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会贵  卫东  唐嘉  向荣淑  彭洲 《学理论》2011,(31):73-76
重庆市南岸区因江分隔的市民曾经遭遇望江兴叹与严重的出行困难,其后,因地制宜的路网又见证了公共交通进步与发展的步伐,如今,南岸区公共交通主要存在公共道路交通与人行系统交错、公共道路结构与车行系统失衡、公交线路与公交管理滞后、公共交通与旅游景区背离、停车场站建设与管理落后及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改善南岸区公共交通的对策在于,加大道路交通法规宣传力度,倡议市民安全出行;统筹协调、多部门配合,切实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优化公交场站布局,加强公交车辆管理,确保公交优先;加大公共交通行业的改革力度;强化公共交通服务意识,提高公共交通管理水平;改造出入外环的道路设施,实现公交向外环的顺利延伸。  相似文献   

2.
裘冰燕  李颖 《学理论》2014,(20):58-59
市民公共文明素质是城市文明的内在核心与灵魂,也是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表现。目前,学者们对于市民公共文明素质的研究主要包括:内涵、意义、影响因素、途径等四个方面,通过对学者们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进行信息分析,有助于提高市民公共文明素质,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任务,加快文明城市创建和现代化进程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公共项目规划设计与决策中普遍存在市民"规划后博弈"现象,已不能满足市民群体日益提高的生活要求,将其转变为市民的"规划中博弈"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可以通过信息公开等前置程序的制度化、市民规划参与领域与形式的明确化、市民参与反馈机制的标准化,建立起硬约束的市民参与机制;加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教育功能,增强市民的公共意识,营造完善的公共空间,引导现有社会组织"转型"介入公益性参与,提升市民参与的公共性;推动政府、企业与市民等参与利益主体的再定位,引导市民由个体参与向集体参与转变,明确强势规划主体的参与定位,构建保障市民有效参与的规划协商机制;改变市民群体"被动性"的规划选择为主动选择,从而增强市民在规划补偿中的选择权利。  相似文献   

4.
尹晨辉  李慧勤 《学理论》2011,(12):23-24
发展公共文明是继承和弘扬奥运先进文化成果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提升城市软实力。加强公共文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在公共生活领域大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倡导相互尊重、相互礼让的公民道德和公共精神,建立市民公共行为规范体系发动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公共文明建设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5.
吴光芸 《理论探讨》2008,(2):146-150
协商民主所体现的平等、公民参与、宽容、互动等理念表明公共领域与市民参与是协商民主实行的基础.而我国公共领域发展缓慢、市民参与不足将制约着协商民主的施行.因此,在我国推行协商民主的首要条件是在国家和个人之间建立一种公共领域,为民众营造一个参与公共事务的相对独立的广阔空间.具体而言,政府要为培育和规范公共领域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培育健全的市民社会,培养公民的公共领域主体意识,塑造参与型政治文化,建立公共领域的讨论平台.  相似文献   

6.
当代公共事务的运作存在着一种后现代性的危机,其凸显了市民参与的匮乏现象,因而城市的公共问题总是无法有效地获得解决。而且城市的政策议题之性质较之于全国性的议题,其通过市民参与解决争议的可行性更高,故为更有效地解决城市的公共问题,政府实应致力于促进市民实质地参与城市的公共事务。本文首先勾勒公共事务运作过程中的後现代性危机——市民参与匮乏的现象;其次,从规范性的角度,阐述城市公共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认知;最后。提出城市公共管理可以采行的一些促进市民参与的机制设计。  相似文献   

7.
论哈贝马斯市民社会论域中的公共领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即市民社会公共领域,它既区别于市民社会私人领域,又同国家这种公共权威领域迥异。公众舆论是公共领域作为私人领域和国家之间的中间地带的主要标志,其基本功能是对以支配性权力为凭借的公共权威的批判,以及在此基础上对国家和社会需求的调节。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重建以交往理性为基础的公共领域,是构建真正的民主制度和秩序的前提。哈贝马斯对公共领域的论述,使市民社会理论从传统的“国家—社会”两分图式发展为“国家—社会公共领域—私人领域”三分图式,为当代公民社会理论研究拓展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李俭 《瞭望》2006,(14)
清明节即到,北京市政府通过媒体, 围绕祭扫活动的行车路线、防火、安全、停车等事宜对市民进行提醒。笔者对这种充满人文色彩、温情的提醒着实感到值得提倡。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这一节日里人们进行祭扫活动,是对先人的  相似文献   

