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人说:“五四”新文化运动,反传统反得大彻底,造成了中国文化的断层。有不少人迎和此说。我却不能理解,不知道何来“断层”!, 大概也是多年来讲起“五四”新文化运动时,讲得太热闹了:似乎舞台大幕一开,锣鼓喧天,陈独秀、胡适、钱玄同、鲁迅、周作人、刘半农等大将,一个接一个出场,率领千军万马,把旧势力杀得落花流水,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会于4月15日在中央党校举行主题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现代哲学学术讨论会。来自北京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5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中央党校副校长邢贲思、著名学者韩树英到会并讲话。与会同志就“五四”运动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3.
以陈独秀在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次年改为《新青年》)为发端,以“五四”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为高潮的“五四”新文化运动距今已有七八十个年头了。从二三十年代关于“全盘西化”与“中国本位”的文化问题论争,到四十年代关于文艺大众化和民族形式的讨论,从六十年代“兴无灭资”,“反修防修”的”无产  相似文献   

4.
新近翻看一本中国近代史图册,看到“五四”群英那一张张朝气蓬勃的面庞,不禁为他们的年轻而讶异。 “五四”群英中最著名的如: 陈独秀,37岁。他创办的著名的《新青年》,是当时最有影响的杂志,成为“五四”青年反帝反封建的重镇; 胡适,25岁,白话文运动的主将。持论稳健的他与极富革命性的陈独秀相配和,成为新文化运动  相似文献   

5.
全面认识“五四”运动,有必要对“‘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五四’学生爱国运动”这两个不同的时段做出界定,它们在口号、主体、目的、形式、内容诸方面均有所不同。从整个“五四”的历史时段来考察,通常对“‘五四’精神”的概括也有必要加以充实,同时,它的局限性也应给予客观公正的评述。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俗学的概念形成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在此之前我国虽然有很多专著都在阐述这一学术范畴,然却鲜有人将民与俗联系在一起来阐述文化现象。本文,笔者尝试从此挖掘出其内隐的精神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7.
70年前“五四”新文化运动所从事的,是文化的批判与重建工作,70年后,一场风风火火的“文化热”,仍然从事着相同的工作。文化批判与重建虽然没能在一夜之间改变中国社会历史,但作为历史变革的必然序幕,却理所当然地被中国人用作变革历史的第一块问路石,并且居然都激起了轩然大  相似文献   

8.
浅析陈独秀民主宪政思想之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中国共产党的一位主要创始人。他的民主宪政思想十分丰富,且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之中。这些演变大致可分三个阶段:早期的惟民主义的宪政思想,中年的社会主义的宪政思想,晚年的“大众民主”的宪政思想。他的民主宪政思想在近代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并且影响了以后中国宪政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9.
这几年,女性文学又成了热门话题.在“五四”前夕发生的新文化运动兴起之后,受了妇女解放思潮的鼓舞,这个话题就热过一阵.南社作家谢无量于1916年10月刊行了《中国妇女文学史》,以后的十几年间又陆续有梁乙真的《清代妇女文学史》、谭正壁的《中国女性文学生活》(后增补重编为《中国女性文学史》上、下册)问世.作为作家论,对女性文学的研究则迄未间断(“文革”时期除外),只不过不象那时候如此集中以致于成为“潮”罢了.近几年又成了“潮”.“女性文学”,又仅成了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特定概念,而且构成了特定研究区域,诸多学人正兴味盎然地在这一区域中进行着开发,而且引起了国外汉学界的关注和兴趣.研究者的兴趣无疑来之于新的价值发现,新的对象世界的呈现任何时候都是新的学术命题提出的前提.非常有趣,与前后两次关于“女性文学”的研究热点相对应,“五四”时期和历史新时期两次出现过引人瞩目的女性作家群.在“五四”新文学发端的十  相似文献   

10.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陈独秀曾发出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之觉悟”的呼声。而今天,各地以文化为突破口,纷纷打起了文化强市、文化兴市、文化立市、文化盛市的旗帜:西安、成都、苏州、杭州、深圳、珠海……它们在寻找本地的文化之魂,在呼唤“魂兮归来”一我将之比喻为今天的“吾人最后之觉悟”。  相似文献   

