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念又称类、并相,是柏拉图全部哲学的核心和基础。如何看待理念、如何理解理念,决定着我们对待柏拉图全部哲学的态度。以往的哲学界认为:柏拉图之理念,是一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是派生具体事物的东西。o因而其哲学是不可救药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并予以全面的批判,这种传统的观点,态度明确,旗帜鲜明,然而,却包含了过多的情感色彩和武断成份。因此,现在有必要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其“理念”一词予以重新的认识和理解。理念是一哲学概念,为什么首先要确定理念是一个哲学概念呢?这是因为,哲学研究和其它科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哲学是明白学、智慧学,但在现实生活中,哲学却被不少人边缘化,被认为是“无用之学”。哲学对普通人而言意味着什么?完成哲学革命的马克思的哲学,其当代价值又是怎样的?带着这些问题,本刊专访了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土生导师,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德峰。支部生活:您曾把哲学在当代的主题概括为“怀着乡愁寻找家园”,如何理解?王德峰:要寻找家园就表明当代人无家可归。作出当代人无家可归这个对当代文明状况的判断,是因为看到当代人类经济生活的一个基本方式是资本的运作和资本的增殖,  相似文献   

3.
试谈哲学的功能叶志华(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副教授、在职博士生)哲学有什么用?我们是否还需要哲学?这个尖锐的问题来自急剧变化的现实世界,来自人们认识的进步,也来自人们对哲学的误解。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急剧地改变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问的关系;中国...  相似文献   

4.
记得前几年,高中毕业生大多选择理工科,出现过“重理轻文”的倾向。近几年,文科中的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等也热门了,可是对哲学感兴趣的仍不多。现时研究经济的可出任“智囊”,社会学者应邀开讲座,从事法学的被聘当律师,搞管理的能够被咨询,唯独哲学的门庭最冷落。有谁会情哲学家去当咨询顾问呢?走进阅览室,各种普及型的杂志琳琅满目,有大众心理学、法律咨询、企业管理等等,就是没有大众哲学的;那少数几本专业哲学刊物,恐怕非哲学专业工作者很少去翻阅的。现在,当代青年崇尚“智能型”、出现过“文学热”、“外语热…  相似文献   

5.
今年4月19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召开了哲学教育研讨会,邀请了在京高校的部分哲学教育学者参加。会议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深入思考的看法:一、哲学危机问题。有的认为,现在哲学专业招生困难,表明是一种危机。有的认为,过去把哲学捧得太高,作为政治的附属,推向全国,表面看很热,实际上只是政治造出来的假热,真正的哲学被冷落了。现在社会上似乎对哲学比较冷漠,但是,哲学工作者正进入研究热的阶段,近年出版一批高水平的哲学专著,就是明证。二、哲学功用问题。过去,一些假马克思主义者乱讲哲学,利用所谓的“哲学”整人,群众以为…  相似文献   

6.
一个哲学硕士的困窘和无奈王晓华在这个实用技术统治社会的时代里,最受冷落的专业非哲学莫属了:不但几乎所有的招聘都排斥哲学系的毕业生,就连从事哲学者在与他人的日常交往中,也总有一种灰溜溜的感觉。如果一个人实在没有什么可以嘲笑的,那么,他还可以嘲笑哲学。哲...  相似文献   

7.
哲学本质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朝 《求索》2007,(12):121-123
自从哲学由爱智慧的行动陷入了建立绝对的“真理体系”的歧途后,哲学就面临许多困惑,以至于造成今天哲学家园一片荒芜的局面。本文作者受罗素对哲学理解的启示,结合哲学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特征得出:哲学是能够激发智慧的智慧,是能够激活思想的思想。在此基础上,作者对以往附加在哲学上的一些陈腐错误的观念进行了清理,要求还哲学以本来的面目,使哲学重新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8.
叶德跃 《求索》2013,(9):117-119
近代西学东渐,西方哲学思想的引进对中国近代尤其是20世纪以来的中国社会启蒙和变革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学术并无哲学之名,只有经学、子学、道学、理学、心学诸说。“哲学”一词,系日本学者西周引入。中西哲学之间的学术通约和交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比较哲学研究的过程。但今人往往以渗透着西方中心主义情结的黑格尔哲学标准来剪裁中国哲学,故引发“中国有无哲学”之争。争论中国有无“哲学”之“名”并无意义,关键在于中国有无“哲学”之“实”。未来的哲学将是文化哲学的崛起.从传统形而上学到“拒斥形而上学”再到“人类形而上学”。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反-哲学入门     
这是一本不像“哲学入门”的哲学入门书。作者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笔锋对日本以及当今世界上存在的种种问题不加掩饰地进行了直率的阐述。比如,哲学家是干什么的?日本人是怎样一个民族?学校是怎样一个空间?不可饶恕的罪恶是否存在?有没有正义的战争?一个国家有没有可能不进行战争?等等。  相似文献   