9.
时隔25年,纽约公交系统再次全面陷入瘫痪,使数百万依 靠该系统出行的市民在圣诞节前尴尬无助。  相似文献   

10.
“市民社会”是社会政治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社会发展演变的一个重要观察视角.由于时代背景不同,思想家在运用这个概念的过程中差异很大,其含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将市民社会的演进过程具体分为五部分,即古典市民社会理论、自由主义市民社会理论、国家主义市民社会理论、共产主义市民社会理论、公共领域市民社会理论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山区农民"出行难"是"三农"问题的具体体现,它不仅对山区农民生活、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反映出政府在向山区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中存在的弊端.解决山区农民"出行难"是承担着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政府的职责所在.政府只有努力提高其公共服务能力,在行政理念、公共财政和服务内容上充分体现对山区农民的服务性,这样才能逐步弥补政府对山区农村公共产品的长期供给不足,最终解决山区农民"出行难"问题.  相似文献   

12.
西方公共外交是政府"大外交"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传播方式。西方公共外交的传播方式培育了强大的思想智库,传播了西方价值观,适应了地缘安全需求,确立了西方文化的比较优势,提升了国家软实力。但其单边主义的总体外交、说教式的单项信息传播方式以及文化霸权语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共外交的传播效果。西方公共外交传播方式对当今中国公共外交有着重要启示:坚持防御性公共外交传播模式,准确把握政府角色;运用双向传播或多向传播的对话传播方式,转变话语体系;营造多元化公共外交传播主体格局,培育智库、市民社会以及非政府组织;加强公共外交传播平台建设,开展国际教育与文化交流;创新公共外交传播手段,抢占大众媒体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13.
公共领域理论范式之所以是成立的,是因为它具有自己的学术独立性:不仅公共领域及其观念源远流长,具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历史演变过程;而且现代公共领域理论也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理论内容和学术发展逻辑;同时,公共领域概念本身也具有独立于"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理论规定性.因此,把公共领域问题从市民社会理论中离析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理论话语加以专题性研究,具有多方面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意味着当代中国市民社会的崛起。在内涵上,市民社会是市场经济和公共领域的总和;在实践上,市民社会的崛起预示着社会结构转型。在市民社会崛起的背景下,人们的精神世界将在三个方面发生重大变化,即权益意识、私人自主意识和自觉博弈意识的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5.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实现公民基本文化权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实现公民基本文化权利的主要载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深圳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包括: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公共文化责任体系,促进市民全程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加强政策法规和维权机制建设等。  相似文献   

16.
公共话语就是公众在公共领域里就公共事务自由公开的对话、讨论或意见表达,它与公共领域、公民文化密切相关.当代中国已经基本具备市民社会和公共领域的要件,这就为公共话语的形成提供了广阔的公共空间,也为社会各阶层的离散型公共话语培育了良好的生态语境.与西方发展不同,我国社会中的公共话语应该更多的是可协调的离散型公共话语,归宿是共识型公共话语.  相似文献   

17.
北方雪花飞舞,南方阴雨连绵。据中央气象台消息,2022年1月20日至24日,我国中东部地区格出现今年以来最大范围的雨雪天气过程,影晌范围超25个省份。气象专家提醒,目前春运已正式开启,甬雪天气对交通出行影晌较大,相关部门及公众需防范雨雪和道路积雪结冰对交通出行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即将召开之际,深圳市委书记王荣郑重宣布,大运会期间,深圳将不强制按号限行机动车,而改为倡议市民绿色出行。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市民社会无疑是国内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语。哈贝马斯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立足于当代西方社会现实,对市民社会思想作出了突出的阐释。在追溯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的理论渊源基础上,通过对哈贝马斯两个阶段市民社会概念的阐释,彰显了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理论的独特视角——文化视阈的公共领域与生活世界,并进而揭示了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理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7,(4)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科学地揭示了市民社会的形成、实质及与政治国家的关系,是研究市民社会理论的重要基础。哈贝马斯的市民社会理论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从鼎盛到后现代的转变,对文化体系和交往行为的研究是其理论特点,"公共领域""生活世界"是其理论核心。对马克思和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理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二者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