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人们所谓“大处方”,是指如今某些医生为了赚取“医药回扣费”而不顾病人实际病情和治疗需要,多开药、乱开药、开贵药的做法。可见,“大处方”是不规范的商品  相似文献   

2.
从新闻报道中得知,有些医院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让医生故意延长病人的住院时间,开“大处方”。这种有悸医德的行为,受到社会的广泛批评。然而有些医院却辩护说,医务人员起早贪黑,不过节假日,“辛苦”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还受到这么多批评,这太不公平引 不错,当医生确实  相似文献   

3.
医疗器械和药品的更新换代,医疗手段的不断改进。必然带来医疗费用上涨。然而,处于垄断地位的公有制医院出现的“大处方、滥检查”问题又给了医疗费用持续上涨火上浇油。如何才能促使公有制医院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用尽可能少的花费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笔者认为:惟有让所有医疗机构进入市场,通过有序竞争才能收到这一效果。  相似文献   

4.
【事件】《新京报》报道,一自称某医药销售公司法人代表的黄先生披露,药品一出厂就开始了“滚雪球”过程。进医院前三道关口:药价部门审批的猫腻;药品买卖中招投标中的多方默契。进入医院后又有八大环节:医院主管领导是否同意,医院药事会能否通过;科室主任会不会点头,药剂科主任说进多少;有处方权的医生开不开方;药房取药员是否会说:这药没了,统计员是否如实报出销售数量以“论功行赏”,控制支票的会计愿不愿让药厂尽快拿到现金。通过这一道道关口,药价可翻上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相似文献   

5.
现在人们看个发烧感冒,动辄就需花费数百元.要是得个大病住院,数千数万元不在话下.医疗费用居高不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医生开"大处方",搭车开药.医生之所以要开"大处方",是因为有高额的回扣.一家医院的泌尿外科专门拿出一名医生处理药品回扣,代表科室与药商谈条件,一人干一年,就赚出一套房子一辆车,大家轮着来.  相似文献   

6.
徐迅雷 《人民公安》2006,(11):16-16
医院有病,实难治理,这个地球人都已知道了;制药厂病重,初露端倪,许多人还不知背后水有多深火有多热。  相似文献   

7.
杨悦 《前进论坛》2009,(3):24-26
2008年6月26日,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对11名“齐二药”假药受害人及其家属起诉医院、药厂、药品经销商的民事案件作出一审宣判,判定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承担赔偿责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等其余三方承担连带责任,共需赔偿原告3508247.46元。12月10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宣判: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是生产假药的责任人,  相似文献   

8.
讲述人:王阿姨,南宁市退休干部王阿姨是一个经常与医药打交道的人,老伴常常要去医院检查,每次用药都要经过她的过目检查。有一次,王阿姨陪老伴去南宁市一家医院,检查过后,医生开了好几种药。王阿姨一种一种地阅读说明书,结果发现有一种药明确标明老年人用药"无资料可查"。也就是  相似文献   

9.
知人善药     
黄涌 《创造》2019,(2):79-79
现在的医院,廉价药越来越少了。廉价药的退出,一方面固然是物价上涨的结果,另一方面又何尝不是利益驱使呢?古人常说,“人有人同,药不不同”。一般而言,廉价药所服务的对象多是穷人。历代的名医,用药多有效,就在于“知人善药”。宋代诗人叶梦得在其《石林避暑录话》里曾说:“古方施之富贵人多验,贫下人多不验;俗方施之贫下人多验,富贵人多不验。吾始疑之,乃卒然而悟。”这里所谓“古方”,其实就是贵药、好药和奇药;而“俗方”,则指的是偏方、廉价药。  相似文献   

10.
卫生部部长陈竺于1月8日在京召开的2009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表示,修改后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改革实施方案》将于近期下发。今后三年,将选择若干城市进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此前,公立医院为创收,售药实行药品加价,走上“以药养医”怪圈。新医改为推进医、药收入两分开,在公立医院实行“取消药品加成”、“增设药事服务费”政策,直指“看病贵”顽症,备受社会关注,今年也成为网民期待的“新医改元年”。  相似文献   

11.
在不少医生习惯于给病人开动辄几百元上千元的大处方,有些医生明里暗里通过处方拿“提成”的当下,王争艳却经常开出小得不能再小的“两毛钱处方”,她的选择似乎显得特别地不合“时宜”,然而又特别地契合了社会公众对白衣天使和良好医疗服务的由衷期待。王争艳用她的“两毛钱处方”,以她对患者的殷殷关怀之情和堪比“父母心”的深切体谅,完美地诠释了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的真谛。  相似文献   