10.
哲学的存在形态问题是关涉如何理解和研究哲学的重要问题。在西方传统哲学“终结”之后哲学将以何种形式存在?西方现代与后现代哲学给出了一些回答,但这些回答尚未形成共识。中国传统哲学的“蕴含性”存在形态对于理解当代哲学的存在形态问题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对于这种启示,通过考察传统哲学的词性,可以形成一种新的理解:哲学将以“哲思”的形态存在。  相似文献   

11.
人为什么要学哲学?哲学究竞有什么用?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如果你是一个目光短浅的物质主义者,请远离哲学;如果你宁愿选择急功近利作为自己的人生态度,也请你远离哲学。因为哲学不是立拍立现的快照,不是立竿见影的图景,饥饿时不能给你面包,浪漫时不能给你玫瑰。但你如果不是一个仅仅满足于衣食无虞的享乐主义者,  相似文献   

12.
赵绥生 《岭南学刊》2009,(5):77-79,128
本体论是西方传统哲学的典型模式。近代哲学拒斥形而上学,标志着本体论哲学思维模式的终结。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完成了哲学发展史上的一次彻底革命,把哲学关注的目光转向了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人类解放与一切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人文关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于以往一切哲学最基本特征和价值取向,它是与传统的本体论根本对立的全新哲学思维方式。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应该充分反映出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最高命题的特质。  相似文献   

13.
某些通俗歌曲,简直就是一首首通俗哲学歌曲。歌词简洁优美,寓意深刻。于是我将这些通俗歌曲引入到哲学课堂教学。高二哲学第一堂课是讲前言,讲学习哲学的重要性。我一开始就引用了学生经常唱的《雾里看花》歌词:“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辨这变化莫测的世界?涛走云飞,花开花谢,你能把握这摇曳多姿的季节?”歌词用诗一般的语言给我们描绘了人们所处的世界是纷繁复杂、多姿多彩、无限多样的世界。这个世界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人们无法透过迷雾一眼看透。需要“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着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我…  相似文献   

14.
现实人──现代哲学的出发点朱新行哲学的时代主题是什么?哲学发展的出发点在哪里?这需要从哲学自身发展的逻辑和社会需要的交叉点上去寻找。现代科学认识有两大航向:一个是向微观世界和宇宙世界进军,离人越来越远;另一个是向人自身回归,重新探索人的奥秘。这就带来...  相似文献   

15.
在哲学常识的教学中,有些教师的哲学观念僵化,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是当前哲学教学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强调哲学的学习能给人以智慧。哲学是智慧之学,这固然不错。但是不能把这一点让学生理解为哲学是提高学生智力的一门学问。实际上“智慧”在这里是指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通过把握科学的哲学思维方法来体现出来的。在教学中,有些同志不是辩证地而是机械地去讲解辩证唯物主义的概念和原理,不会把这些概念和原理用认识或实践统一起来。这就会导致在哲学教学中找不到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的切入口…  相似文献   

16.
宋志明 《湖湘论坛》2009,22(6):60-65
近代以来,讲哲学的语境发生了巨变。讲哲学的讲者也有了变化,新式学人逐渐取代“饱学之士”的位置,成为思想界的主角。中国近代思想资源的扩大,大体经历了西学东渐、西方哲学东渐、中西哲学会通三个步骤。中国近代哲学探讨的新话题是中国向何处去?如何解释客观世界?如何更新知识系统?如何更新人格观念?  相似文献   

17.
任何哲学研究都有其操作的本。合理的哲学操作本构成哲学之为“学”的本体基础,即知识形态的哲学之所以可能的形上基础。哲学活动是哲学之为“学”即哲学之知的本体基础,哲学之为“学”是哲学活动的逻辑表达。哲学活动实即人的生存活动。因此,哲学之为“学”必须关注人的生存活动,只有立足于人的生存活动,哲学才是可能的、合理的、可理解的,因而才是有生命力的。  相似文献   

18.
哲学有一个古老的信念:哲学是(应该是)完备的,哲学家们或者确信自己的哲学是完备的,或者相信有可能存在一种完备性哲学。这是以往的哲学家们进行哲学思考的先决条件,也是以往的哲学家(包括相当一部分现代哲学家)们不断地建构哲学和解构哲学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9.
论“开放搞活”与“宏观调控”的哲学底蕴鲁品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从总体上说,是从微观搞活到宏观调控的逻辑发展过程。那么,这一发展过程的哲学底蕴是什么?其历史意义何在?这是时代交给哲学工作者的重大课题。对这个哲学课题的探索,将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我们都是把哲学当成一门学科。因此,全民学哲学,从大学教授到农民老百姓,从大学教坛到中学教科书,讲的都是同样的哲学,其内容只有数量多少的差异而没有实质的不同。这样的结果使哲学的社会功能大大弱化。依笔者之见,弄清哲学的学科结构,在今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哲学学科的历史演进哲学是一种知识体系,这种知识体系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随着人类实践和认识的不断发展,经历着一个不断发展和演化的过程。哲学产生之初,它和其他科学是混然一体的,各门具体实证科学之间也没有严格的划分,哲学家也是自然科学家。人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