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经历了“公社付费、农民生产”、“乡镇政府主导、费用摊派”和“政府付费责任上移、多元参与”几次变革.每一次变革都给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可以说,这一变革之路演绎和引领着农村公共服务发展的基本路径与前进方向.文章通过深入探析我国农村三次公共服务变革的社会背景与基本特色,理清变革的基本脉络,并探讨其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2.
在农村一些地方,农民对干部简单粗暴的工作作风有看法,气忿地说干部“不像话”;而干部则对农民不服从管理,拖欠税费不满,委屈地说农民“不听话”。“不像话”与“不听话”形象地反映了当前农村一些地区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矛盾状况。  相似文献   

3.
1997年下半年,运城地委、行署在全区农村推行了“两级审核、集体办公、民主理财”的办法,即“2528工程”,收到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政治效益。实践证明,实施“2528工程”,是农村财务管理的一次历史性变革,突破了过去先清后乱、边整边犯、违法违纪现象不断...  相似文献   

4.
王进诚 《发展论坛》2002,(12):48-49
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方向,事关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和风险的化解,也是充分发挥其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更好地支持“三农”发展的核心问题。1998年以来,山东省农村信用社推广普及了小额农户贷款,取得了农村信用社和农村经济共同发展的好效果,也给农村金融领域带来深刻变革。分析研究这些变革,对于端正和坚定信用社的经营方向,促进“三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农户小额贷款在农村金融领域引发了一系列深刻变革在行社脱钩前的很长一个时期,农村信用社事实上被作为国有银行的基层机构,在行政干预下,信贷投向逐步…  相似文献   

5.
正确处理农村党支部与村委会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中国广大农村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同时 ,政治体制也正在发生着意义深刻的变革。应该肯定 ,我国广大农村村民自治的实践 ,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但是 ,在村民自治过程当中 ,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农村实行村民自治以后 ,如何处理好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 ,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研究和解决这一课题既是贯彻江泽民“三个代表”精神的要求 ,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一、正确处理“两委”关系 ,必须强化教育 ,做到认识到位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不断推进 ,建立农村的民…  相似文献   

6.
地处皖东大地的来安县虽不显山不露水,其所处的岗磅冲丘陵区却也是个养人之地。这里的农民对如何利用和管理土地有着最迫切的要求和最现实的办法。发生在中国农村70年代末的那场伟大变革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这场变革中,来安人敢为天下先,早在1978年2月就搞起了“包产到组,超产全奖,减产全赔”的生产责任制,在中国农村改革发展史上应该重重地写上一笔。  相似文献   

7.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呈现“胶着”状态的原因与对策》中,分析呈现“胶着”状态的原因是:首先,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心理需求发生了变化。而农村各级党政组织在这一历史性的变革之后,存在着只重视农民的物质需求,忽视了他们的精神需要。表现在只重视治“穷”,忽视治“愚”;只片面强调运用价值规律同农民打交道,忽视了用思想武装农民、指导农民发展商品经济。片面地认为只要解决了温饱问题,似乎就解决了农民的一切问题。忽视或放松了思想政治工作。其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缺乏平等、信任的关系。农村干群  相似文献   

8.
去冬今春,北京郊区农村普遍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其中“双包”(包产到户、到劳,包干到户、到劳)责任制占百分之八十五点三。这是农业集体经济生产关系的一次大调整、大变革。面对这一变革,有些同志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社员劳动积极性高涨,增产有望;忧的是“双包”责任制表现不错,但“成分”可疑。为了解除这个疑虑,让我们  相似文献   

9.
村民自治制度的实行,带来农村管理模式的变革和组织结构的深刻变化,在民主这个大平台上,乡镇党委政府、村支部、村民委员会这农村“三大角”,如何找准各自的位置,发挥各自的作用,实现有机结合,共同推进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呢?河南省长葛市大周镇经过多年探索,逐步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大周之路”。不久前,记者与大周镇的乡、村两级干部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应基层广大读者的要求,我刊决定加大对各地县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反映力度,将原“地县走笔”栏目进一步充实、扩大,新增设“农业·农村·农民”、“地区发展战略”、“县域经济”、“基层工作”、“乡镇明星”、“地县领导论坛”等栏目。欢迎地、县、乡镇各级领导、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11.
春节期间,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刘学斌在儋州市白马井镇钱地村对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的开展进行调研,他在实地考察了有关农业发展项目,听取了镇委及三个村支部座谈汇报后,要求进一步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搞好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刘学斌同志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它反映了在新时期要建设和怎么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党在革命战争年代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中国农村的组织体系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于“中国所制定的发展模式……在相当大程度上依赖对组织的变革来促进乡村的发展”①,因而在中国这样一个以农村为主体的国家里,对农村组织体系变革的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农村的改革,同时也有利于更为清晰地认识中国社会的发展。(一)社会组织是一个不断地与环境发生作用的开放系统,它必然随着外在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农村组织体…  相似文献   