12.
2002年7月7日上午,妻子打来电话:“建成,我带妈妈在医院看病,余院长开了药,建议要住院。”我心一震,一个多月来,政工科的事特多。我忙于市局执法咨询日活动和组织80人的队伍参加全市“塑造江西人新形象”歌咏比赛,致使80高龄的母亲常一个人到小医院看病,可老是打不起精神,烧退不下去。昨天,我要妻子去樟树市医院找我的老乡、同学余志勤副院长诊断,没想到情况会是这样。  相似文献   

13.
石歌 《群众》2000,(12)
科技下乡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愈来愈突出。目前广大农民已不满足科技下乡千篇一律地发资料、上大课、开“方”取“药”,他们对科技下乡有许多新要求,期望科技下乡要创新,为他们脱贫致富“架金桥”。要常下乡,莫“赶潮”。有些地方的科技下乡  相似文献   

14.
幽默六则     
《劳动保障世界》2009,(10):63-63
“格林先生,我简直不明白。”医生不满地说:“你总请我给你开安眠药,可你怎么每天深夜还总是泡在酒吧里呢?”“这你就不懂了,这药并不是给我服用的,而是为我妻子准备的。”  相似文献   

15.
杨涛 《中国人大》2009,(14):9-9
据7月10日《人民日报》报道,短短一个月内,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医院的499名职工就看了3000余次“病”,相当于每人每月看病6次。其中,一名医生9天内给自己开出19张处方,一名28岁的女职工被诊断为高血压,却开了退热贴500贴。  相似文献   

16.
一位在市场上大胆探索、锐意进取的年轻的彝族企业家,在一方水土和一方人民的召唤下,毅然当上了一个甚至于称不上什么品级的“父母官”─办事处支部书记,开以企业家的精明和本能干出了一番红红火火的事业,造福了一方百姓。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设想:如果有更多的“官”,既能有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的信念,又能有游市场经济的本领,势必能让更多的老百姓得到实惠,使我们的民族更快地走上富强之路……认识苏文方完全是个偶然。“五一”放长假,我回老家探亲,“五四”那天晚上,听说宣威市虹桥水泥厂举办“五四”卡拉OK比赛,我和朋友一…  相似文献   

17.
制度的力量     
曾国藩把自己的住所题作“求阙斋”。求缺?难道他不爱花好月圆?我想,一定是他洞悉了“花无百日香,人无百日好”,“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规律,不再强求花开不败,月圆不缺。爱花开月圆的偶然,亦爱花开月不圆的常态。  相似文献   

18.
何源浩 《前进论坛》2008,(11):32-32
看病贵主要原因在哪里?看病贵主要是药物贵.药物贵主要是“三加”。一般情况下,药品出厂价并不高.但药企为了促销.药厂或药企均分别在各省市区成立药物促销总代理、代理和众多药物促销员,这些机构的人员开销离不开药物这是第一层加价:医院买的药必须经过医药公司.而医药公司又有一帮人员.他们的工资、奖金等费用也离不开药。这是第二层加价: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国情不同.政府对医院投入不足,为了维护医院正常运行,政府允许医院从医药公司进价的基础上,再上浮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这是第三层加价。最终到病人手上的药价哪有不高的道理?如果再加上个别医务人员多用药、滥用药,病人看病能不贵吗?  相似文献   

19.
“一国两制”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生动体现沈艳一、“一国两制”构想是解放思想的体现。“一国两制”构想摆脱了“一国一制”的僵化模式,走出了死胡同,开阔了视野。它不是一方消灭一方,一方吃掉一方,或一方改造一方,也不要求某方投降,因为双方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  相似文献   

20.
心灵的彩虹     
在去年开展的争创人民满意活动中,山东省烟台市公安局莱山交警大队指导员接到了一张无名无姓的纸条,上面写着:“民警李春江执勤中不近人情,驾驶员的小孩病了要送医院,但仍挡住不让走。”“重罚,一定要重罚!”捧阅此信的领导拍案而起。然而随着调查的展开,事实却出人意料。原来,民警李春江那天午后执勤,发现一男子头盔没戴,骑辆摩托车,带个孩子东一头西一头猛往前奔,遂伸手将他拦下,未等李春江敬礼,那人便怒气冲冲地骂道:“瞎眼咋的,你没看见小孩病重需要送医院吗?”李春江看那小孩气色挺好,精神也足,不像有病的样子,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