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湾战争以来,美国时不时要修理一下被怀疑仍在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伊拉克,并且一直想找个时机把“不老实” 的萨达姆轰下台。最近,其攻伊倒萨的调门变得越发高了。 布什“倒萨”没商量 7月27日,美国国会、国务院和国防部联名写信,公开邀请6个伊拉克的反对派领导人8月到华盛顿召开会议,共商“倒萨”大计。8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与到访的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会晤时强调,在改变伊拉克政权问题上,他的立场没有改变,美方正在审视各种方案,准备使用一切手段实现这一目标。布什还于当天致函美国国会说,鉴于伊拉克  相似文献   

2.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要攻打伊拉克的声浪可谓甚嚣尘上。美国总统布什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要“不惜一切代价”和“采用一切手段”来推翻萨达姆政权。布什认为只有伊拉克变更了政权,“世界才会更安全、更和平”。 从布什上台前后的各种表态和公开讲话可以看出,推翻萨达姆政权是布什的既定方针和国策。特别是他在今年初的《国情咨文》中将伊拉克列入“邪恶轴心”之一,其铲除萨达姆的决心和用意更是昭然若揭。美国政府高级官员也不避讳他们在中东地区的主要目  相似文献   

3.
据《华盛顿邮报》2006年12月20日报道,美国总统布什在接受该报采访时首次承认,美国并没有赢得伊拉克战争,但他同时表示美国也没有输掉这场战争。报道说,布什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的这一表态与他以前的说法大不相同。在2006年11月初举行国会中期选举之前,布什还曾明确表示,美国“绝对正在赢得”伊拉克战争。  相似文献   

4.
巴格达时间3月20日5时30分左右,美国海军发射的6枚巡航导弹击中伊拉克首都的部分重要目标,巴格达上空响起爆炸声和防空火炮声。随后,美国总统布什正式宣布,“解除伊拉克武装”的行动已经开始。国际社会担心已久并试图避免的伊拉克战争终于爆发。伊拉克战争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需要美国总统布什声称,攻打伊拉克的主要理由是“解除伊拉克的武装”和“减少国际恐怖主义的威胁”。他在3月18日发表的全国电视讲话中说,“在伊拉克的帮助下,恐怖分子可以利用生化武器,甚至某一天可能获取核武器,并利用这种武器实施他们既定的袭击计划”。他强调,在遭受…  相似文献   

5.
欧虹  张楠伊 《党建文汇》2006,(11):18-18
不久前,法新社的一个新闻标题吸引了众多的目光:“布什承认伊拉克与越南有可比性”。尽管关于美军在伊拉克打第二场越战的说法已经流行多日,但作为美国最高领导人和伊拉克战争的发起者,布什此前在各种场合都极力避免将伊拉克战争与40年前那场令美国人不堪回首的战争联系在一起。不久前,美国军人在伊拉克一天就死亡10人以上,现在对这场战争的批评像潮水一样要把白宫淹没,布什被逼到墙角,终于说了一句实话。  相似文献   

6.
《党史文汇》2005,(2):55-55
7月1日伊拉克特别法庭开庭审判前总统萨达姆。萨达姆拒绝承认伊拉克特别法庭的合法性,称“这种审判完全是演戏,真正的罪犯是(美国总统)布什”。  相似文献   

7.
战后伊拉克     
5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于晚间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宣布伊拉克战争的重大作战行动结束,美国对伊拉克的军事打击取得了“胜利”。可是,正如一位国际问题专家指出的:“胜利者没得到安慰。”战后伊拉克面临着诸多矛盾、斗争,不得不令美国占领者头痛。伊拉克今后的政治、社会、经济走向令全世界关注。不可调和的占领与被占领美国声称它是把伊拉克人民从萨达姆的暴政下解放出来,幻想美国军队会受到伊人民手捧鲜花的  相似文献   

8.
2010年8月19日,美军第二步兵师第四斯特赖克旅的车队跨越伊拉克与科威特边境撤离伊拉克。8月3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发表讲话,宣布美国结束在伊拉克的作战行动,从伊拉克撤离大部作战部队,并于2011年底前撤出全部剩余部队。美军撤出作战部队后,前总统布什发动的“自由伊拉克行动”随之结束,从9月1日起,美军在伊拉克的任务代号更名为“新黎明行动”。  相似文献   

9.
徐占伟 《党课》2007,(4):82-85
2月24日,正在澳大利亚访问的美国副总统切尼表示,针对伊朗的核计划,美国拒绝排除对伊朗动武拘可能性。联想到布什对伊拉克新政策的出台和美军约翰·斯坦尼斯号航母战斗群被派往海湾,以及伊朗近一个月来举行的三次大规模军事演习和俄制“托尔-M1”防空导弹系统的部署,美伊关系骤然紧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2月14日晚,突访伊拉克的美国总统布什在伊拉克总理马利基陪同下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当布什说到还有更多工作要做时,20英尺外的一名记者突然起身用阿拉伯语喊道:这是你的最后一吻,你这狗东西!接着冲布什扔出一只鞋子,这是那些在伊拉克  相似文献   