11.
五四运动 ,作为现代中国一个重大的标志性事件 ,早已成为公共话题。这种现象也许正是五四 ,不论是五四救亡运动 ,还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参与者们所希望的。五四救亡运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们是真正走上了十字街头的 ,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几乎没有谁想把自己的思想封闭在书宅中、大学的高墙内和所谓的学术圈中。除胡适等个别的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之外 ,学者们大都是政治革命的积极参与者。在新文化运动之前 ,他们大多都是晚清以来反清、反军阀革命的积极参与者 ,如陈独秀应当说是与辛亥革命运动相始终的资深革命者。这些革命者们 ,尤其在十字…  相似文献   

12.
庞德作为美国意象主义诗歌的公认领袖,极大地推动了20世纪英美诗歌的发展。然而庞德具有“中国文化情结”,他的诗歌从诗学原则,诗歌语言来说都受到中国古代诗歌的影响,可以说庞德借鉴并创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表现形式。“五四”运动后诞生的中国现代诗歌又深深受到意象派的影响,将新文化运动的主帅胡适与庞德意象派诗歌进行比较可以清楚地揭示这一点。可以说庞德及其所代表的意象派诗歌架起了中西方文化交融的桥梁。中西文化的不断交流碰撞对整个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必将呈现中西文化发展一体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开端,在不同的历史进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类别,其创作理论经历了解构与建构的过程,女作家在解构的同时,进行着曲折的探索与建构之路。  相似文献   

14.
妱于孔子、兴于汉儒、臻于程朱,代表了中国传统的本土文化的儒家学说,本质上是具有中国农业文明特色的社会伦理学。以“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宗旨的大学之道,目标直指以“仁”为本的人格理想。由此生发出的仁、义、礼、智、信,忠、恕、孝、悌、慈等一整套伦理纲常,构成了中国封建宗法社会绵延数千年之久的超轻定的内控制系统。起于汉代的“三纲”则一纲举而万目张,完成了以“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共曰“三纲五常”的儒教规范体系。 这一良莠杂陈的庞大的社会伦理学体系,由于长期被用作封建统治阶级奴化子民的工具,早在西学东渐的新文化运动时期便开始声名狼籍,五四时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五四”前后中国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等各方面情况的考察,回答了在中国轻视女性的文化传统背景下,“五四”女青年走上社会大舞台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6.
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和早期著名领导人于一身的李大钊,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人物.但在众多的研究中,其法律思想却一直是一个不应有的空白点,这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讲都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其实,作为中国现代史上早期政治家中为数不多的曾经系统学习和研究过法律问题的李大到,其法学方面的著述和法律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并对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人法律思想的产生、形成发生过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4月26日,中央党校哲学部举行了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学术座谈会。来自首都部分高校和科研单位以及中央党校的近五十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座谈会。与会学者围绕“五四”精神与中国文化建设、“五四”运动与中国现代化道路等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讨。一、爱国主义是“...  相似文献   

18.
北京大学的妇女运动和妇女研究始终是和广大群众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是和社会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不同时期,北大的妇女研究有着自己的工作,做出过自己的贡献。但也有起有伏。如今,在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有关方面的关怀和指导下,北京大学的妇女研究进行了有组织、有规划、多层次、多学科的工作,可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五四时期,北京大学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基地。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文学家、思想家鲁迅等都曾在北大任教或任职,  相似文献   

19.
“五四”运动至今已整70年了。理论界对“五四”究竟该不该、能不能和怎么样超越,从不同侧面、不同视角作出了不同理解。归纳起来,大体上有以下七种不同的思路: 一种意见认为,超越“五四”是对“五四”的最好纪念。所谓超越不是否定,而是扬弃、批判的继承,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五四”革命精神继续完成“五四”未竟的事  相似文献   

20.
“五四”精神在中华大地上已传扬整整八十年了。八十年来,不论是中国还是世界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当我们对这段历史进行反思时,便会发现,今天中国青年的价值体系、社会需求结构及深层的心理状态,竟在许多方面与“五四”时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究其原因,就是自“五四”以来,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一直是在坎坷的道路上艰难地行进。1919年至1949年,中国人民是在战争中度过的,在这种风云激荡的战乱时期,作为民主与科学为主旋律的“五四”精神难以得到弘扬和光大。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经历了一个新的五十年,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