13.
《求实》2021,(2)
基于历史科学的诠释思路,实现对中国共产党农村治贫百年探索的政治经济学解读与“四维透视”,即对其“历史—空间”“革命—建设”“动员—制度”以及“社会经济事实—共同体形态”的辩证透视。中国共产党立足于时代使命,深入剖析农村经济事实的基本面貌与变革趋向,科学谋划农村治贫的政策策略,并不失时机地推动农村治贫政策的战略迁移。中国共产党探索出贯穿生产方式全过程的治贫格局,构建了全方位的治贫协同机制,形成了“党建+”的立体化农村治贫生态。我国的农村治贫道路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矫正资本逻辑下的农村贫困循环,超越了资本主义贫困治理的制度瓶颈;为发展中国家的农村治贫贡献中国智慧,推进了全球减贫进程;铺就消除“三大差别”的现实道路,推进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14.
《党建》1994,(12)
机遇只偏爱有“头脑”的人──陇原农村经济变革启示录本刊记者程桂芳甘肃简称“陇”,是国人心目中的“荒漠之地”。记者最近走陇踏原,看到昔日苦巴巴的西北父老,正在党的率领下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虽然许多乡亲离“小康”这一目标还有不小的距离,但是依然跑得那...  相似文献   

15.
何立波 《党史文苑》2008,(12):10-15
邓子恢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任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他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最重要的贡献,是为解决“三农”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做出了探索。他是党内公认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专家,被誉为“中国农村变革的先驱和开拓者”。  相似文献   

16.
在农村的一些地方,干部与群众之间存在着一些矛盾,干群关系冲突的事时有发生。农民对干部简单粗暴的工作作风有看法,气愤地说干部“不像话”;而干部则对农民不服从管理有想法,委屈地说农民“不听话”。一个说对方“不像话”,另一个说对方“不听话”。“不像话”与“不听话”反映了当前农村一些地区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矛盾状况。 农村干群关系紧张的表现:部分干部太凶,农民负担太重.少数群众义务意识不强 一是部分干部太凶。一些农村基层干部群众意识淡漠,官僚主义思想严重,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不能和风细雨地做群众工作,而是斥责他…  相似文献   

17.
以村委会直选为核心内容的村民自治制度的确立和推行 ,是中国农村政治体制的重大变革 ,这一变革客观上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 ,农村一些村级党组织自身领导班子不强 ,难以带领群众实现共同富裕 ,党员队伍“年龄老化、素质不高、观念陈旧” ,难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现状与之很不适应。这一状况往往与直选后的村委会干部群众公认度较高、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的状况形成了较大的反差 ,并使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受到挑战。一些村“两委”(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 )关系紧张 ,村党支部领导核心地位的动摇与之…  相似文献   

18.
正农业合作化是继土地改革之后,我国广大农村又一场历史性变革运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亿万农民初步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长春电影制片厂1958年摄制完成的《花好月圆》,系根据我国第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的长篇小说《三里湾》改编而成,围绕三里湾这个小山村合作化进程,所引发的生产、生活、家庭、婚姻等错综而又微妙的纠葛变化,勾勒出一幅农业合作化初期农村现实的生动画面,反映了这场变革在农村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吉红 《学习论坛》2001,(10):24-25
实行村民自治是农村自 80年代经济体制发生巨大变革之后的又一次意义深远的历史性变革 ,是我国农村进入新阶段的重要特征。研究这一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课题 ,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路子 ,对指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村民自治”条件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矛盾第一 ,“政强”与“党弱”的矛盾。在过去那种高度集权的体制下 ,农村干部的任命权直接掌握在基层党组织手里 ,党管干部实际就成为党组织直接任命干部。在“村民自治”条件下 ,村委会干部的任命权掌握在全体村民手里 ,村委会成…  相似文献   

20.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带领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进程中,农村实用人才担当着重要角色。形象地说,他们是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是农民增收致富的“良师益友”。近几年,我区把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初步构成了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六个机制”,营造出了育才、聚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培养造就了一支面向农村实际、立足产业发展,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致富。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长效工作机制。农村实用人才涵盖范围广泛,责任主体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