11.
尽管在处理反对伊拉克战争国家的问题上美国的战略是“惩罚法国、放过德国、原谅俄罗斯”,但因伊拉克战争下滑的美俄关系却没有转暖的迹象。布什第二任期开始后,美俄两国没有合作解决过重大危机,没有达成重大的武器禁运协议,美国没有提出新的援俄大型项目。相反,布什政府还面临  相似文献   

12.
如何控制伊拉克武装组织.改善安全状况,一直是布什政府与伊托克什叶派领导人之间最关切的话题。伊位克什叶派政党人士透露,美国总统布什“不愿意、不支持、不接受”易卜拉欣·贾法里在新政府中继续担任总理,但白宫发言人随即否认了这一消息。  相似文献   

13.
2002年10月11日,美国国会众参两院不顾国际社会强烈反对,先后通过了授权美国总统布什对伊拉克发动军事打击的决议,伊拉克上空战争阴云密布。美国十万大军云集伊拉克四周;美、英战舰纷纷驶入阿拉伯水域;美国的战争物资加紧运往中东;美、英战机频繁对伊拉克防空设施进行轰炸;美军中央司令部已从美国本土迁到海湾的卡塔尔;美国驻海湾的军队一再举行军事演习;美国正加紧进行游说,希望国际社会支持对伊动武。箭拔弩张,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美国为什么一定要攻打伊拉克呢?笔者在此介绍一些背景材料并进行一些分析,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一段时间以来,海湾地区战云密布,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外交上,美伊唇枪舌剑,互不相让;军事上,美国兴师动众,调兵遣将。人们不禁要问:美伊到底怎么了?为什么布什对萨达姆深恶痛绝,不除不快?美伊结怨由来已久美国和伊拉克堪称一对“老冤家”。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是世界霸权的主角,它不遗余力地扶持以色列,在阿拉伯地区早有怨声。而伊拉克在萨达姆执政以后总是以地区大国自居,依持“石油美元”及其装备起来的武力,以“复兴”伊斯兰世界为号召,时有惊世“不法之举。1980年9月,伊拉克出兵伊朗,美出于当时战略考虑,支持发…  相似文献   

15.
最近一段时间来,美国与其多年的盟友——欧洲在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上分歧日见明显。欧洲在许多问题上不再跟着美国跑,过去那种“无限支持”和“精诚团结”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欧洲对美国外交政策的批评之声。一些分析家指出,“9·11”事件不但改变了美国,也改变了世界,包括欧美之间的关系。 由私下不满到公开批评 欧盟的不满是由布什总统1月29日发表国情咨文后开始的。布什在咨文中将伊拉克、伊朗和朝鲜说成是“邪恶轴心”,对美国的安全构成威胁。此言引起国际舆论一片哗然。不要说两伊和朝鲜三国的愤怒和谴责,  相似文献   

16.
中国     
国际 7月1日伊拉克特别法庭开庭审判前总统萨达姆.萨达姆拒绝承认伊拉克特别法庭的合法性,称"这种审判完全是演戏,真正的罪犯是(美国总统 )布什".  相似文献   

17.
美“邪恶轴心”论招致普遍反感2月1日,被美国总统布什在国情咨文中称作“邪恶轴心”的伊拉克、伊朗、朝鲜强烈抨击美国,谴责美国政府为发动新一轮“侵略”寻找借口。与此同时,北约、俄罗斯、韩国及美国的其他反恐同盟国,纷纷对布什的这一反恐新战略表示担心并提出质疑。美国内一些政要也批评这一理论“大错特错”,认为其不仅会刺激一些国家的反美情绪,还可能损害美国在其他地区的形象,从而使美国变得更加孤立。王选、黄昆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大…  相似文献   

18.
2003年5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在“林肯”号航母上志得意满地宣布“对伊主要作战行动基本结束”。自那时,美军在伊拉克遭到的各种形式的袭击此起彼伏,从未间断。据不完全统计,8月份以来,美军在伊拉克日遭袭击达13起,截止9月27日,战后美军遭袭击死亡人数已近170人,超过战时阵亡人数(139人),更超过1991年海湾战争美军死亡人数,而受伤人数则还要高出许多倍。接连不断的暴力袭击和恐怖破坏,使美军备受折磨,苦不堪言。美国在伊拉克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布什政府面临巨大压力。那么,为什么在“轻松”取得对伊战争之后,美军会有如此遭遇呢?分析伊拉克战争…  相似文献   

19.
自去年“9·11”事件发生以来,美国就开始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反恐战争。先是打了一场阿富汗战争,随后又把矛头指向伊拉克,并声称推翻伊拉克现政权是美国反恐战争的第二阶段。然而,美国在未遭到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袭击之前,却面临另一个战场的战役,这就是网络战。近年来,美国计算机网络系统频繁受到黑客攻击,不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成为美国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总统布什看来,中东之所以极端主义、恐怖主义滋生蔓延,根本原因是该地区存在民主赤字、知识赤字和经济赤字,尤其是民主赤字。为此,他精心策划了“大中东计划”并力保阿富汗、巴勒斯坦和伊拉克三国顺利进行大选,目的是“要让民主之风吹遍中东的每个角落”。实际上美国冠冕堂皇的民主盛装之下另有它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