方式和购买项目、受益方不能参与评价以及购买程序不规范等因素使得购买价格不易确定是否合理。故政府在购买社会服务时必须科学制定购买范围、规范购买程序、根据服务质量购买及吸收受益方参与其中等。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抓好和落实民生工作,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保证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公平的医疗服务,更好地促进地市级公立医院的体制机制改革,本文通过分析贵州农村医疗服务水平现状,找出地市级公立提供医疗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而提出相应的体制机制,从而为服务贵州民生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十二五"期间,延边州依然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进一步加深的严峻形势。要鼓励社会投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积极探索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发展方式,促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与市场接轨。鼓励民间资本投入老龄事业,发展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业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0.
目前,全社会特别是大城市养老服务需求急剧增加,养老服务进入新阶段,社会治理面临新要求。本文以社会治理为研究视角,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一方面肯定了江苏省在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事业发展中取得的成效,另一方面也指出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应按照"政府主导、社会主体、政策扶持、市场推动"的原则,进一步统筹优化配置政府和社会力量的资源,理顺政府和社会力量在养老服务行业中各自所扮演的角色,狠抓落实已有的政策,并根据新情况新变化研究出台切实可行、便于操作的新措施,积极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业。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分析了法国政府推行新的医疗计费标准(T2A)后,公立与私营医疗机构的市场竞争产生的影响。针对医疗市场上的紧张局面,公立医院实施了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公立医院的私有化趋势改革并不能真正简化其内部组织,国家应当慎重考虑公立医疗机构的调整与重组。最后,作者针对如何提高医疗公职部门内部的绩效问题,从医院科室的整合,主体关系的重新定义,以及提高积极性和职业资质管理等四个方面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应对多种挑战,认真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衣食住行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元素。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实力的增长,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医”这一元素的重要位置凸显。那么,和谐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医疗模式,现存医疗卫生机构存在哪些不和谐因素,如何进行改革才能更好地适应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呢?本文就此谈点浅见。一、和谐社会的医疗目标。医疗机构的直接目标是为国民的生…  相似文献   

13.
建区二十余年来,乐山市中区卫生事业以城市卫生、农村卫生,公共卫生为重点.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全区已形成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中心,遍布城乡,辐射全区,适应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医疗,防保、卫生执祛体系和以专科为特色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办医办院格局。城市卫生初见成效。初步建成覆盖中心城区人口的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相似文献   

14.
鼓励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是我国医改的重要举措之一。然而,在吸引社会资本进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同时,还面临着社会资本逐利性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公益性的冲突。为了实现逐利性与公益性的共生,应引入跨越营利与非营利二分法的社会企业理念,以民办低收益医疗机构代替民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在保留税收优惠的同时允许较低的利润分配。据此,应建立患者利益报告制度、红利上限制度、资产锁定制度、多元参与式治理机制和独立规制机构。  相似文献   

15.
养老服务社会化以后,由于服务对象、服务主体、服务规模发生了巨大变化,监管体系的变化相对滞后,直接影响了养老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和完善城乡社会养老保障监管体系,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精神去破解工作难点,把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结合起来,逐步实现政府从"办"服务到"管"服务的转变,建立起政府依法管理、行业规范自律、实体自主运营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6.
湖北医药学院在“学雷锋”活动中,结合自身医学专业技术特长,引导学生“学知识、增才干、用专业、学雷锋”,逐步构建起“高校服务地方、专业服务社会,学用结合、突出实践”的专业志愿服务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我国社会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为应对由于老龄化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人们不断探索创新多元化的养老服务模式。其中,“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服务模式,通过有效整合多种养老资源,可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社会目标。文中从社会工作的学科视角出发,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内涵特质、发展困境和解决策略进行了分析,并指出:社会工作的角色功能,能够最大程度地整合各种资源,实现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链接,为“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服务模式提供有效支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服务模式中发挥纽带作用,服务于老年人群体以更好地发挥其角色功能。  相似文献   

18.
《人事天地》2011,(9):54-54
问:什么是异地就医?答:异地就医是指参保人员经同意到统筹地区外医疗机构接受医疗服务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医疗纠纷包括医疗服务合同纠纷与医疗损害责任纠纷。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是医疗机构为患者实施医疗行为后,患者有损害而产生的纠纷,它以医疗服务合同成立生效为前提,但我国《侵权责任法》对此并无明确规定。而主要以责任类型、因果关系等要件来认定医疗损害责任,这使法律适用者在司法实践中可能做出错误判断。文章通过一个急救案件,指出医疗纠纷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并进行分析,提出改善医患关系的举措。  相似文献   

20.
公共文化服务主体的多元化参与,有利于改变过去政府唱"独角戏"的窘境,有利于解决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需矛盾,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近年来,成都市正在探索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新模式,通过各种方式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途径,力争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共文化的生动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